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6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一一太宰治

首页>志愿传奇>院校大全
院校大全

武汉市公办本科小985
师范类教育部官方网址招生网址招生电话:027-67862239
院校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首批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31个教学科研单位,7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国际学生2300余人。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20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40人,博士生导师397人,专兼职院士、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国家级人才40人。

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5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60余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其他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6个。此外,学校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重点研究基地17个。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项目经费总量突破10亿。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稳定在全国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项目近10年立项总数排名全国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国排名前三。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奖获奖总数,连续三届位于全国高校前10位。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数,连续五届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自然科学方面实现973项目首席、国家创新群体、国家级研究基地等突破,累计发表SCI论文30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关学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累计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有机结合。学校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历史学、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7个,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和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3年,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办学方向和办学质量得到充分肯定。

多年来,学校形成了“博学、博爱、博雅”的“三博”校园文化,近150个学生社团活跃其中,“创新杯科学文化节”“树人杯艺术文化节”“博雅大讲堂”“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桂苑之歌”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武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学校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及学生宿舍空调全覆盖,图书馆馆藏面积39689平方米,藏书30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国际化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27位。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大批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讲学。出国(境)研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科研的教师人数持续攀升。与国外大学共建四所孔子学院,积极选派汉语教师及志愿者赴国外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大力推动学生的国际双向流动,每年选派大批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在校长短期的国际学生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特色项目

交叉培养班 

实行“3+1”学制,采用专门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前3年为跨专业交叉统一培养,学习跨学科的两个专业基础理论;第4年进行专业分流培养;实行滚动淘汰制,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可授予双学位;开设专业:法学- 经济学、新闻传播- 信息技术、数学- 经济学、数学- 物理学、化学- 生物学、化学- 物理学等交叉培养班。 

基地班 

基地班实施分流培养(3+3或4+3模式);三年级结束时选拔一部分优秀学生(学分修满、英语通过六级、 有科研潜力)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开设专业:历史学、物理学等。 

试验班 

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依托,每年择优录取30名左右的学生(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到试验班进行培养,实行滚动培养、末位淘汰制;开设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化学英才班 

2011年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本科专业;实行单独招生,每年从当年高考第一志愿填报化学专业的考生中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35人进入该班;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实行个性化培养、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等。 

产业人才计划班 

是湖北省教育厅面向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开设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 

中澳合作办学项目 

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学前教育)、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社会工作)等合作办学的本科教育项目;成绩合格后将获得双方院校的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等。

优势专业
【双一流建设学科】

政治学

中国语言文学

【全国顶尖专业】

英语

化学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汉语言文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历史学

物理学

体育教育

生物科学

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

【国家特色专业】

硕/博士学科
博士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统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学

哲学

社会学

外国语言文学

地理学

生物学

植物保护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

哲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学

心理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生物学

生态学

统计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计算机学科与技术

软件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公共管理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艺术学理论

音乐与舞蹈学

美术学

设计学

博士后

数学

化学

物理学

心理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教育学

公共管理

社会学

政治学

中国史

体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世界史

学费奖金

我校按照国家规定和湖北省物价局核准标准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其中,学费标准: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中,公费师范生不收取学费,其他专业学生实行本科学分制收费管理,学分制学费由专业学费和课程学分学费两部分组成,具体标准以物价局审批为准。学生正常完成学业所缴纳的学分学费与专业学费之和不超过原来物价部门规定的学年制学费总额,原来物价部门规定的我校学年制学费总额,大部分本科专业学年制学费为4500-5850元/人/年,艺术类、运动训练专业学年制学费为9000元/人/年,我校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800-1500元/人/年。

我校已基本形成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校内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新生绿色通道、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和大病医疗救助等,集奖、助、贷、勤、免、补于一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达到100%,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完成学业。

校园生活

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全部实行公寓化管理,每栋宿舍都安装有投币式全自动洗衣机,自动热水器,房间除必备的桌、椅、床、灯、书架外,还有衣柜和储藏室,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电话。

食堂

学校有学生食堂7个,三星级宾馆1座, 能满足不同口味、不同民族习惯、不同消费能力的学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