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
学校起步于 1946 年 7 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 年 5 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 5 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 年 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曾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国家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
2005 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面积 108 万平方米,校园建设以“自然、典雅、厚重、博大”为理念,现已完成建筑面积 30 多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以学科立校为基础,着力构建“突出优势、扶持新兴、坚实基础”的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 10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34 个本科专业,其中有 8 个学科入选吉林省“十三五”
特色高水平学科,2 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其中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6 个,省级特色专业10 个,吉林省高校品牌专业 7 个;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32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5 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1 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14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7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4 个;学校是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项目的省属高校;是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经济学院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七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之一(东北三省唯一);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为“中国十佳 MBA商学院”。
学校坚持以人才兴校为重点,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精英荟萃,名师云集,著名学者、专家袁孟超、余性元、王思立、胡继纯、宋冬林等先后在校任教。学校现有教职员工 913 人,其中专任教师 574 人。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入选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应用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学
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等。
学校坚持以科研强校为突破,积极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学校现有中宣部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1 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 2 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2 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3 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 2 个。学校主办的《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当代经济研究》还被中宣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评定为 AMI(2018)核心期刊。学校为首批“吉林省 2011 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立项单位;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多项
科研成果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科研成果获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百余篇时政报告受到国家及省市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办学传统,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拔尖创新人才。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13000余人。多年来,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0% 以上,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被誉为“税务系统的黄埔军校”。2013 年,学校被评为“2012-2013 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爱尔兰、瑞典、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51 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国际会议以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研修项目”合作高校,是“高等学校新商科建设与国际化发展联盟”理事单位。
1988 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是“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接收资格院校。1999 年学校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共同开设合作办学项目。2013 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作为中国 13 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 13 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 - 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
学校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坚守“尚学致用、择善鼎新”的精神,发扬“善治、善教、善思”的校风,立足吉林,面向全国,面向税务系统,砥砺拼搏,探索创新,培育英才,服务社会,努力建设在国际有影响、国内知名、省内地位显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中外合作办学
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办学的项目;采取“4+0”的办学模式,即4年完全在国内授课的一种办学形式; 成绩合格后分别获得吉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商学学士学位证 书;开设专业:会计学、金融学、电子商务等。
会计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税务
工商管理
日语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统计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
奖学金设置
吉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奖励、资助项目设置一览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项目设立部门
奖励、资助对象
1
国家奖学金
国家
品学兼优的学生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
国家助学金
国家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4
吉林省政府奖学金
吉林省政府
学习优秀的学生
5
校长奖学金
学校(社会捐助)
品学兼优且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学生
6
综合奖学金
①优秀学生奖学金
学校
品学兼优的学生
②十佳大学生
③优秀学生干部
④校优秀毕业生
7
单项奖学金
①学习标兵奖
学校
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学生
②志愿者服务奖
③文体活动优秀奖
④社会实践优秀奖
⑤精神文明奖
⑥体育活动奖
⑦自强不息立志成材奖
8
青岛校友“菁华”助学基金
青岛校友会
全校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9
“爱心”助学金
学工处、各学院
经济困难学生中的孤残学生、烈士子女,
意外伤害、患病的特困学生
10
新疆少数民族助学金
新疆区政府
新疆籍品学兼优的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
11
“亚泰”励志奖学金
(总额300万元)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2
“亚泰”优秀本科生奖学金
吉林亚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品学兼优的学生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顺利完成学业,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负责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目前,我校已经全面建立了以“奖、助、贷、补、免、爱”为主要手段的资助体系,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为学生的成人、成功、成才积极创造条件。
奖,即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勤奋学习,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从而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
助,即勤工助学。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校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付出劳动而获得资助,以此来补贴其学习生活费用。
贷,即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分为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学生的贷款额度为每人每学年不超过4500元,基本上可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费用。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由学生本人承担。有意愿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可以在学校帮助下,向指定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时,需要准备以下材料:①学生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簿复印件;②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③学生本人学生证复印件(到校后办理);④学生家庭所在乡(镇)、街道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须加盖公章);⑤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说明。
补,即困难补助。具体指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困难补助。这些补助包括:返乡路费补助、换季衣物备品补助、重大自然灾害补助、临时性伙食补贴等。
减,即学费减免。学校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并结合其在校期间的表现,可以适当的进行学费减免。
爱,即爱心基金。我校从社会和校内积极筹集善款,建立了校、院两级爱心基金,从而可以对因病或突发事件而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爱心资助。
另外,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设立“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学费和住宿费的缓交手续,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开学后,学校将根据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采取“奖、助、贷、补、减、爱”等资助措施,确保每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学有所教、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快乐、充实、幸福地度过大学四年学习生活。
学生宿舍
吉林财经大学学生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每个人有独立的书桌和学习空间,环境幽雅,气氛温馨,方便学习及生活。学校有专门的学生食堂,一食堂两层、二食堂三层,能够满足学生多种口味、营养的要求,并设有专门的回族食堂,尊重清真饮食学生的民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