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的改名之「最」
纵观全球,大学改名不是什么稀罕事,国内外很多大学的发展史都可谓为一部改名史,当然了,有改的成功的,自然也有改失败的。
改名分界线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傻」篇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是我国船舶工业系统唯一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改后的校名不但抹杀了学校的特色及其“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血统的荣耀。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意想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搅在一起,让考生莫辨东西,可笑复可怜,兼可厌!)。
(一听还以为是民办的,如果说第一次改名,华东改为中国,学院改为大学算是为学校壮了胆的话,那再次改名有什么含义?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却让人有些云里雾里的。显然,学校当局改校名是既无远见又无 卓识的。)
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好好的“华工”送给人家华南理工了)
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
(莫名其妙!像所民办大学!后来知道原来是创办人的爷爷曾创办“江南大学”。故不顾师生竭力反对硬是在2001年改为此名。)
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也属于翻来覆去型的。该校更名固然有着语言习惯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却是季羡林先生曾经指出的,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化”并列本身就不妥当。为了向“知名大学”靠拢,更为了纠正语法错误。所以改了!作为一个语言学校,此等语法错误多年了才引起重视?可叹啊!)
(也是折腾型的!因为北京有个市属的“北京联合大学”,弄得四川联合大学也被误认为是这等档次的高校,在北京都招不上学生,改名四川大学后,报考的人数很快上来了)。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中国的一样!)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
(说光机学院知道的人是有的,说长理还真没人知道呢!)
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4年间,改了2次名,广东民族学院,简称民院,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官方简称职师,但学生不干,学生们都说应该简称技院。)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西南大学
(听起就像xilan大学!)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升为本科后改名为“嘉兴学院”
(该校位于浙江嘉兴,听上去就像个民办的。想那会改名,咱也是多么地不愿意戴上校徽!)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牛」篇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和西南工学院(前身:四川建材学校)合并后----〉西南科技大学
(表面上看和西南交大是同等档次了!)
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西华大学(本想改名“四川工业大学”,上头不同意,叫“华西大学”又不够格,所以只好改了如今这个名。)
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名字还像是比以前响些,但是要和同省的大连理工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合并----〉中南大学
(英文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缩写是CSU 反恐大学 NB吧!)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西南大学
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业大学
(真能编的!)
(变的太离谱了吧!地质----〉经济 一个字“强”!)
(越来越“牛”)
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地方性名称变全国了!领导需要点实力的啊!)
湛江水产学院----〉湛江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改来改去反正都在水里游!又可以骗更多的外省的水鱼进来了!)
淮南煤炭学校----〉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一路升级!顺!)
(又是一个地方成省的)
(终于知道达县是四川的了!)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
(这个是多少职业技术学院梦寐以求的啊!)
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常德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
(99年那会儿升级的,03年又升级了)
(现该院网站已经完全抹掉了岳阳师范学院的痕迹了!)
锦州师范学院、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渤海大学
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湘南学院
(四个专科一合并成了本科了,还有了个好校名!)
赤峰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赤峰教育学院、内蒙古电视大学赤峰分校、赤峰卫生学校,内蒙幼儿师范学校部分合并----〉赤峰学院
(这么多中专,大专合并还成了本科,牛!)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西昌学院
(因为西昌发射卫星,敢保证改名后招生超好!)
(“职业”变成“理工” 何止“牛”字能罢了的!)
彭城职业大学、徐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徐州工程学院
(成人大学变本科)
金陵职业大学、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合并----〉金陵科技学院
(真是毁了“金陵”美名,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该校起名“金陵科技学院”,也许是想沾“金陵大学”的光,金陵大学是国内历史悠久的著名教会大学之一,是现在南京大学的源头之一。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888年的汇文书院,是美国基督教会在华早期创立的一所学校。)
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南昌农业学校、南昌市高级技工学校、南昌卫生学校、南昌粮食职工中专合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
(中专!!一大堆中专!)
