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ool of English
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翻译专业(本科四年制)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始建于1956年,“英语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英语学院现拥有层次分明、专业方向门类齐全的教学科研体系,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教学科研基础最为雄厚、师资力量最强的英语学院,在全国高校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声誉卓著,成为众多青年学生心驰神往和放飞理想的地方。
英语学院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英语学院,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比较优势和领先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基地。
英语学院本科教育现有两个专业: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
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于1980年设立硕士点,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有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7个研究方向:(1)语言学研究;(2)英美文学研究;(3)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4)翻译学研究;(5)教学法研究;(6)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7)测试学研究。
学院于1983年设立博士点,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研究生教育有2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下设20个主要研究方向:(1)英语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3)语用学;(4)语言测试研究;(5)形式句法研究;(6)语言认知研究;(7)语言哲学;(8)系统功能语法;(9)社会语言学;(10)认知语义学;(11)外语教学理论;(12)英国文学;(13)美国文学;(14)莎士比亚研究;(15)美国诗歌研究;(16)当代西方文论;(17)红楼梦翻译研究;(18)口译研究;(19)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应用;(20)英语修辞理论与应用研究。
英语学院设有9个研究中心:(1)英国研究中心;(2)美国研究中心;(3) 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4)英美文学研究中心;(5)中西比较文化研究中心;(6)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7)英语教学测试研究中心;(8)翻译批评研究中心;(9)英语高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中心。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化,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作为全国少数几个国家级英语重点学科之一的上外英语专业,积极应对挑战,树立英语专业作为人文学科的发展理念,确立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培养目标。英语专业人才不应是工具型的,而应是英语精通、人文素养深厚的博雅之士,有宏阔的国际视野,有比较专深的专业知识,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近年来,学院对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大力改革,推进英语专业人文化教育,提倡“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化,人文课程语言技能高端化”,既夯实学生的语言技能基础,又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扩大学生人文视野,健全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人文情怀和思辨能力。英语专业人文化改革成效显著,深受学生、家长好评,并获得2012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英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湛、教学效果优异、科研成果丰硕、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5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讲师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绝大部分教师都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的经历。
英语学院创建50多年来,涌现了一批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望的著名学者、英语教育名家和翻译家,如英国文学专家、中古英语专家、乔学专家、陶渊明诗歌翻译家方重教授,中古英语专家、弥尔顿研究专家陆佩弦教授,语法学家章振邦教授、张月祥教授,翻译家杨小石教授,英语语音学家许天福教授,英语教育家、教学法专家李观仪教授,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戴炜栋教授,英国文学专家、文体学专家侯维瑞教授,英语教育家、语言学家何兆熊教授。
英语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学院资料室藏书两万多册,各类图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结构,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扩大人文视野,提升人生境界,提高英语水平。学院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报纸50余种,影像资料700多套。此外,校图书馆还藏有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图书约40万册,学术期刊和报纸200种,影像资料1 000余种,英语原版电影近1 000部。
学院拥有一幢独立的教学楼,建有学院独立使用的多媒体教室22间,同声传译实验室1间。另外,学校还为本学院学生提供语言实验室16间。
英语学院是上海市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英语语言文学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上海市精品课程7门,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人多次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为繁荣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科研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4年来,本学科教师出版学术著作及国家级规划教材50多种,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400余篇,承担各级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42项。
英语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英语专业高端人才。英语学院为本科生提供了专业品质高、多样化的、较为完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体系,为他们创造了在读期间出国留学的平台和机会。已正式建立的校际、院际留学项目有: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交换生项目、学期项目;
英国莱斯特大学:交换生项目、学期项目、本硕衔接项目;
美国斯坦福大学:SSIHP暑期项目;
美国乔治城大学:学期项目、暑期项目;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推荐攻读翻译与口译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
美国蒙大拿大学:交换生项目;
美国华盛本大学:学期项目;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国际学生领导力暑期项目;
美国麻省大学:青年领导人实习项目;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学期项目、暑期项目;
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交换生项目;
泰国曼谷大学:交换生项目。
上述部分合作项目提供奖学金或学费减免。此外,英语学院每年能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海外交流基金一定额度的资助。
目前,英语学院大二、大三在读本科生中,通过校际、院际合作项目获得海外经历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20%左右。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学生在读期间获得海外经历的学生人数比例已超过50%。
作为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院还遴选学术水平高、学术背景好的外籍教师来我院任教。英语学院设立的“海外名家系列讲座”是学生与海外名校教授交流的平台。目前,学院聘请到来自哈佛大学的教授担任这一系列讲座的主讲。英语学院与美国富布莱特基金会建立联系,来自美国的富布莱特学者为学生开设了专业课程。近十名具有海外名校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为英语学院学生提供了文学、文化、社会学、语言学等高水准课程,并为学生的学习与课外活动提供指导。
英语学院致力于培养品学兼优的英语人才。通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和人文教育,英语学院的本科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人文知识面广,在历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通过率及整体水平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直升或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的学生成功申请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蒙特雷翻译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等欧美名校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另外,学院学生在市级、国家级和国际竞赛中屡次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充分展示了英语专业的人文魅力和名校大学生的风采。
