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77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高考技法 > 正文内容

到底选文还是选理?一文告诉你答案!附理工/文科类大学150强名单

作者:  时间: 2019-01-19

说到文理分科,很多高中生首先问的是:“文科好还是理科好?”毕竟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读文科好考大学,读理科好找工作。”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及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的。

很简单,不管文科理科都有热门专业,像文科中的金融传媒,理科中的信息工程;也都有冷门专业,像文科中的历史哲学,理科中的地质考古等,直接将文理科对立比较毫无意义。

归根到底,考大学轻不轻松,找工作容不容易,都最终取决于个人实力和能力。即使是冷门专业,如果学得很好,照样有好的前途;同理,即使是热门专业,如果学得一塌糊涂,也同样不好找工作。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文科或理科哪个好,而是自身更适合文科还是理科。

当然,文科和理科在高考和就业方面还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才特点

文科讲究伦理和表达为主要能力的形象思维;理科则讲究以推理和研究为主要能力的逻辑思维。

2.学习特点

文科是以记忆、归纳、整理和比较为特点,其中记忆量较大,需要背的知识较多;理科则以记忆、理解、推理和计算为特点,其中需要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3.录取比例

文理科报名人数和录取比例维持1:3的比例,换句话说,文科报名人数是理科的三分之一,相对应的,其录取比例也比理科少三分之二。另外,理科高等院校比例较多,需求也较多。

4.就业方面

文科就业以社会为对象的事务性人才为主,主要从事媒体传播、金融财会、教育服务等行业;理科就业则以技术为对象的生产型人才为主,可从事的职业类型也比较多,在此且不罗列。

误区一:选理科就业好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理工类学生比文科就业前景好,所以就让孩子选理科。

实际上,高考文科生们并非只能选择纯文专业,还有很多半文半理的专业可供选择。

现阶段而言,半文半理的就业前景也相当不错,有文科学生高考报的市场营销,现在做市场才一年,年薪也有八九万。

退一步说,理科就业好的前提也是要“学好”,如果孩子在理科方面不优秀,只为了现在还说不准的大学就业,一味趋从大众却压抑个性,只会导致高考成绩都不理想,升学大关都过不了,何谈就业前景呢?

误区二:读文科没什么用

首先,这是一大社会偏见。国家高考既然开设文科,就说明文科在社会上同样是人才。从近几年就业形势看,文理科就业率都基本接近。

另外,高中生和家长要明白:大体上,理科招生之所以多,又好像比较好找工作,是因为我国还处于工业时代。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进入了商业时代之后,社会则将更需要文科生了。纵观各国发展形势,包括周边的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渡阶段。

误区三:文科很容易学

很多家长和同学选择文科一大理由是:理科没希望了,数理化不懂,那就选文科吧,文科容易学。

实际上,文科并非家长学生想象的那样简单。文科确实需要大量记忆的,但仅靠背书是远远不够的。

文科的高考能力由低到高为识记、理解、应用等组成,可见识记只是学文科最基本的要求,理解和应用难度就大多了,这也正是文科高考失分的难点。

误区四:理科不需要背书

很多家长和同学对文理分科的偏见,是认为理科不像文科,不需要背书。

实际上,高考化学生物的知识点非常多,物理到了电磁学的时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很长时间,这些都需要大量记忆。

另外,文科也不只是背书,文科要求的综合能力比较高,有时一个问题可以横跨几千年,并且牵扯到世界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误区五:跟着大部队绝对没错

很多家长不干涉孩子分科,孩子也以为跟着大部队走就没错,做了文理分科的墙头草,实际上这是典型的盲目选科。

盲目选科的情况除了表现为一边倒,班里选哪科的学生多就跟着选哪科,另外,根据传统观念,认为哪科将来有前途就选哪科;学习态度不好,认为哪科省力好念就选哪科;情感冲动,为了某个好朋友或舍不得原班集体和班主任而选科;根据家长的要求而选科等等,这些都是盲目选科的表现。

误区六:仅凭成绩和兴趣确定

有些同学在文理分科面前,不存在偏见也不随大流,却也比较片面,仅凭成绩或者兴趣选科。

家长和高中生都需要明白:一门课程成绩的高低有多种因素,不能单单凭某一门成绩的好坏就做出断然选择。

另外,兴趣是一项重要指标,但是高中生毕竟还是青少年阶段,自身的经历所限,兴趣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现在的兴趣可能只是表层的。

