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15:01:43

高考倒计时9

做事临危不惧,慎思而行,才是大智慧。

首页>志愿传奇>院校大全
院校大全

广州市公办本科省市重点
财经类广东省官方网址招生网址招生电话:020-84096844
院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现名。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4000多人的省属重点建设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有广州和三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广州校区毗邻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三水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佛山市云东海旅游经济区。现有校舍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25万元,图书43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41万册);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近1000项;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首批两个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已形成一支数量比较充足、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69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8人,副高职称教师35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11人。有珠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省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19人次入选广东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广东省、广州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各1人。2013年首次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素质教育改革为着眼点,以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积极推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并形成自身特色。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11年保持在99%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连续2年达100%。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已建成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经、管、法、文、理、工、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并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了32 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商管理(MBA)、法律(MJ)、金融(MF)、保险(MI)、会计(MPAcc)、税务(MT)、公共管理(MPA)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经济学、管理学连续5年进入全国高校前20%优势学科行列,2011年法学进入全国高校前20%优势学科行列。

科学研究实力不断增强。 学校建有电子商务市场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法治与经济发展研究所等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流通经济研究所。近5年,教师承担国家级项目50项,省部级项目32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等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450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00余部,其中学术专著171部。2009年起,连续四年进入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CSSCI来源期刊发文统计百强榜,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68名、第76名、第78名和75名,全国财经类院校第9名、第9名、第10名和第9名,广东高校第6名。《广东财经大学学报》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点转载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高度重视开放办学。先后与美、英、法、澳、加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百所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在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师生交流和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创新中心”,与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共建校政协同创新平台“广东纳税服务研究中心”,与香港上市企业上海证大公司签约成立我国第一家关注微金融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广东财经大学证大微金融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广州市地税局共建全国首个校政合作的税务干部进修学院;与广东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共建广东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励学、笃行、拓新”的校训,积极实践“人才立校、学术强校、服务兴校、特色优校”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民主治校、阳光治校”的治校方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构建平台,创新机制,突出财经特色,专注内涵发展,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不断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努力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特色项目

国际商务专业(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是教育部所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合作框架下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士项目。广东财经大学现已成为教育部“《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与北亚利桑那大学等美国高校对接,按照1+2+1模式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位联授。                               

金融学专业(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是广东财经大学与“世界百强大学”西澳大学合作开办的学历教育项目,按照2+2模式联合培养,广东财经大学负责执行第一、二学年的本科教学计划,西澳大学负责执行第三、四学年的本科教学计划。同时满足两校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广东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西澳大学的商科类学士学位。本项目的合作机构是澳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                    

财务管理专业(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是广东财经大学与英国名校埃克塞特大学合作开办的学历教育项目,按照2+2模式联合培养,广东财经大学负责执行第一、二学年的本科教学计划,埃克塞特大学负责执行第三、四学年的本科教学计划。同时满足两校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广东财经大学的管理学学士学位和埃克塞特大学的会计与财务学士学位。本项目的合作机构是广州市美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法学专业(中外联合培养项目)是广东财经大学与“世界百强大学”西澳大学合作开办的本硕连读学历教育项目,按照3+1模式联合培养,广东财经大学负责执行第一、二、三学年的本科教学计划,西澳大学负责执行第四学年的硕士教学计划。同时满足两校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广东财经大学的法学学士学位和西澳大学的法律硕士学位(以下一个法律类专业:国际商法,国际法,税法,商业与资源法,采矿与能源法,法律、政策与政府)。本项目的合作机构是澳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

优势专业
【双一流建设学科】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统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设计学

【全国顶尖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

硕/博士学科
博士

硕士

博士后

学费奖金

奖学金设置

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学金3000元,二等奖学金1500元,三等奖学金750元,单项奖学金300元。困难生资助办法

国家助学贷款:

包括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贷款金额不超过在校期间学校学费标准和广州地区基本生活费标准,学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勤工助学:

学校设立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有多种岗位可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勤工助学,获得工作报酬。

校园生活

平均伙食标准风俭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