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由北京化工学院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发展而来,1992年更为现名,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40年来,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38300余人。
目前,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系、部),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7个本科专业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396人,其中本科生6960人、硕士研究生295人、留学生111人、预科生30人;另有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31人、博士研究生8人。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不断增强。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14人,高级职称占56.8%,博士学位教师占56.6%。学校相继引进和培育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特聘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以及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教学名师等北京市级各类人才称号教师百余人;拥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3个。
学校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是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并于2012年加入CDIO国际合作组织;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高校。已有6个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1个北京市一流建设专业;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1项;拥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4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
学校构建了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先后与燕山石化公司、中关村软件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园等181家企事业单位共建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北京市级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近年来,学生参加国家和北京市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并在电子设计、化工设计、“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等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学校以能源科技创新和城市安全运行为主线,主动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产业需求。现有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建有首都清洁能源(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保障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关村能源工程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130余项,北京市科技计划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14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700余项,发表SCI/SSCI、EI检索论文5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3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11项。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法、美、德、挪威等10多个国家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每年组织本科“十佳学生”和“十佳提名学生”赴国外交流,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研究生、本科生到欧美高校访学研修。开设“中法工程师班”,实施“3+1+2”培养模式。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越。清源、康庄、燕山三个校区总面积466亩,校舍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亿元,纸质图书92万册、电子藏书124万册。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一流的应用型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创新、推广应用型成果,为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向着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迈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主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采用“3+1”培养模式,3 年校内基础课程学习,1 年校外企业学习;开设专业: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试点班、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制药工程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机械电子工程
环境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学生一律按学年交纳学费和住宿费,收费按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物价管理部门审定的标准执行,学费4200~5000元每年每生,详见各省招生专业目录,住宿费为750~900元每年每生。
奖学金设置
奖励制度
我校学生奖励主要分为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两大类,旨在奖励德智体美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奖学金主要包括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和国家及社会资助的奖助学金:
(一)学校设立的奖学金
1.闵恩泽奖学金:学校最高荣誉奖学金,每年10名,奖励金额为10000元/人。
2. 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5000元/人,获奖比例为学生总数的1%;二等奖:3000元/人,获奖比例为学生总数的5%;三等奖:1000元/人,获奖比例为学生总数的15%。
3. 单项奖学金:
1)科技创新奖:主要用于奖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校内外科研项目、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并取得成果或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科技、学术论文、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2)文体竞赛奖:主要用于奖励由学校统一组织、代表学校参赛并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个人。
3. 新生奖学金:是学校为提高生源质量,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我校而设立的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分为两个等级:一等奖5000元/人,二等奖3000元/人。
4.优秀毕业生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在校期间一贯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班学生;获奖比例为当届毕业生总数的10%,奖励金额为500元/人。
(二)国家及社会资助的奖助学金:
1. 国家奖学金:奖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每人每年8000元,全校获奖人数每年约15名。
2. 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的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全校获奖比例每年约为在校生人数的3.8%。
3. 其他社会资助的奖学金:企业捐赠在校设立的奖学金,如中国石化英才奖学金、安东石油奖学金、天武教育奖学金等。
荣誉称号主要包括北京市级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以及校级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北京市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北京市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优秀共产党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
2.北京市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进基层党组织、先锋杯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
(二)校级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 校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
2. 校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团支部、先进班集体等。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及各类补助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绿色通道:新生入学时学校设有“绿色通道”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办理入学手续,同时发放日常生活用品“大礼包”。
2、国家助学贷款:学校统一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有关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事宜,贷款项目有学费贷款和住宿费贷款。
3、奖学金:奖学金的种类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为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时,奖励金额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其它奖励政策参加“奖励制度”部分)。
4、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经济困难程度,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助学金,一等:4500元/年,二等:2300元/年。
5、勤工助学:学校在校内积极设立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解决困难学生部分生活问题;在校外积极与社会联系,争取为学生提供各类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6、减免学费:根据具体情况,学校酌情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退役复学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等适当学费减免。
7、物价补助: 学校每月为全体在籍学生发放物价补助、开水补助。
8、各类补助:学校还设有临时困难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医疗费补助、春节返乡补助、冬衣补助、北京市饮用水、洗澡、电话费补贴等各类补助,来缓解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
9、社会资助:社会各界人士为了支持教育事业,对我校少数困难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学校根据捐助人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资助。
10、保险:学校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办理相关保险,提供生活上的安全保障。
学生宿舍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生活环境和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住宿分四人间和六人间两种,住宿环境属于公寓化管理,每间宿舍都配有201电话和一些配套的家具。多个学生餐厅和特色餐厅为学生奉上了丰富的佳肴;校内还设有商店、IP电话超市、打印、复印室、医疗、洗浴、商贸等多项服务设施。学校周边的多家大型超市,毗邻的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功能充分保证了学生的生活需要,多条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也为学生回家更加便捷。
食堂
为方便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后勤处(集团)通过引进优质服务资源和自主经营两种形式,为师生提供多种后勤服务。
医疗保健服务中心负责医疗保健、卫生防疫、食品卫生检测工作。
饮食服务中心我们始终坚持“保持学生基本伙稳定”的原则,负责为校本部师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多种花样、可口的食品和整洁、舒适的就餐环境。
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校本部学生宿舍管理服务,提供环境整洁、设施完好、管理有效的住宿和育人环境。
康庄服务中心负责康庄校区学生宿舍管理、医疗、维修、学生洗澡、开水供应、校园和教室保洁、引进餐饮公司服务质量监督等后勤保障工作。
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学校公共区域的环境清洁服务和生活垃圾清理、校区绿化、养护和美化服务、教室服务、存书柜租赁业务服务。
动力与修缮服务中心负责提供水、电、供暖、开水供应、浴室、电梯运行和公共设施小修维修等服务项目。
文印服务中心主要经营复印、打印、轻印刷业务。
同时后勤处(集团)有引进的两家餐饮公司、四家小吃部、一家保洁公司和洗衣、配镜、商店等服务网点供师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