对每一位高中学生和家长来说,在文理分科正式取消前,文理分科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棋,它很大程度决定孩子高考的胜负,往远了说更是关系到孩子将来学习的专业,以及从事的职业。

但在诸多重理轻文、不明就里的社会偏见面前,家长和孩子究竟要如何选择文理分科呢?下面就给家长和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1.看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无论选文还是选理,兴趣都是第一前提。

举个例子,某高考文科状元说:“我的强项是理科,但我从小钟爱文科,并一直保持到高中,所以我选了文科并取得成功。

因此,若在生活中对某方面感兴趣,很关注或上某科课时比较有精神,就可以考虑选这方面的学科。总之永远把兴趣放在第一位,一定是对的。

但有的同学会说:我对每门学科都有兴趣,或者我对每门学科都没有兴趣,怎么办?

2.看特长

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的学习得心应手,在竞争上胜人一筹,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那么怎样发现自己的特长呢?

如果对某科感觉特别好,或用相同的时间得到的效果比起其它科更好,或以少量时间获得的效果与其它科学花费多时间获得的效果相当或更好,如果自身的某些特长与某科的联系很密切,都说明有学习这一科的特长和能力。

又有同学会说:我全面发展,或者全面不发展,那又该怎么办呢?

3.看三科成绩

语数英三大科成绩也可以是文理分科最实际的依据,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绩的确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语文与文科的联系最大,所以语文比较好,文科又比理科稍微好的宜选文科。但若理比文好,则选理也具优势,因为大部分理科生语文并不强,所以语文好,可以使自己的竞争力提高一个档次。

数学:文科、理科的主要学科,在促进竞争力上与语文相当,但理科对数学的要求更高。当然数学对文科的某些问题,如地理上的温度、太阳高度等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作用。

英语:虽然在高中其地位与语、数相当,但到大学是地位最高的,不管学什么,英语是必备、必修的学科,英语成绩好,可以使你对文理科的选择较自由些。

4.看就业方向

虽说文理分科还不能代表将来就业,但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家长还是要引导孩子通过这次文理分科,尝试做好未来打算。

高中时期的就业方向虽说未经深思,但毕竟可以作为此时分科的一个选择。建议尽量尝试为自己的将来就业规划一个方向,从而尽量选择与就业理想接近的学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也能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将来想做编辑和记者或金融财会工作,就最好选文科;将来想做程序开发的,最好选理科。当然,部分同学专心对付高考,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还没打算,那又怎么办呢?

5.看升学

虽然前面已经说了,“读文科好考大学,读理科好找工作”这话有偏见,但的确也有一定的道理。

文科招生规模小,但是报考人数也少,尤其是尖子生更少,因为很多全面发展的学生基本会随大流选理科,这样文科的竞争就相对少了些。

所以如果文理科都平平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容易拔尖的文科。毕竟不管理科以后怎么好找工作,理科三类也不会超过文科一类的。

又有的同学会说了,从现在的基础来看,自己读文科和读理科都能考一样类别的大学,怎么办?

6.看就业

整体上,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比较好就业。

但普通大学里,理科比文科好就业,也确实是比较明显的。建议家长考虑孩子实际水平,如果读文科只能考二类以下的学校,那就宁愿选择理科了,学好一门技术性强的,以后也更好找工作。

之所以把就业因素放在升学因素之后,是因为高考之后一个人的发展还有很多变数,所以应该先考虑升学。

7.关于分科评估

现在有很多做学业规划评估的心理机构,每年到分科或者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到各个高中去做宣传。

相对而言,这些分科评估对那些目标很明确,或者文理差距特别大的孩子,实际的用处不是太大;但是对于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文理科成绩差距不明显的孩子,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所以也不妨一用。

通过高一开始的学习,各科孰强孰弱、有无偏科现象,相比家长和孩子心中都已经有数,因此可以区别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

根据各科发展优势和文理科特点,为各位家长和同学提供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科目优势比较明显的应该扬长,即理科强的选理、文科强的选文。

2.总体成绩一般,科目弱势明显的应该避短,即理科弱的选文,文科弱的选理。

3.各科成绩比较均衡,文史类没有特别兴趣的一般应该选理。相对而言,学理报考的选择院校及专业余地更大,将来考研就业的范围更广这也是事实。

4.数学成绩特别好、文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对理工类没有特别的兴趣建议选文科。数学基本就是文科的短板,数学好的在文科班更能发挥优势,比在理科班更有可能成为尖子生。

