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新增专业首页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进行了更新。


据统计,此次调整共新增备案专业1773个、审批专业188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8个,撤销专业804个;有31种新专业列入《专业目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点,将列入相关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




直观点说,本次调整的结果直接影响今年的本科招生计划,并且很快会在高考结束后的本科招生中见分晓。

家有高考生,如果此前没有对这条消息引起足够重视,那么现在务必和我们一起花点时间,了解一下本次调整将给高考生带来怎样的新机会,尽量避免孩子选专业时“盲婚哑嫁”,蹉跎了大好时光。

新列入目录的31种专业新在哪里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体现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31种新专业分别为:

微信图片_20220318094938.png

综合来看,显然,新专业建设不是专业名录的简单调整,而是着眼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系统布局,面对的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等广泛需求,并非仅仅局限于当前“大热”的智能、智慧等领域。

新增的31个专业中,工学最多,涉及12个专业门类,有14个具体专业;艺术学涉及3个专业门类,有5个具体专业;农学涉及3个专业门类,有3个具体专业;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各涉及两个专业门类,各有两个具体专业;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各涉及1个专业门类,各有1个具体专业。

我们先选一个看上去非常“厉害”的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看看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公众号“北航动力学人”透露,建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是北航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贯彻落实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方针的重要举措。

当前,绿色能源被大量应用到空天飞行器,人工智能也已进入空天动力系统;在商用航空、通用航空、民用航天、深空探测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涉及空天推进的创新型科研机构和企业,急需大量具有空天动力、能源、控制、信息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由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牵头,依托宇航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遵循“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新时代北航人才培养“四强”模式,结合绿色动力推进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按照新工科发展要求,制定了由多学院共同开课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稳步推进空天智能电推进专业的建设,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2019年开始,在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下设“智能电推进”方向,每年招收约30人,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此次专业获批和后续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续,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还将依照《北航新时代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白皮书》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备解决复杂电推进系统工程问题、探索科学前沿、具有领军和领导潜质的创新型人才。

看来,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专业不但起点高,而且相当有发展前景。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目标,碳储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急需这方面的高端人才。重庆大学公众号透露,此次调整中该校申请新增的4个专业全部获教育部审批,其中就有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

据了解,碳储科学与工程重庆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同时申报。“双碳”领域在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环节急需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加快培养碳储领域人才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基于“双碳”相关领域的基础与优势,重庆大学力争成为“双碳”人才培养的先行者。

那么,智能运输工程又是一个怎样的专业呢?

北京交通大学公众号透露,近30年来,国家一直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更是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要求“注重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和智慧发展”。设立“智能运输工程”专业是北交大积极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持续深化新工科建设,发挥学科融合优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的重要举措。

智能运输工程”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人才缺口,在发挥北交大交通运输特色优势基础上,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学院原智能运输工程专业方向团队历时十余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以及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雄厚科研基础,重信息、强智能,积极加强学科交叉,有机融合交通运输、信息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科学与工程四大知识版块,贯通轨道、公路、城市、空中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共性特征,注重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构建主干清晰、覆盖完整、延展性强的复合型课程体系,不断探索“智能+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培养智能交通领域领军人才。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崭新的专业主要源于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一方面,设置这些专业符合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另一方面,这样的设置体现了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

高校新增的专业都集中在哪些方面

新增专业中工科门类仍然较多,但新文科专业有兴起之势。

新增专业并非都是从无到有。除了新增了31种从未开设过的新专业之外,各高校从各自的办学特色出发还新增了不少专业。

据统计,在2021年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高校新增专业前十名分别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网络与新媒体智能建造其中,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最多,达到了95所。

