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二本院校有700多所,每年75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二本院校学生占了60%。比起“一本”学生来,“二本”学生显得底气不足,因为学校名称不响,在考研、就业竞争中吃亏很大。因此,有人将“一本选学校,二本选专业”改为“一本靠学校,二本靠专业”。意思是说二本学生不能靠学校牌子,只能靠学校专业,将来才能有立足之地。
对绝大多数高考生来说,二本是个极其重要的录取批次:成绩中等偏上的同学,考分对应的基本上是二本院校,冲击公办本科的希望尽数寄托于此;成绩优异的同学,只有填报好二本志愿,才能心无牵挂地放手冲击名牌大学——能被一本录取固然好,万一因为某种原因落进了二本,因为有理想院校托底作退路,也不至于满盘皆输。
话说的很精辟,可到哪里去找这些好大学、好专业呢?今天就一一介绍给2020年的考生们。这是一篇超长的,也超走心的干货。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完,因为这关系到你的一生!
1、追本溯源,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
1990年以前,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一共有368所。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大学分化重组,有215所高校划给地方,归省市(区)直属,其中的大部分进入了“一本”,少部分成为了“二本”。这些二本院校,由于投入早,办学久,底子厚,基础扎实,在某个专业领域里有很强的实力。部分二本院校的过去情况见下表:
部分二本院校的前世今生情况一览表
现在的名称
省份
原来的名称
原直属的
中央部委
优势专业
天津
天津纺织工学院
纺织部
陕西
西北纺织工学院
纺织部
浙江
浙江丝绸工学院
纺织部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
河北地质学院
地质部
四川
成都地质学院
地质部
吉林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中国兵器总公司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江西
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水利部
山东
青岛化工学院
化工部
湖北
武汉化工学院
化工部
陕西
西安矿业学院
煤炭部
河南
焦作矿业学院
煤炭部
安徽
淮南矿业学院
煤炭部
辽宁
鞍山钢铁学院
冶金部
安徽
马鞍山钢铁学院
冶金部
内蒙古科技大学(合并)
内蒙古
包头钢铁学院
冶金部
北京
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
江西
南方冶金学院
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
陕西
陕西机械学院
机械部
河南科技大学(合并)
河南
洛阳农机学院
机械部
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
山西
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机械部
材料成型及控制、自动化、
长沙理工大学(合并)
湖南
长沙交通学院
交通部
天津
天津轻工业学院
轻工部
辽宁
大连铁道学院
铁道部
甘肃
兰州铁道学院
铁道部
成都信息
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气象学院
中国中央气象局
气象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南华大学(合并)
湖南
中南工学院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江西
华东地质学院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湖南
株州工学院
中国包装总公司
江苏
镇江船舶学院
中国船舶总公司
河南
郑州粮食学院
商业部
长江大学(合并)
湖北
江汉石油学院
石油部
山东
中国煤炭经济学院
煤炭部
三峡大学(合并)
湖北
葛州坝水利电力学院
水利电力部
河南
郑州纺织工学院
纺织工业部
从上表可以发现,更名后的院校,千人一面,很难从名称上得知其办学实力。通过追本溯源,了解大学的历史渊源后,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知道其强势专业是哪些了。然后就可以开始查询学校专业往年的录取情况,估测考生本年被录取的可能性了。
2、穷根究底,了解“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在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它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
1986年至1988年、2001年至2002年、2006年至2007年、2011年至2012年,教育部开展了四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在评选中,全国高校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含覆盖)达到了1833个,其中一本院校拥有1725个,占全国的95.6%;二本院校拥有81个,占全国的4.4%。
部分二本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见下表:
学校名称 学科名称
天津科技大学 发酵工程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五官科学
成都理工大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培育
沈阳工业大学 电机与电器
河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长春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湖南农业大学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广州医学院 内科学(呼吸系病)
安徽医科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昆明理工大学 有色金属冶金
河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技术及工程
山东农业大学 果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河北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大连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养殖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医史文献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
从上表可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名不见经传,有的学校地域比较偏僻,有的学校还是“六类院校”,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如能考取这些学校,读到重点学科涵盖下的专业,四年之后你将笑傲江湖。在考研或就业的残酷竞争中,别人举步维艰,你却可以左右逢源,平步青云。
3、按图索骥,了解“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安排情况
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虽然学校与学校之间师资、硬件差别很大,但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当家专业。能被教育部公布为“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应该是学校最好(或者是目前重点建设)的专业。
教育部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先后公布了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部分二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见下表: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院校名称 专业名称
三峡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 历史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学
鲁东大学 化学、生物科学、历史学 曲阜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江西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英语、化学、汉语言文学
苏州科技学院 城市规划
中国计量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从上表可以发现,无论国字号的、省一级的、地一级的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这些专业有的是经营多年的老牌专业,有的是最近开发的“朝阳专业”,还有不少是省部级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学科呢。可见这些专业含金量高、性价比高。按图索骥,瞄准这些二本专业填报,应该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吧。
特别提醒
1、认真研究院校录取数据,并将院校进行分类。成绩刚达一本线的考生,要报考一本线内分数线最低的学校,可查阅高校近三年分数线,找出录取分数最低且相对稳定的报考。
2.一本“压线”考生要注重“冲一保二”。一方面争取被上线批次的大学录取;另一方面重视二本志愿的填报,且要将此作为重点考虑,可选择二本中的好学校和好专业。
3.选择学校时,“压线”考生最好选择可接受的地域较偏或较为冷门的学校和专业,增加被录取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