5.对于数学和外语成绩特别好,理科各科也不错的孩子,如果对文史没有特别兴趣则建议选理。

2017中国理工类大学排行榜

理工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全国排名 办学层次
1 清华大学 北京 2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 9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12 中国顶尖大学
4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3 中国一流大学
5 同济大学 上海 19 中国一流大学
6 天津大学 天津 20 中国一流大学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21 中国一流大学
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25 中国一流大学
9 东北大学 辽宁 26 中国一流大学
10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29 中国一流大学
11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30 中国一流大学
12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31 中国高水平大学
13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35 中国高水平大学
14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37 中国一流大学
15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38 中国高水平大学
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 39 中国一流大学
17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41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42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 长安大学 陕西 42 中国高水平大学
18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江苏 42 中国一流大学
21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48 中国高水平大学
22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51 中国高水平大学
23 河海大学 江苏 54 中国一流大学
24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 55 中国一流大学
25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56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57 中国高水平大学
2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60 中国一流大学
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61 中国高水平大学
29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67 中国高水平大学
30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68 中国高水平大学
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69 中国高水平大学
32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78 中国高水平大学
33 东华大学 上海 79 中国高水平大学
34 解放军理工大学 江苏 81 中国高水平大学
35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83 中国知名大学
35 福州大学 福建 83 中国知名大学
37 燕山大学 河北 90 中国知名大学
38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 93 中国知名大学
38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93 中国知名大学
40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101 中国知名大学
4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105 中国知名大学
42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109 中国知名大学
43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113 中国知名大学
44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 116 中国知名大学
45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118 中国知名大学
46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 130 中国知名大学
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陕西 137 中国知名大学
48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138 中国知名大学
49 西安理工大学 陕西 143 中国知名大学
50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146 中国知名大学
51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153 中国知名大学
52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157 区域高水平大学
53 中北大学 山西 165 中国知名大学
54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168 中国知名大学
54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168 区域高水平大学
56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170 区域高水平大学
57 哈尔滨理工大学 黑龙江 174 区域高水平大学
58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175 中国知名大学
5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176 区域高水平大学
60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 178 区域高水平大学
61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182 中国知名大学
62 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 183 区域高水平大学
62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183 区域高水平大学
64 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 187 区域高水平大学
65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 188 区域高水平大学
66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 189 区域高水平大学
67 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 191 区域高水平大学
68 中国计量学院 浙江 199 区域高水平大学
69 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 200 区域高水平大学
69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 200 区域高水平大学
71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 204 区域高水平大学
71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204 区域高水平大学
73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9 区域高水平大学
74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 210 区域高水平大学
75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 211 区域高水平大学
7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214 区域高水平大学
77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216 区域高水平大学
78 河南科技大学 河南 225 区域高水平大学
79 天津科技大学 天津 234 区域高水平大学
80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235 区域高水平大学
81 陕西科技大学 陕西 237 区域高水平大学
82 长春工业大学 吉林 238 区域高水平大学
8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238 区域高水平大学
82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238 区域知名大学
82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238 区域高水平大学
86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 243 区域高水平大学
87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 246 区域高水平大学
87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 246 区域高水平大学
87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246 区域高水平大学
90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249 区域高水平大学
91 内蒙古工业大学 内蒙古 251 区域高水平大学
92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253 区域高水平大学
93 武汉纺织大学 湖北 261 区域高水平大学
9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262 区域知名大学