杭州应用工程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2001年才升本,但是沾了“科技”的光,招生就业上硬是把浙江林学院等拥有近50年本科历史的实力派高等院校比下去了。 备注:浙江高校中有50年本科历史的院校没有几所。)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该校是培养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师范院校,但是带着“职业技术”招生不佳,改吧!好了!)
上海机械学院----〉华东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几易校名,“面孔”每变一次,考生的报考热情就高涨一次。)
(2001年3月,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都不咋地学校成了山科大!)
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分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科技学院
(2003年升本改名华北科技学院,有网友这么评论:这个学校是典型的骗子,其实学校根本不在北京在河北一个叫燕郊的镇,可是在年年的招生考试报上都写着校址:北京市。按照官方资料所述:学院地处河北省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北京,距tian~an-door35公里...... 跟首都这么会拉关系,看来不拉关系日子难过啊!请给予理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学院----〉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还以为是北京的大学呢!河北秦皇岛的!好像河北的大学很爱跟北京套近乎!当然这是人家优势啊!)
南充师范学院近年更名史:
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人民Police学校(中专)近年更名史:
四川省人民Police学校----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四川警官学院(本科)。
(不知道把成都理工大学放在哪里?!)
江苏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在哪个城市?----南京?? 错!!!
在镇江!! 镇江,小比地方, 原来有个江苏理工改成江苏大学了,原来的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改成江苏科技大学了, 江苏科技大,牛吧!
河北省五七干校-->河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省行政学院+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河北乡镇企业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经贸大学
以下两所大学的合并在规模上值得大家关注:
经教育部批准,分别隶属教育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的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5所高校组建成新吉林大学;2004年8月,中央军委、国务院决定原解放军军需大学合并到吉林大学。
合并后的吉林大学有6个校区、9个校园,教职工近2万人,全日制在校生近7万人,涵盖了12大学科门类。
最近天涯上有个叫板桥路的跳出来说他的母校“贵州大学”的合并,可以称中国最大规模、最华丽的大学合并。还轮不到吉林大学。
原贵州大学部分
贵州人民大学(1993-11-3并入)
贵州农学院(1997-2-3并入)
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1997-2-3并入)
贵州农业管理干部学院(1997-2-3并入)
原贵州工业大学部分
贵州建筑高等专科学校(1992-5-18并入)
贵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0-3-27并入)
2005年8月,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贵州大学,顺利的进了211。
新贵州大学共有八所学校合并而成的,现在10个校区:花溪北校区、花溪南校区、蔡家关校区、太慈桥校区、小关校区、茶店校区、花果园校区(教学点)。
学校现有24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 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学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8个省级重点学 科, 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国家重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174人,其中普本专科生42144人,研究生3030人。全校4973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2623人,教授272人,副教授863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6人,省管专家5 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3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4人,享受ZF特殊津贴的专家102人。
中国大学改名之最「牛」又最那啥篇
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变中国是大了,但是“北广”50年的老字号没了。实属不解,你要升格成大学,叫“北京广播大学”不就完了,是不是怕人家误以为你是“广播电视大学”“电大”,这下好了“中国传媒大学”校名听起来更像个民办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的校友们常说“北广”是看到他们由“浙江广播高等专科学校”改成“浙江传媒学院”后才模仿着改名的,原浙广的人现在很愿意自称自己是“浙传” 的,不知道以前的“北广”校友们愿不愿意自称是“中传” 的?)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务院批准定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官方说恢复校名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校地处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改名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之后招生形势一片大好。首都的学校嘛!吃香啊!)
(作为国防军工特色的一所院校,“太原机械学院”这个牌子老一辈的军工人都知道的。硬是改名了,还没熟悉华北工学院呢,又改了!中北----不同于华东,华南这些常规地域名称,初次听说的人肯定要问这学校在哪啊 ?)