在学期间,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学院已拥有多个长期合作的社会实践共建单位、七支学生长期支教的品牌实践团队和十多个学生志愿者服务常规项目,多项社会服务活动获得上海市级奖项。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注重与专业紧密结合开展工作,如英语演讲比赛、模拟联合国比赛、莎士比亚戏剧文化节、方重翻译奖口笔译大赛、英语课题研究竞赛、英语辩论赛、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等,都积极配合第一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是英语学院的优良传统。汇聚本院老师师德师风感人事迹的《班主任耕耘录》,迄今已编印了44期,《人民日报》、《文汇报》等重要媒体均做了报道,也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英语学院还承担了诸多社会服务项目,如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上海市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高考英语口试和笔试的命题和阅卷工作,以及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界财富论坛、APEC会议、国际艺术节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会务翻译服务。
更多内容请浏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网站:http://cell.shisu.edu.cn。
英语专业(本科四年制)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英语是世界上第三大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二语言,还是事实上的国际交流语言。十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75个。英语是联合国的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世界上60%以上的信件是用英语书写的。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可或缺的语言。
英语本科专业设立于1956年(1950—1952年设英语班),1980年设立硕士点,1983年设立博士点,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是全国高校中教学科研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之一,是全国仅有的7个国家级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培养专业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国际视野宏阔,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深厚人文情怀,具有较强思辨力、领导力和创新力的通用型国际化高端英语人才。
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综合课、高级英语综合课、基础英语语法、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I、II)、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口译(I、II)、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学、学术论文写作、高级英语写作、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英语教学法、美国思想经典作品导读等。
专业选修课程:英语语音、欧洲文化入门、西方礼仪、中国文化(英文讲授)系列课程、英语应用文写作、应用文翻译、英语影视鉴赏、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比较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史、美国史、外报外刊、西方修辞学、词汇学、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美国诗歌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长篇小说赏析、英国思想史作品选读、美国思想史作品选读、西方戏剧精华、西方文明史、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西方经典原著导读、政务口译、商务口译、国学典籍翻译、商务翻译、报刊选读与翻译、影视翻译、西方翻译理论概要、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等50余门选修课程。
毕业生就业方向:英语专业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和高度赞扬。每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国家部委(如外交部、新华社、外经贸委)、市政府机构(如市外事办、市外经贸委)、外国驻沪领事馆、外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国际咨询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广告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等。
近年来,学院还加强了对学生海外留学的指导,在打造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的英语特色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有多名学生申请到赴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蒙特雷翻译学院,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商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等国外一流名校深造的机会。
本专业杰出校友有: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新华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周锡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Dialogue》栏目主持人和制片人杨锐、著名演员陈冲等。
翻译专业(本科四年制)
翻译专业于2007年设立。本专业旨在培养英语高级口译、笔译人才和复语翻译(即多语种翻译)人才。翻译专业倚靠英语学科点的教学科研力量,借鉴国内外翻译专业的办学经验,起点高、师资强,已经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本科毕业生。
培养目标:翻译专业培养专业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国际视野宏阔、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深厚人文情怀的高端口笔译人才、多语种翻译人才以及跨文化沟通人才。
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综合课、高级英语综合课、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I、II)、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语法、英美文学史、英美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联络陪同口译、政府与公众事务翻译、文体与翻译、文学翻译、视译、同声传译、翻译研究与论文写作、《论语》翻译、语言学、学术论文写作等。
专业选修课程:应用文翻译、政务口译、商务口译、国学典籍翻译、商务翻译、报刊选读与翻译、影视翻译、西方翻译理论概要、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英语语音、欧洲文化入门、西方礼仪、中国文化(英文讲授)系列课程、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影视鉴赏、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比较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英国史、美国史、外报外刊、西方修辞学、词汇学、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美国诗歌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长篇小说赏析、英国思想史作品选读、美国思想史作品选读、西方戏剧精华、西方文明史、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西方经典原著导读等50余门。
毕业生就业方向:翻译专业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人文情怀、扎实的英汉双语基础和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首届55名翻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达到了“双高”,主要去向为:国家部委(如外交部)、各类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中外资金融机构、国际咨询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广告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等。此外,约30%的学生在国内各高校尤其是本校高级翻译学院继续攻读口译、笔译方向硕士学位,约25%的学生申请到英美顶尖著名高校继续学业,所学专业涉及口笔译、商科类等,为能成为高端英语翻译和跨文化交流人才而继续深造。其中的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第一届毕业生中,有32%的学生申请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蒙特雷翻译学院、英国巴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等大学继续攻读翻译、商科、国际关系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
我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探索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创建了国际化创新人才实验班——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该班由英语学院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可享有英语学院的优质教学资源;第二外语及国际公务员方向课程,集中了上外其他各院系的雄厚师资力量进行教学。英语学院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努力开拓多方面资源,为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学生争取到了在国际组织机构实习的机会。同时,聘请欧盟资深同传译员及口笔译教授,为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的学生开设英西互译、英法互译口译课程。国际公务员人才实验班集上外优势,全力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熟练掌握至少两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从事外事、外交、对外经贸等涉外工作的多语种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