94 华东交通大学 江西 262 区域知名大学
9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67 区域知名大学
97 大连交通大学 辽宁 268 区域知名大学
97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 268 区域知名大学
99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 274 区域知名大学
10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四川 276 区域知名大学
100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276 区域高水平大学
102 东华理工大学 江西 279 区域知名大学
102 温州大学 浙江 279 区域知名大学
104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 285 区域知名大学
104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 285 区域高水平大学
106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291 区域知名大学
107 大连工业大学 辽宁 292 区域高水平大学
108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297 区域知名大学
109 郑州轻工业大学 河南 300 区域知名大学
110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301 区域知名大学
111 西安工业大学 陕西 305 区域知名大学
112 常州大学 江苏 307 区域知名大学
112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307 区域知名大学
114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 312 区域知名大学
115 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西 315 区域知名大学
115 西安邮电大学 陕西 315 区域知名大学
117 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 319 区域知名大学
118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324 区域知名大学
119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325 区域知名大学
120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 326 区域知名大学
121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 328 区域知名大学
122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333 区域知名大学
12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337 区域知名大学
123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 337 区域知名大学
125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 342 区域知名大学
126 东莞理工学 广东 344 区域知名大学
126 黑龙江科技大学 黑龙江 344 区域知名大学
128 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 348 区域知名大学
129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 355 区域知名大学
129 中原工学 河南 355 区域知名大学
131 安徽建筑大学 安徽 366 区域知名大学
13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宁 366 区域知名大学
133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 368 区域知名大学
133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368 区域知名大学
135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371 区域知名大学
135 沈阳化工大学 辽宁 371 区域知名大学
137 吉林化工学 吉林 373 区域知名大学
138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 375 区域知名大学
138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上海 375 区域知名大学
140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 388 区域知名大学
141 合肥学院 安徽 391 区域知名大学
142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 393 区域知名大学
143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 396 区域知名大学
143 四川理工学 四川 396 区域知名大学
143 苏州科技学院 江苏 396 区域知名大学
146 厦门理工学 福建 404 区域知名大学
147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 406 区域知名大学
148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 410 区域知名大学
149 湖南工程学院 湖南 416 区域知名大学
150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 421 区域知名大学
151 沈阳工程学院 辽宁 426 区域知名大学
151 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 426 区域知名大学
153 北京石油化工学 北京 430 区域知名大学
154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436 区域知名大学
155 闽江学院 福建 448 区域知名大学
155 山东交通学院 山东 448 区域知名大学
157 广西科技大学 广西 453 区域知名大学
157 天津城建大学 天津 453 区域知名大学
157 浙江万里学院 浙江 453 区域知名大学
160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 457 区域知名大学
160 江苏理工学 江苏 457 区域知名大学
160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 457 区域知名大学
160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 457 区域知名大学
164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 466 区域知名大学
165 成都工业学院 四川 473 区域知名大学
165 华北科技学院 河北 473 区域知名大学
167 盐城工学 江苏 479 区域知名大学
168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 491 区域知名大学
169 防灾科技学院 河北 495 区域知名大学
169 邵阳学院 湖南 495 区域知名大学
171 南阳理工学 河南 500 区域知名大学
171 宁波工程学院 浙江 500 区域知名大学
171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500 区域知名大学
171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浙江 500 区域知名大学
175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 509 区域知名大学
175 湖南理工学 湖南 509 区域知名大学
177 淮海工学 江苏 518 区域知名大学
177 陕西理工学 陕西 518 区域知名大学
179 湖北科技学院 湖北 528 区域知名大学
180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 536 区域知名大学
180 常州工学 江苏 536 区域知名大学
180 湖南工学 湖南 536 区域知名大学
183 淮阴工学 江苏 546 区域知名大学
184 安阳工学 河南 552 区域知名大学
184 长沙学院 湖南 552 区域知名大学
186 广东石油化工学 广东 560 区域知名大学
187 黑龙江工业学院 黑龙江 566 区域知名大学
188 贵州理工学 贵州 573 区域知名大学
188 许昌学院 河南 573 区域知名大学
190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 581 区域知名大学
190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 581 区域知名大学
190 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 581 区域知名大学
193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 589 区域知名大学
193 湖北理工学 湖北 589 区域知名大学
193 唐山学院 河北 589 区域知名大学
193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 589 区域知名大学
197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北京 609 区域知名大学
197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 609 区域知名大学
197 衢州学院 浙江 609 区域知名大学
200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 620 区域知名大学
200 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 620 区域知名大学
200 湘南学院 湖南 620 区域知名大学
203 广州航海学院 广东 645 区域知名大学
204 荆楚理工学 湖北 651 区域知名大学
204 营口理工学 辽宁 651 区域知名大学
206 蚌埠学院 安徽 681 区域知名大学
207 兰州工业学院 甘肃 688 区域知名大学
208 首钢工学 北京 697 区域知名大学
209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 706 区域知名大学
210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 711 区域知名大学
210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 711 区域知名大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 - 中国高水平大学

