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湖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湖南省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
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亲切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4年,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湘潭大学复校。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复校以来,华国锋、江泽民、李鹏、贺国强、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
建校以来,湘潭大学牢记伟人嘱托,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实现了综合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居内地高校第51位,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进入THE、USNEWS等权威国际大学排行榜的高校之一。学校是湖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共建高校。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教学部,学科覆盖文、史、哲、理、工、医、经、管、法、艺等10大门类,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等4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2018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现有计算数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9个湖南省重点学科;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专业排名全国前10%,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6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校拥有特种功能薄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装备及储能材料与器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有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2个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旅游局中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有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等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有薄膜材料及器件力学、微分方程数值与生物计算、微纳能源材料与器件物理、先进光电与超分子功能材料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湖南省自科基金创新研究群体,6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78人(另有外聘教师863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5%;有留学经历的教师达25%,2018年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全国第80位。汇聚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万人计划”人选(含领军人才、教学名师、青年拔尖人才)3人,长江学者(含特聘、讲座、青年学者)6人,国家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2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1人,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等一大批高水平师资和科研队伍。
学校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5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20名左右;被SCI、EI收录论文数和论文国际被引用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均稳居80名左右,SCI、EI论文发表数连续五年位居湖南省属高校第一;社科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和综合指数进入全国高校前2%;5个智库入选中国首批智库索引名单(CTTI)。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部省级以上奖励100余项。建有院士工作站、创新研究院等高层次产学研基地,近五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余项,申请专利2000余件,科研成果转化率居湖南省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161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442人。拥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生保研率达13%左右,考研录取率达30%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连续两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建校以来,累计培养近31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世界知名数学家、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许进超,世界著名3D打印科学家、“SLS之父”许小曙,世界第一台高强度准分子真空紫外氮原子发生器开发者余建军,香港凤凰卫视著名策划人王鲁湘,“中国雅思之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胡敏等一大批优秀校友。
学校在国际国内的影响日益扩大,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英国、西班牙、法国、德国、葡萄牙、比利时、捷克、乌干达、加纳、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20多个国家近6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开展了30多个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建有西班牙莱昂大学孔子学院与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方入选高校。
“韶峰高,湘水长,人文胜地科教殿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速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招生咨询通讯地址:湘潭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邮编:411105
电话:0731-58293275 58293451
传真:0731-58293452
湘潭大学招生网网址:http://zhaosh.xtu.edu.cn/
湘潭大学本科招生官方微信:xtu_bkzs(湘潭大学本科招生)
E-mail: zhaosheng@xtu.edu.cn
数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机械工程
物理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力学
土木工程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法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统计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政治学
中国史
世界史
理论经济学
法学
公共管理
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统计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论经济学
法学
公共管理
哲学
统计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奖学金设置
v 构建了“奖、勤、贷、助、减、免、补、缓”等多项措施相互补充、覆盖全体学生的资助激励体系。
v 设有各类学生奖(助)学金65项,每年颁奖(助)金额3680多万元。其中,“芙蓉王”、“比德化工”、“富士康”、“永腾”等社会机构设立助学金30多项,每年资助金额达600万元。
v 每年为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100多个,校外岗位1200多个。
v 学校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到助学贷款;为新生开辟了“绿色通道”。困难生资助办法
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我校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开通“绿色通道”,不让任何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主要措施有:
1、提高奖学金总额,扩大获奖面。目前学校设有奖学金40多项,最高奖金达10000元。
2、学校设有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办公室,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在校期间国家财政全额贴息)。家庭经济困难、符合贷款条件者可获得足够的贷款机会。学生可贷款项为当年学费和住宿费。
3、学校设有学生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内合理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实行按劳计酬。
4、对家庭特别困难或遭遇突然灾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
5、争取社会捐助。学校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热心社会人士为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资助。
学生宿舍
我校校园占地面积20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现有4个标准田径场,2个体育馆,2个学生活动中心,1个大礼堂。近5来建成逸夫教学楼、化学化工实验楼、信息实验楼、法学楼、新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等工程,总面积89665㎡。
我校教育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完备。图书馆馆藏印本文献303余万册,电子图书761多万册,现刊1908种,电子数字资源数据库118个,电子期刊近5万种数字图书馆容量135T;拥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全文检索系统,建成了有数十万条书目数据、期刊记录和巨量光盘信息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校园网覆盖全校师生教学生活的各个角落,有网络节点7567个。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85万平方米。现拥有设备比较先进的化学化工实验大楼、信息实验大楼、工科实验大楼、计算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有校外学生实习基地176个,其中省级优秀教学实习基地8个;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422.21万元;有教室264间,其中多媒体教室102间,语言实验室28间。
近年来,我校根据“绿色生态校园、信息数字化校园、高品位文化校园”的思路对校园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了形象设计与塑造工程、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确定了校训、校歌、学校标志图案和行为规范,大大改善了育人环境。我校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先进教工之家”等称号。 平均伙食标准大概240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