(省会升级成省名了,是大了。不过刚改名那会儿,学生是多么的不愿意戴“浙江工商大学”的校徽。)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牛!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学上一级管理机构发生变化,军队的院校转给地方了,干嘛非得改名?)
(表面看名称越来越牛了!事实上,浙江丝绸工学院,在老一辈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至今在中国纺织服装界人们依旧留恋的说“浙丝院模式”,可见影响的深远!就连2002年4月15日,时任C.P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llq视察浙江理工大学时,还无不留恋的回忆了当时的“浙丝院”,因为他在浙江省委party校呆过很久,当时浙江省委party校与浙江丝绸工学院一强之隔,那是一个神秘的学府!)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
(像个民办大学,好好的西安公路交大被糟蹋了。)
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北华大学
(没实力叫“华北大学”啊!只好愁合着用!)
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长江大学
(好好的长江这个好名被这样糟蹋了!也像个民办的!)
(由于中国纺织行业不景气,也直接导致该校的不景气。要改可以改的好听点嘛!叫中原也挺像民办大学的。)
(冲着北大清华叫板的味道)
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
(趟“交大”这浑水了,简称“兰交”!)
高校改名之「委屈求全」篇
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南方冶金学院本想改名为南方工业大学或者南方理工大学,被教育部否决了,说是不能带有与实际不符的区域性名字。得南方之名,失大学、得大学之名,失南方。)
(华东华东地质学院改名的时候也是遇到这样的难题,想升大学则必然华东两字不保,委曲求全,改成“东华”,不知何意?后据了解,该校前任院长周文斌说要华东要不到理工,要理工要不到华东,所以就叫东华。当时被选的校名有 “南方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华工业大学”。如今该校很多学生对“东华”这个名字十分不喜欢,觉得像民办大学,不过大家要“理解”校领导的 “苦心”,毕竟为了“大学”啊!注:该校位于江西省抚州市)
(外人一听还好,但是温州本地人谁不知道温州大学是所贵族学校,全国少有的名叫“大学”却是专科的末流大学。温州师范学院是好歹是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历史也比温州大学悠久。但是温州大学面临要被摘掉“大学”的 危机,温州师范学院希望升格“大学” 的关头,上演了“以弱吞强”的好戏。后来原温州师范学院的毕业生为文凭上是“温州大学”而不是“温州师范学院”而感到苦恼。)
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同样道理,得甘肃之名,失理工,得理工之名,失甘肃)
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不喝“西北”风了,咱科技了!)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江苏科技大学
(本来是以船舶制造为其特色的高校,这从其原来的校名中可以一望而知,但如今改为了“江苏科技大学”,谁还能看出它的专业特色是什么?)
(以后是不是还想改名成“理工”呀?没戏了!已经有长春理工大学了!是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改的。)
(弃煤从商了,也知道了您原来是在山东混得呀!)
高校改名之「郁闷」篇
浙江工业大学----〉如果要改名的话,按照当今的“理工”热,毫无疑问应该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无奈被浙江工程学院捷足先登了,该校于2004年5月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据说浙工大想改名为“杭州大学”,哎!降级不说!老杭大的人也不愿意啊!)
(一直以来,影响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的最大障碍是合并后的命名问题,南大坚持取南京大学的“京” 字与东南大学的“南”字,叫“南京大学”;而东大要求取其“东”字与南大的“南”字,叫东南大学。双方长期无法达成一致,最终教育部出面,取东南大学的 “东”字与南京大学的“京”字,叫东京大学!)
高校改名之「成功」篇
海淀走读大学----〉北京城市学院
(因为“走读”在今天已经属于过时的词语,改名比较合适!)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名称没变,简称还是“杭电”,又有“科技”,又是“大学”,皆大欢喜啊!)
高校改名之「BT」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分院----〉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误以为是北京职业技术学院,也不是什么名校呀!)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抛弃掉华北这个好名儿,用北华真是高觉悟啊!)