2017中国文科类大学排行榜

文科排名 全国排名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办学类型
1 1 北京大学 北京 研究型
2 3 复旦大学 上海 研究型
3 4 武汉大学 湖北 研究型
4 5 浙江大学 浙江 研究型
5 6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研究型
6 7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研究型
7 8 南京大学 江苏 研究型
8 10 中山大学 广东 研究型
9 11 吉林大学 吉林 研究型
10 14 四川大学 四川 研究型
11 15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北京 研究型
12 16 南开大学 天津 研究型
13 17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研究型
14 18 中南大学 湖南 研究型
15 21 山东大学 山东 研究型
16 23 厦门大学 福建 研究型
17 24 东南大学 江苏 研究型
18 27 重庆大学 重庆 研究型
19 28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研究型
20 33 湖南大学 湖南 研究型
21 34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研究型
22 36 兰州大学 甘肃 研究型
23 40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行业特色研究型
24 47 西北大学 陕西 区域研究型
25 50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区域特色研究型
26 52 西南大学 重庆 区域研究型
27 53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行业特色研究型
28 58 暨南大学 广东 区域研究型
29 59 云南大学 云南 区域研究型
30 62 郑州大学 河南 区域研究型
31 63 苏州大学 江苏 区域研究型
32 64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行业特色研究型
33 66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行业特色研究型
34 72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区域研究型
35 74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区域特色研究型
36 75 上海大学 上海 区域研究型
37 7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行业特色研究型
38 77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区域特色研究型
39 80 南昌大学 江西 区域研究型
40 82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区域特色研究型
41 83 广西大学 广西 区域研究型
42 86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区域特色研究型
43 87 深圳大学 广东 区域研究型
44 89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行业特色研究型
45 9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区域特色研究型
46 92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区域特色研究型
47 96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区域特色研究型
48 97 安徽大学 安徽 区域研究型
49 99 江南大学 江苏 区域特色研究型
50 100 山西大学 山西 区域研究型
51 101 河南大学 河南 区域研究型
52 104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区域特色研究型
53 106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 区域研究型
54 107 河北大学 河北 区域研究型
55 107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区域特色研究型
56 110 辽宁大学 辽宁 区域研究型
57 111 新疆大学 新疆 区域研究型
58 114 海南大学 海南 区域研究型
59 115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区域特色研究型
60 116 石河子大学 新疆 区域研究型
61 120 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 区域特色研究型
62 122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区域研究型
63 123 汕头大学 广东 区域研究型
64 124 湘潭大学 湖南 区域研究型
65 126 江苏大学 江苏 区域特色研究型
66 127 贵州大学 贵州 区域研究型
67 127 扬州大学 江苏 区域研究型
68 129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行业特色研究型
69 134 宁波大学 浙江 专业型
70 135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区域特色研究型
71 136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区域特色研究型
72 140 宁夏大学 宁夏 区域研究型
73 141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区域特色研究型
74 142 湖北大学 湖北 区域研究型
75 143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专业型
76 146 青岛大学 山东 专业型
77 148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专业型
78 149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专业型
79 152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专业型
80 15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区域特色研究型
81 15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专业型
82 161 延边大学 吉林 区域研究型
83 164 华侨大学 福建 专业型
84 166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 区域特色研究型
85 166 西藏大学 西藏 区域研究型
86 171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 行业特色研究型
87 173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专业型
88 176 广州大学 广东 专业型
89 178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 专业型
90 181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 专业型
91 185 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 专业型
92 186 青海大学 青海 区域研究型
93 191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专业型
94 191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专业型
95 197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专业型
96 198 济南大学 山东 专业型
97 200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专业型
98 207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专业型
99 211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专业型
100 216 三峡大学 湖北 专业型
101 218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专业型
102 218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专业型
103 218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专业型
104 222 长江大学 湖北 专业型
105 225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 专业型
106 225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 专业型
107 225 南华大学 湖南 专业型
108 242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应用型
109 243 南通大学 江苏 专业型
110 251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 应用型
111 253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应用型
112 253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应用型
113 256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专业型
114 258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应用型
115 258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应用型
116 258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专业型
117 262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专业型
118 262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应用型
119 268 集美大学 福建 专业型
120 268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应用型
121 27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应用型
122 273 烟台大学 山东 应用型
123 274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应用型
124 279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应用型
125 283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 应用型
126 283 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 专业型
127 285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专业型
128 292 西北民族大学 甘肃 专业型
129 292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 应用型
130 297 大连大学 辽宁 应用型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