2021年普通高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统计
新增备案
本科专业
学校数量
新增备案
本科专业
学校数量
人工智能
95
智能制造工程
53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42
数字经济
41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34
跨境电子商务
29
金融科技
27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26
网络与新媒体
24
智能建造
24
音乐教育
22
机器人工程
21
财务管理
18
数字媒体艺术
18
小学教育
17
智能医学工程
17
供应链管理
16
汉语言文学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6
软件工程
15
储能科学与工程
14
食品营养与健康
14
健康服务与管理
13
应急管理
13
应急技术与管理
13
智慧农业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
12
创业管理
12
思想政治教育
12
体育教育
12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12
法学
11
商务英语
11
智能车辆工程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0
日语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
10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10
休闲体育
10
翻译
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9
经济学
9
马克思主义理论
9
审计学
9
生物制药
9
新能源汽车工程
9
艺术与科技
9
应用统计学
9
英语
9
智慧交通
9
智能采矿工程
9
康复治疗学
8
数据计算及应用
8
物联网工程
8
养老服务管理
8
运动康复
8
护理学
7
环境设计
7
机械电子工程
7
区块链工程
7
行政管理
7
药学
7
艺术教育
7
增材制造工程
7
智能感知工程
7
播音与主持艺术
6
地理科学
6
工程审计
6
功能材料 
6
汉语国际教育
6
环境工程
6
历史学
6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6
生物信息学
6
市场营销
6
书法学
6
统计学
6
物理学
6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6
虚拟现实技术
6
学前教育
6
遥感科学与技术
6
医学影像技术
6
知识产权
6
智能科学与技术
6
中药学
6
助产学
6
产品设计
5
城市管理
5
城乡规划
5
工程管理
5
工程造价
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5
国际经济与贸易
5
国际新闻与传播
5
海洋信息工程
5
会计学
5
会展经济与管理
5
美术学
5
人力资源管理
5
生物技术
5
视觉传达设计
5
投资学
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5
舞蹈表演
5
物流管理
5
医疗保险
5
医学检验技术
5
应用化学
5
应用心理学
5
包装设计
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4
城市设计
4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4
电子商务
4
风景园林
4
工商管理
4
工业设计
4
机械工程
4
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4
社会工作
4
生态学
4
泰语
4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4
土木工程
4
卫生检验与检疫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医学信息工程
4
音乐表演
4
智能交互设计
4
安全工程
3
冰雪运动
3
财务会计教育
3
草坪科学与工程
3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3
动画
3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3
飞行器制造工程
3
工程力学
3
工业工程
3
工艺美术
3
广告学
3
化学
3
化学工程与工艺
3
环境科学与工程
3
家具设计与工程
3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3
教育技术学
3
教育学
3
金融工程
3
金融学
3
经济与金融
3
精算学
3
流行音
3
能源化学工程
3
酿酒工程
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3
生物科学
3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3
时尚传播
3
食品科学与工程
3
食品质量与安全
3
数字媒体技术
3
体能训练
3
体育经济与管理
3
通信工程
3
土地资源管理
3
文化遗产
3
文物与博物馆学
3
舞蹈学
3
新媒体艺术
3
新闻学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
音乐学
3
音乐治疗
3
园艺
3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3
中国画
3
种子科学与工程
3
自动化
3
保险学
2
标准化工程
2
表演
2
财政学
2
测控技术与仪器
2
朝鲜语
2
传播学
2
船舶与海洋工程
2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2
德语
2
地理信息科学
2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

与去年的情况相比,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点在于,新增专业中工科门类仍然较多,新增专业体现了新工科鲜明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特性。不同之处在于,受新文科发展的带动,传统文科专业与理工农医交叉融合,并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有兴起之势。如,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网络与新媒体都是典型的新文科专业,且在前十名专业中占据“半壁江山”。

而在2021年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高校新增专业前十名分别为网络空间安全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预防医学运动训练会计学密码科学与技术中医康复学信息安全反恐警务兽医公共卫生。其中,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高校最多,达到了21所。

2021年普通高校新增审批本科专业统计
新增审批
本科专业 
学校数量
新增审批
本科专业
学校数量
网络空间安全
21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13
预防医学
10
运动训练
10
会计学
7
密码科学与技术
6
中医康复学
6
信息安全
5
反恐警务
4
兽医公共卫生
4
碳储科学与工程
4
体育旅游
4
儿科学
3
放射医学
3
基础医学
3
临床药学
3
旅游管理
3
智慧水利
3
保密管理
2
保密技术
2
慈善管理
2
工商管理
2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
2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2
金融学
2
劳动教育
2
临床医学
2
麻醉学
2
美术教育
2
曲艺
2
社区矫正
2
实验艺术
2
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
2
眼视光医学
2
智慧林业
2
中医骨伤科学
2
安全防范工程
1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1
法医学
1
国际税收
1
海关稽查
1
火灾勘查
1
纪检监察
1
精神医学
1
科技艺术
1
科学史
1
可持续能源
1
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
1
跨媒体艺术
1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
1
氢能科学与工程
1
涉外警务
1
生物育种科学
1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1
湿地保护与恢复
1
数据警务技术
1
陶瓷艺术设计
1
铁路警务
1
卫生监督
1
消防工程
1
行星科学
1
移民管理
1
音乐剧
1
针灸推拿学
1
智慧海洋技术
1
智慧能源工程
1
智能地球探测
1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 
1
智能体育工程
1
智能运输工程
1
中医学
1
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
1
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
1
宗教学
1