高校改名之「申请」篇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大学”或“华南大学”
(想摆脱农字,定位由部属多科性全国重点农业大学向广东省属综合性大学转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即将更名----〉中原大学
(有个校友说得好:改名中原大学,我们给人的印象好象是个中原河南地区的高校,本来在中南地区特别是广东的高校,优势全无.改名中原大学的人居心何在?你们考虑过我们这些在全国各地的校友们的感受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名字可以让原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的老校友有归属感.中原大学只存在2,3年时间,且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政特色,实难担当几十万校友的有归属感的校名。)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提出,农大如果去掉“农业”二字,将在招生和人才吸纳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一时间引发社会对于农林地矿水等类型高校的关注。
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或“钱江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要变成杭州大学,招致了极大的反对,一方面有教育部规定的因素,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老杭大的很多校友在浙江省各行各业都身居要职,他们的反对声音无疑成了杭师院更名杭大的最大阻力。)
浙江林学院----〉“钱江大学”
(地处浙江杭州临安县,地理环境已经限制了其发展,加之“”林学"影响了其招生及学生就业。改名对该校确实有相当大的好处!但是浙江省教育厅的诸多领导却要求浙江林学院更名不能丢掉林字。哎!正所谓不该改的乱改,急需改名的没法该!)
昌吉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将合并----〉乌鲁木齐大学(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合并----〉中国陶瓷大学
河南财经学院、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想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名啊!”)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湖北理工学院
上海水产大学----〉华东科技大学
西安石油学院----〉陕西工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科技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大学
(有点怕山名给毁了!)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大学
(困难重重!感觉是没戏!)
长春税务学院、长春金融专科学校合并----〉吉林财经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并----〉金陵大学
(能不能恢复“金陵”美名呢?)
鞍山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合并----〉北京旅游大学
(“突然得知学校要改名的消息,我们很多女同学都哭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文系的三位女同学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伤心地说。哎!搞笑吧!看看校领导的IQ吧!)
高校改名之「搞笑」篇
以下两条纯属网友杜撰,大家一笑料之吧!
湖北麻城职业技术学院----〉麻城理工学院
(英文缩写 MIT,呵呵!世界名校啊!)
哈尔滨佛学院----〉哈佛
(简称“哈佛”,也是冒充世界名校的!可惜确实没这学校,即使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都没有佛学院这样的二级学院。)
容易混淆的大学校名
(前者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是教育部隶属的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教学和科研力量居于全国一流水平。其前身是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地址在北太平庄路。 后者首都师范大学是原北京市市属的北京师范学院改名的,地址在西三环花园村。 两个学校没有什么关系的,并不是什么分流出来的。)
(后者办学层次为高职高专,学院占地面积40亩。)
(前者是省属重点,后者是区属普通本科院校)
(前者是原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 后者是原零陵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VS 湖南理工学院 VS 湖南工学院 VS 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学院(原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组建)
湖南工业大学(原株洲工学院、株洲师专、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
很明显,这些学校的名字是如此的相似,很容易让人混淆。就连《商标法》也有规定不能取同样或近似的商标,可教育部还是批准了这些相似的校名,原因何在?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工学院只有一字之差,相信很多人都会混淆。最离谱的还要算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科技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所谓学院和大学并没有十分确切的界线。
“华工”之争
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理论上来说这三所学校都有叫“华工”的资格!但是本来最有资格叫的应该是华中理工大学,可是改名成华中科技大学了,硬是把“华工”让给了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嘛!还需要努力!
貌似兄弟的大学
东华大学、西华大学、南华大学、北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五华(建议合并为中华大学!呵呵!)
中北,中南,西北,西南,西华,华南,华东,东北,北华等都被人使用了,还有“中东”,“中西”等好名称等待有关院校选用,可以预见“中华大学”也即将诞生!
