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是国家为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该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原则的过程当中。
2009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由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
2011年,教育部门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筹备,选择了17所中国大学的数、理、化、信、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入选高校是国内17所高校开始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大学。
2015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选。
2018年,“拔尖计划”2.0版计划新增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学科。
2021年2月5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在首批(2019年度)遴选建设10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在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审议基础上,教育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序号 | 类别 | 所属学校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2019年度) |
1 | 数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 | 数学 | 清华大学 | 学堂计划数学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 | 数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 | 数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华罗庚英才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 | 数学 | 南开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 | 数学 | 吉林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 | 数学 | 复旦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 | 数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 | 数学 | 浙江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 | 数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1 | 数学 | 山东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2 | 数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柯召班) |
13 | 数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4 | 物理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5 | 物理学 | 清华大学 | 学堂计划叶企孙物理班——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6 | 力学 | 清华大学 | 学堂计划钱学森力学班——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7 | 物理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8 | 物理学 | 南开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9 | 物理学 | 吉林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0 | 物理学 | 复旦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1 | 物理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2 | 物理学 | 南京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3 | 物理学 | 浙江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4 | 物理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严济慈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5 | 物理学 | 武汉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6 | 物理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7 | 物理学 | 中山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8 | 物理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9 | 化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0 | 化学 | 清华大学 | 学堂计划化学班——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1 | 化学 | 南开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2 | 化学 | 吉林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3 | 化学 | 复旦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4 | 化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5 | 化学 | 南京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6 | 化学 | 浙江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7 | 化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卢嘉锡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8 | 化学 | 厦门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9 | 化学 | 武汉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0 | 化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1 | 化学 | 兰州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2 | 生物科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3 | 生物科学 | 清华大学 | 学堂计划生物科学班——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4 | 生物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5 | 生物科学 | 南开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6 | 生物科学 | 复旦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7 | 生物科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8 | 生物科学 | 浙江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9 | 生物科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贝时璋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0 | 生物科学 | 厦门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1 | 生物科学 | 武汉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2 | 生物科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3 | 生物科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4 | 生物科学 | 中山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5 | 生物科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6 | 生物科学 | 兰州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7 | 计算机科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8 | 计算机科学 | 清华大学 | 学堂计划计算机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含人工智能)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9 | 计算机科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0 | 计算机科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1 | 计算机科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2 | 计算机科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3 | 计算机科学 | 南京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4 | 计算机科学 | 浙江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5 | 计算机科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6 | 计算机科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7 | 计算机科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8 | 计算机科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9 | 天文学 | 南京大学 | 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0 | 地理科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地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1 | 大气科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2 | 海洋科学 | 厦门大学 | 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3 | 地球物理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赵九章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4 | 地球物理学 | 武汉大学 | 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5 | 地质学 | 南京大学 |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6 | 地质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7 | 心理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8 | 基础医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9 | 基础医学 | 复旦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0 | 基础医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1 | 基础医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2 | 基础医学 | 中山大学 | 基础医学(陈心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3 | 基础医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怀德班) |
84 | 哲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5 | 哲学 | 复旦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6 | 哲学 | 南京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7 | 哲学 | 武汉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8 | 经济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9 | 经济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0 | 经济学 | 南开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1 | 经济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2 | 经济学 | 厦门大学 | 王亚南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3 | 经济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4 | 中国语言文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5 | 中国语言文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6 | 中国语言文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元化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7 | 中国语言文学 | 浙江大学 | 汉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8 | 中国语言文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9 | 中国语言文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锦江书院) |
100 | 历史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1 | 历史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2 | 历史学 | 南开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3 | 历史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4 | 历史学 | 中山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序号 | 类别 | 所属学校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 |
1 | 数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 | 数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 | 数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 | 数学 | 同济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 | 数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 | 数学 | 南京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 | 数学 | 厦门大学 | 景润拔尖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 | 数学 | 武汉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 | 数学 | 中山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 | 物理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1 | 物理学 | 山西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2 | 物理学 | 同济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3 | 物理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4 | 物理学 | 厦门大学 | 萨本栋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5 | 物理学 | 山东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6 | 物理学 | 兰州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7 | 物理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8 | 力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9 | 力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空天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0 | 力学 | 天津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1 | 力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2 | 力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3 | 力学 | 浙江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4 | 力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钱学森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5 | 力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6 | 化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7 | 化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张大煜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8 | 化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9 | 化学 | 福州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0 | 化学 | 山东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1 | 化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2 | 化学 | 湖南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3 | 化学 | 中山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4 | 生物科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5 | 生物科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贝时璋英才班——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6 | 生物科学 | 