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高考快讯首页

12月5日前,多所高校公布了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的情况,最多的北京达到68个,也有部分省份尚未1所高校上榜,反映出各地高校基础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

2018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计划在高校中设立拔尖学生培训基地。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拔尖基地建设和名单的公布,既体现了高校和省份的实力,也表明今后加强这些基地建设将得到更多的扶持。

根据规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理化生和计算机五大传统学科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共计达到18个学科。

2020年9月,首批10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公布;2021年2月5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基地,共计95个;2021年11月29日,共计89个基地,由此,3年来基地共计288个,比此前公布的260个基地的计划有所增加。

从公布的288个基地来看,分布在77所高校、22个省份,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省份的教育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

一、北京68个学科拔尖基地一枝独秀

在288个基地中,北京以68个基地位居第一,可谓一枝独秀,不仅是基地数量最多的,也是高校分布最广的,达到18所高校。

排在第一位的是北京大学,在三批基地名单中,北大共计19个,占总数的6.6%,足以见北大在各学科的实力,囊括了所有学科范围。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基地共有10个;以理工科见长的清华大学略显“吃亏”,共有8个基地;以文科见长的中国人民大学则获批了6个基地。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凸显实力,达到5个基地。

二、上海、江苏和湖北位列“第二矩阵”

上海作为高校资源排名全国第二的省份,这次共有37个拔尖基地,分布在6所高校。复旦大学以11个基地排名第一,而排在第二位的华东师范大学有高达10个基地,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齐平,体现出华东师大的综合实力。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则分别有7个和6个基地获批。

教育大省江苏以23个拔尖基地之多,在全国省份中位列第三,值得关注的是,江苏还拥有两个“第二”,一是高校中排在第二的南京大学,有14个基地,仅次于北京大学;二是江苏共有8所高校入选,除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外,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虽然这6所高校都只有1个基地入选,说明江苏的高校布局更加均衡。

湖北在此次拔尖基地评选中也收获颇丰,共有5所高校22个基地入选,尤其是武汉大学,有11个基地入选,和复旦大学持平;华中科技大学也有7个基地入选,在双一流大学中位居前列。

三、广东等6个省份拔尖基地超过10个

在第三梯队中,包括广东、天津、陕西、浙江、吉林、湖南等六省份都超过了10个拔尖基地。广东这次共有5所高校16个基地入选,与经济第一大省相比,还有差距,尤其是深圳这次没有拔尖学科基地入围,略显遗憾。不过,中山大学以11个基地之多,与复旦、武大等并排第四,超出了多所C9高校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西部的教育大省,陕西这次有6所高校13个基地入选,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湖南高校中,除了中南大学、国防科大和湖南大学外,作为曾经的重点高校湘潭大学以数学学科入选基地,也是很多人的期盼。

四、5个省份各有1个基地入选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对很多省份来说,有1个基地入选也实属不易,更有多个省份这次未能有高校入围。

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各有1个拔尖学科基地入选,也代表了所在省份,但遗憾的是,江西、河北、贵州、海南、广西等9个省份这次未能有1个基地入围,说明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差距仍很大。

如果有下一轮评选,你认为是否要照顾到更多省份呢?还是应该让高等教育资源更加集中?


上一篇: 山东大学、中海大校长和山东教育厅厅长,都是一把手,谁级别最高

下一篇: 考研和高考有什么区别,哪一个更难?过来人告诉你准确答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