中国五大交通大学
1896年,津海关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怀筹款在上海徐家汇创办了南洋公学,隶属招商、电报两局。民国成立后,学校改隶交通部,并易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堂。1920年12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 1921年8月,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交通大学和交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是隶属民国交通部的大学,所以才被称为交通大学的。 “交通大学”四个字也不是可以随便滥用的,它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据说正因为叫交通大学,后来唐文治校长确定校庆的时候,就定于4月8日,取自交通是为了 “四通八达”的意思。
“交通大学(Jiao Tong University,旧名Chiao Tung University)”在中国一直以来是个特定名称,并不是类别名,这和工业大学、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师范大学、农业大学、矿业大学等的称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属于行业名称,尽管现在很多的行业大学都是多科性大学,但总是以本行业学科或相关学科为主。而交通大学却不是行业大学,这个从交通大学一直沿用的英文名(Jiao Tong University)就可看出,而尤其对于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两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交通”两字一旦和“大学”组合在一起,是一个特定的名字,这和清华、复旦、同济等名称是一样的。因历史渊源沿用交通大学并同属交通大学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这5所交大都被海内外校友广泛认同。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新竹交通大学五所交大已经联合成立“交通大学校友总会“(Ji 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强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团结和合作,发扬交大的优良传统,共同为振兴中华,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其任务是:沟通校友与母校、校友之间的联系、发挥海内外校友的智力优势和广泛影响,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1959.9-)
北京交通大学(1970.6-)
西南交通大学(1972)
西安交通大学(1959.9-)
新竹交通大学(台湾)
其他一些成为交通大学的大多是近年改的!为了沾“交大”的光啊!这些“交通大学”有一个共性:英文校名升格为Jiao Tong University,都使用毛体字(Mao.ZD曾题“交通大学”四字)。咋一看,真是惹眼,像极了正牌的交大,一时间引来许多非议。
(虽然兰州铁道学院称与原交大有历史瓜葛(其称自己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唐山铁道学院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北京铁道学院迁部分系科迁兰组建而成的),虽然更名为“交通大学”时,北京交大和西南交大还发去贺 信,但终究不能被原交大校友总会承认为嫡系。)
华东交通大学:位于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其英文名也是Jiao Tong,因为称其是“1971年9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关于六所高等院校的体制调整和领导关系的通知》,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和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迁往江西,改名为华东交通大学。”
(大连铁道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所谓“大连交通大学”。看其校史,确实跟“交通大学”没有任何关系。)
(最让人气愤的还是重庆交通大学,其学校网络域名为www.cquc.edu.cn,可见其原来的英文名为Chongqing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然而其主页抬头已经赫然写着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了。)
既然这些学校原来都是铁道学院,改名为铁道大学似乎更合乎常理,但为何要改为交通大学呢,从英文名称的使用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有其不正当利益所驱动。退一万步讲,你改成交通大学也就算了,为何连英文名也要盗用成Jiao Tong University?或者干脆翻译成Univ. of Transportation(或Communication),这并不是不可行。我们没见过有哪个工业大学把学校翻译成Gongye University的,或者农业大学翻译成Nongye University,显然,行业大学应该遵照字面的原意翻译才利于国际交流和理解。很明显,它们是想利用交大在海外形成的知名度。
纺织高校「说变就变」
近些年,纺织高校的名字就象时装一样,频频变脸。叫人难以产生悠远的历史感,由于文化积淀而产生的自豪感也荡涤一空。倒是应了那句古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象我这样有怀旧情绪的的人是不是也要象九斤老太那样叹息:如今的豆子也比从前硬多了。
据说在纺织风光的时候,全国纺织院校及有纺织系科的学校有二十几所,如今没有一所独立的“纺织学院”,“纺织大学”了!一些纺织院校“变脸”如下:
原 名 现 名 变更原因 改名时间
中国纺织大学 东华大学 改名 1999年
上海纺织专科学校 中国纺织大学 2校合并 1999年
武汉纺织工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 改名 2000年
西北纺织工学院 西北工程科技学院 改名 2000年
以下几所院校未更名:
北京服装学院(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其他的一些所谓号称服装学院的事实上都是民办的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冠以“中国”的大学们(不包含民办):
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原中国工运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 原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原石油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原浙江计量学院 简称“中计院”
高校专业新名词
大学里的专业是怎么划分和表达的?估计连一些老师也是一头雾水。看看5年前的叫法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教育系----〉教育科学学院