许多人不是特别理解新增备案专业、新增审批专业与新列入目录专业的区别,以为所有的“新增”都意味着“前所未有”。这里,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新增备案专业,是高校增设《专业目录》中已有的专业,报备教育部保留记录;新增审批专业,是高校设置《专业目录》中没有的新专业,报给教育部批准。

某一所高校今年新增某一备案专业,仅意味着这一专业对于该校而言属于新增专业,但此前已有其他高校开设该专业。例如,2021年度有13所高校新增智慧农业专业作为备案专业,但该专业已于2020年正式获批,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首个设立该专业的学校。

而某一所高校今年新增审批专业,既可能是新增此前已有高校开设的专业,也可能是新增此前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例如,2021年度共有13所高校新增审批专业“网络空间安全”,并不意味着该专业是首次开设。早在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时,就已经有包含国际关系学院在内的18所高校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审批。而今年新增的审批专业“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全国首个设立该专业的学校,同时该专业也属于新列入目录专业。

面对新变化,考生家庭如何做选择

充分结合考生兴趣特长,综合考虑,避免盲目追“新”、扎堆。

面对今年专业的新变化,一些家庭可能有疑问:新增专业质量如何?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在报考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这里,我们就结合已经掌握到的信息,一一为大家解疑释惑。

第一,新增专业质量是否过关?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专业设置质量,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增设专业应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同时,教育部还加强了线上评议环节,共组织4300余名专家审读专业申报材料,对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各高校根据评议意见,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师资配备,改进了教学和实习实践条件等。同时,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教育部对各地各高校申请备案的专业予以备案,并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尚未列入《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

也就是说,各高校新增专业的质量是完全有保证的。

第二,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突出就业导向方面,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在申报增设专业时,要充分调研社会需求,以翔实的人才需求调研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要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社会对新设专业的具体要求。

也就是说,各高校在新增专业时是充分考虑了就业市场需求的。至少从短期来看,这些新增专业培养的都是国家乃至社会各行各业急需的人才。

综上两点,大家对新专业大可放心。当然,考生报考大学选专业,对个人乃至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再慎重都不为过。不怕多搜集信息、多听各方意见,甚至直接向学校提出疑问,怕就怕“拍脑袋”盲目选择,最后耽误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

专业的选择,应该是一个由高考、个人兴趣、家庭情况、就业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面对新专业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对广大考生家庭也有两点风险提示:

提示1:“新”与“不确定”相伴随


国家新增专业前景光明,但没有往年报考的数据作为参考,考生家庭应在结合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理性选择,避免盲目追“新”。

提示2:大“热”专业也可能面临就业扎堆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是2022年高校最“热”的本科专业,开设高校之多、覆盖面之广,都无法令人小视。

对比去年的数据,在2020年度新增备案的2046个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就已经是最“热门”的专业,包括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等在内的130所高校新增该专业。

人工智能“热”与国家战略有关。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义为“重大战略机遇”,要“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此后的2018年和2019年,全国分别有35所和179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理工类院校及综合性大学,近年来新增该专业的备案名单中,不乏一些师范、财经、农业类院校。有专家提示,报考该专业时,要多考虑高校的“家底”,综合性大学专业种类较多,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基础雄厚,在培养拔尖人才方面更有优势。

同时,还有行业专家提示,行业发展初期,对某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随着行业更加成熟,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平衡,或者是对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就会进行专业调整,在报考时应考虑到扎堆可能导致的后果。



上一篇: 读大学选啥专业?对比两年新增审批的本科专业,最火爆的专业是...

下一篇: 必看!2022年首次招生的全新专业解读(一)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