吉林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7 | 生物科学 | 同济大学 |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8 | 生物科学 | 南京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9 | 生物科学 | 山东大学 | 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0 | 生物科学 | 云南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1 | 生物科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2 | 计算机科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3 | 计算机科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4 | 计算机科学 | 吉林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5 | 计算机科学 | 同济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6 | 计算机科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华夏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7 | 计算机科学 | 武汉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8 | 计算机科学 | 中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9 | 计算机科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0 | 计算机科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1 | 天文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王绶绾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2 | 地理科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3 | 地理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4 | 地理科学 | 南京大学 |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5 | 大气科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6 | 大气科学 | 南京大学 |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7 | 海洋科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8 | 地球物理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9 | 地质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 | 燕山书院——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0 | 地质学 | 西北大学 |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1 | 心理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2 | 心理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3 | 哲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4 | 哲学 | 清华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5 | 哲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6 | 哲学 | 南开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7 | 哲学 | 吉林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求真书院) |
68 | 经济学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 “励耘计划”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9 | 经济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0 | 经济学 | 东北财经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1 | 经济学 | 复旦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2 | 经济学 | 南京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3 | 经济学 | 浙江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4 | 经济学 | 山东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5 | 经济学 | 武汉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6 |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7 | 中国语言文学 | 南开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8 | 中国语言文学 | 复旦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9 | 中国语言文学 | 南京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0 | 中国语言文学 | 武汉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1 |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山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2 | 历史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3 | 历史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4 | 历史学 | 吉林大学 | 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5 | 历史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6 | 历史学 | 复旦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7 | 历史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开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8 | 基础医学 | 浙江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9 | 基础医学 | 中南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0 | 基础医学 | 南方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1 | 基础医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侯宗濂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2 | 药学 | 沈阳药科大学 |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3 | 药学 | 复旦大学 |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4 | 药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基础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5 | 中药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序号 | 类别 | 所属学校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 |
1 | 数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 | 数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 | 数学 | 天津大学 | 求是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 | 数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陆家羲数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 | 数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 | 数学 | 湘潭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 | 数学 | 兰州大学 |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 | 物理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9 | 物理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0 | 物理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王大珩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1 | 物理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2 | 物理学 | 南京大学 | 大理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3 | 物理学 | 东南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4 | 物理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5 | 物理学 | 中南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6 | 物理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7 | 物理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8 | 力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钱令希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9 | 力学 | 同济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0 | 力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致远学院——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1 | 力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2 | 力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3 | 力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航天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4 | 化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5 | 化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宏德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6 | 化学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7 | 化学 | 天津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8 | 化学 | 同济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9 | 化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0 | 化学 | 郑州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1 | 化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2 | 化学 | 西北大学 |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3 | 生物科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生态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4 | 生物科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5 | 生物科学 | 天津大学 |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6 | 生物科学 | 内蒙古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7 | 生物科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8 | 生物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39 | 生物科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0 | 生物科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1 | 生物科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2 | 生物科学 | 中南大学 |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3 | 计算机科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4 | 计算机科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5 | 计算机科学 | 天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6 | 计算机科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7 | 计算机科学 | 复旦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8 | 计算机科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49 | 计算机科学 | 东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0 | 计算机科学 | 山东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1 | 计算机科学 | 湖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2 | 计算机科学 | 中山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3 | 计算机科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4 | 计算机科学 | 重庆大学 | 曙光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5 | 天文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6 | 地理科学 | 武汉大学 |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7 | 大气科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8 | 海洋科学 | 中山大学 | “深蓝”海洋科学拔尖学生 |
培养基地 | |||
59 | 地球物理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 | 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0 | 地质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1 | 心理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2 | 哲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3 | 哲学 | 东南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4 | 哲学 | 浙江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5 | 哲学 | 山东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6 | 哲学 | 中山大学 |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7 | 经济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8 | 经济学 | 清华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9 | 经济学 | 辽宁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0 | 经济学 | 吉林大学 | 理论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1 | 经济学 | 中山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2 | 经济学 | 西北大学 |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3 | 中国语言文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4 | 中国语言文学 | 北京语言大学 | “中文国际传播”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5 | 中国语言文学 | 吉林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学生培养基地 |
76 | 中国语言文学 | 厦门大学 | “鼓浪文兴”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7 | 中国语言文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8 | 中国语言文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79 | 中国语言文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0 | 历史学 | 南京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1 | 历史学 | 浙江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2 | 历史学 | 厦门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傅衣凌班) | |||
83 | 历史学 | 山东大学 | “考古+”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4 | 历史学 | 武汉大学 |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5 | 历史学 | 四川大学 | 明远学园——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6 | 基础医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7 | 药学 | 北京大学 | 未名学者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8 | 药学 | 浙江大学 |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89 | 中药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时珍国药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