历史系----〉社会学院
数学系----〉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系----〉电子信息学院
地质系----〉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英语系----〉外国语学院
政教系----〉经济法政学院
生物系----〉生命科学学院
无线电系----〉通信工程学院
音乐系、美术系----〉艺术学院
中国大学改名的规律
教育产业化,高校市场化,扩招、圈地、兼并,高校也纷纷出招,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改名热是最显著的一个环节,如果是专科学校一定要改名为学院;如果是商学院,那就一定要改为工商大学;如果是外国语学院,那一定要变成外国语大学才罢休;于是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交通大学之类的校名满天飞,明明是个专业院校,却为了吸引考生的需要来一个像是综合性大学的校名。
包括“矿冶”、“地质”、“气象”、“农林”、“石油”、“煤炭”、“纺织”等都是冷门的,这些专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不仅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教师引进也难。所以都要改!
电子工业----〉电子科技
例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矿业----〉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学,工业----〉理工,科技
例如: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
地质----〉工程
例如: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
机械----〉理工
例如: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财经
铁道----〉交通
例如: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
工程----〉理工
例如: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气象----〉信息工程
例如: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改名游戏”有规则
那么,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更改名称是如何规定的呢?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名称进行了规范限制,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七个条件:
①100名以上正教授;
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
③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
④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
⑤国家基金项目获奖20项以上;
⑥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占42%以上;
⑦科研课题经费在600-2000万元。
大学校名的商标注册
更名为“鲁东大学”的烟台师范学院也面临一个难题,因为作为核心内容和资产的“鲁东”已经在2005年03月28日被商标投资人申请注册,与其相似的事例还有“济大”商标等等。
目前我国学校更名一般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形式进行,很少有人想到要提前或同期进行商标注册保护,这些学校在更名前本可以查询一下同类商标(第41类)是否已注册,但是这些学校因为不了解商标相关法规忽略了这一点。
所以想问众多更名的院校,你们校名商标注册了吗?
一改就能成名校乎?
大多数国人对中国至今未能拥有一所世界名校感到遗憾。上至政要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于是,中国由上至下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校制造”运动。这大概能成为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股合并热潮的理由。似乎一合并,校园大了,学生多了,师资强了,学校也就跟着上了档次。
大学的品牌是和校名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更换一次名字,元气都损伤一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学不要改校名。对于校名,老师、学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换校名容易伤害他们。大学校名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时不太尊重教育规律,行政主导的力量过强。如果只把改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个策略,对于学校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考虑学校办学的方向存在问题,校名一改,相应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随之变更,这也就无可厚非。
其实,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并不是看它的校名是否显赫、有气派,而是看它能否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大学者非谓有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两百多年来从未改过校名,却不影响它作为世界知名大学的地位,仅仅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10多位。盛名显赫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更不用说了,至今未听说他们想把学院改为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如今已成名校,但始终不把“农工”二字去掉,因为这个校名已经成了响亮的名字。
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
某些高校提升自己的影响故意拉长自己的校史,去年庆祝学校建校49周年,今年就是庆祝建校100周年,如2002年江苏就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多所高校举行百年校庆。然而当中除了南京大学外其他高等学校才刚重新合并组建1年,仅仅是因为合并前某一院校在1952院系调整中曾有一小部分是从一老牌大学中调整而来,就将校史拉长到100年,并于2002年举办百年校庆。这样现象的出现,学生和家长包括很多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的人也很难客观判断某所学校的真实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