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23个学院,3个教学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覆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等6个“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18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4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等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倍体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和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5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21人才工程”人选、“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0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17人;学校先后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引进人才、智力和资金,开展科研合作,并与俄罗斯喀山国立大学合作共建一所孔子学院。学校图书馆藏书330余万册,其中古籍20余万册,中外期刊4700余种。学校设有出版社,主办12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种。
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近30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万多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秉承“仁、爱、精、勤”的优良传统,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朝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
基地班
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开设的特色班;开设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生物科学等。
新闻学实验班
为了进一步深化该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确定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为部校共建学院。2015年起从全校新生中选拔综合素质高,对新闻学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班学习;高考成绩语文、英语成绩分别达到110分以上(含110分)者均可报名。
外国语言文学(自定)
英语
化学
体育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汉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历史学
生物学
教育学
法学
哲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经济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新闻传播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教育学
心理学
数学
统计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生物学
生态学
体育学
音乐与舞蹈学
美术学
法学
哲学
政治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
教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艺术学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新闻传播学
地理学
外国语言文学
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
数学
统计学
物理学
天文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药学
生物学
生态学
体育学
美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
设计学
基础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哲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政治学
教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地理学
化学
统计学
生态学
音乐与舞蹈学
法学
体育学
困难生资助办法
名 称
奖 励 金 额
专业奖学金
特等3000元/人
一等1500元/人
二等1000元
三等500元
“未来教育家”奖
一等奖1000元/人
二等奖600元/人
三等奖400元/人
杨树达奖
一等奖800元/人
二等奖500元/人
三等奖300元/人
科技创造奖
一等奖800元/人
二等奖500元/人
三等奖300元/人
纪念奖100元/人
董爽秋生命科学奖
一等奖400元/人
二等奖300元/人
三等奖200元/人
华夏奖学金
一等奖600元/人
二等奖400元/人
三等奖300元/人
中期水平考试奖学金
一等奖800元/人
二等奖500元/人
三等奖300元/人
林增平史学奖
一等500元/人
二等300元
三等200元
佳和奖学金
500元/人
文学艺术创作奖
一等奖800元/人
二等奖500元/人
三等奖300元/人
学习优秀奖
一等奖800元/人
二等奖500元/人
三等奖300元/人
国家奖学金
一等奖6000元/人
二等奖4000元/人
省优秀特困生奖学金
6000元/人
校优秀特困生奖学金
一等奖2000元/人
二等奖1500元/人
三等奖1000元/人
贵联优秀学生干部奖
600元/人
“师大之星”奖学金
500元/人
树人奖学金
300元/人
食堂:
食堂还好,价格一般,味道一般,有小吃街。德智食堂据说比较不错。
宿舍:
宿舍区分布零散,各个宿舍区环境差异很大。主要有天马、德智、江边、南院,还有张公岭校区等。
宿舍楼:4、6、8人间或公寓式套间,独立卫生间,有阳台(江边无独卫)
空调:无空调(德智可装空调)
澡堂:有公共澡堂,部分校区寝室也可洗澡。
上网:大一可以带电脑,但要自己拉网线,最好租一个保险柜。
用电:24小时不断电不断网,电费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