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7月,学校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学校包融了沪江大学的美丽校园及其教育国际化的思想、视野、格局,也包融了沪江商科的发展思维;学校传承了德文医工学堂以来的百年工程教育传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传承发展“信义勤爱、思学志远”校训,以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学识抱负的合格公民。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7500余人;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在学科建设方面,工程学科、材料学科位居ESI全球前1%行列;拥有1个上海市Ш类高峰学科,4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学科参与上海市IV类高峰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平台方面,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及省部级平台51个,拥有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以及省部级科研平台26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69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42人,博士生导师18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2.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教师占比33.7%。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0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人才127人。
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依托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深厚的行业基础,积极建设生物医学工程和数字传播等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急需的学科。伴随工程教育的时代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等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学校聚焦健康、军工产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形成了太赫兹光子学、新能源、增材制造、康复工程、微创医疗器械、复杂系统科学、系统调控大数据等多个特色边缘学科和前沿研究方向;与原隶属机械工业部的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建成以“军工三证”为主的军工科研资质体系,光学、能源和控制三个领域被国防科技工业局批准成为国防特色学科。
学校大力提升科技竞争力,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项57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1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69余项,ESI高被引论文63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02余项。学校有较强技术转移能力,国家大学科技园全国排名第6,技术转移中心全国排名第7,科研经费和发明专利长期名列全国高校50强。
学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厚基础、强实践的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共建“上海智能制造工程师学院”。学校在2004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2017年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持续推进专业国际认证、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等,2013年在国内首个以纯本土专业通过德国工科专业权威认证ASIIN认证,学校共有8个专业通过国际认证,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协会专业认证。
学校确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建立起全程化、全覆盖的“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国内率先开设创业实验班和创业管理第二专业,作为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首批四家受理点之一,累计培育146个项目,成活率近62.3%,获得了一大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及全国性大奖,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创业者。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校留学生1000余人、学历留学生500余人。与ASIIN合作成立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国际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开展高等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和标准。在电子商务领域,参与联合国有关网上争议解决文件的起草工作。学校大力引入国际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建设国际实验室,联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汉堡大学成立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与莫斯科大学共建太赫兹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德国工业4.0孵化器——弗劳恩霍夫协会IPK、IPA、IKTS研究所推进共建智能制造国际实验室,引进海外院士团队启动大飞机增材制造项目建设,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共建先进制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国周边经济研究中心”。学校将优秀历史建筑群改造成沪江国际文化园,成为国际文化交流新地标。
在国家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海市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上海理工大学正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学校将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内涵发展,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截止2018年11月)
http://www.usst.edu.cn/xxgk_392/list.htm
卓越工程师计划
主要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采用“3+1”模式,即3年校内基础课程学习,1年校外实践学习;开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印刷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中德合作办学项目
与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合作的办学项目;学制4年,第一学年主要强化德语学习,第三学期至第六学期专业课学习,第七学期到企业实习;毕业后将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本科文凭和双方院校的学士学位;开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合作办学项目
与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等9所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创办的办学项目;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毕业后将同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及英国相应大学颁发的中英双学位证书;开设专业:工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
中美合作办学项目
与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专业是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美国北达科他大学合作办学的项目(工商管理);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毕业后将同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及美国相应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光学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系统科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
软件工程
力学
系统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新闻传播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奖学金设置 项目类别 文件名称 项目金额
奖学金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奖学金实施细则 8000元/年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实施细则 5000元/年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奖学金实施细则 8000元/年
上海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按评审规定发放
上海理工大学少数民族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按评审规定发放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专项奖学金条例 按评审规定发放
各学院自设社会类奖学金 按评审规定发放
助学金 上海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 经评审后认定资格,按月发放国家助学金
上海理工大学度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
各学院自设社会类助学金 按评审规定发放
勤工助学 上海理工大学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15元/小时,全校1300个勤助岗位
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管理规定
助学贷款 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规定 本科生每年最高8000元,研究生每年最高12000元
上海理工大学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学费减免/临时补助/补偿代偿 上海理工大学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资助管理办法 入伍学生补偿代偿学费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 减免学费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冬令补助发放办法 冬令补助
上海理工大学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绿色通道入学
上海理工大学学生临时困难补助发放办法 发放临时困难补助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上海理工大学郑重承诺:决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并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终生发展机会”。
如果你确因经济条件所限无法缴纳学费,请不要担忧入学的问题。你可以在新生报到当天在现场设置的“绿色通道”办理相关手续,无障碍入学。为了你的方便,特将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告知如下:
1.办理新生学费缓交
按照政策规定,经济困难学生可暂不交学费,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学费可以开学后再筹款缴纳,或者通过办理助学贷款的方式缴纳学费。
2.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可咨询你家庭所在地的区县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办理“生源地贷款”手续。生源地贷款办理由学生本人和父母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不需要担保和抵押,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学生就读期间生源地贷款无需缴纳利息,续贷便捷,还能通过支付宝客户端随时查询贷款进度,还款也可以通过支付宝还款,具有其他贷款形式不具有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贷款顺利转入学校账户,请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同学务必提醒当地贷款银行在单据上注明贷款人的学院、身份证号码、姓名等详细信息,便于到款确认。若学生无法办理生源地贷款,也可入校后通过学校办理“校源地助学贷款”。
温馨提醒:办理助学贷款的同学请不要将学费存入学费银行卡里,可存放少于5000元的生活费和书杂费。否则一旦卡里的金额超过5000元,学校财务系统将自动扣除学费,会对生活费的使用造成影响。
3.办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生活上的困难,我们为你准备好了《上海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将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送达)。请你仔细阅读背后的填表说明,提前在当地按照要求和你的实际情况,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你情况属实,并材料齐全,可入校后按照规定办理“困难生认定”,享受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
4.申请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学有余力、自愿申请、扶困优先、竞争上岗、遵纪守法”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开展。校内共设有13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开学后,会组织相关岗位招聘会。详情请关注“沪江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微信公众号咨询。
5.学费减免
按照政策规定,对部分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学费减免可以入学后提出申请。
6.临时困难补助
因孤残、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等特殊原因造成的临时性生活拮据,可书面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临时困难补助。学校视学生实际困难程度给予不超过1000元的一次性生活费补贴。
宿舍:
学生宿舍生活设施齐全,条件良好。有4人间、6人间和8人间可供选择。宿舍内床铺、桌椅、衣柜等设施齐全,环境整洁、卫生、安全、舒适。宿管亲切亲切、热情、负责,努力为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宿舍环境。
食堂:
学校设有多个学生食堂,每个食堂都设有不同风格的小窗口,设施先进,环境优雅,食材卫生,饭菜花样繁多,质优价廉。学校为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会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