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6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一一太宰治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211院校专业 > 正文内容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概况

作者:  时间: 2019-01-11

一、学院概况
1、历史沿革
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核心学院之一,其前身涵盖基本有机合成和无机化工等专业,始建于1958年。1978年院系调整后成立化学工程系,1996年由化学工程系、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环境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组建成立化学工程学院。学院1984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化学工程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排名第5。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成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院是我国化工高等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学院已跻身于全国著名大学同类院系一流水平
2、培养宗旨
学院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宗旨。本着“宽专业、厚基础、广交叉、多综合、重能力、倡创新、兴人文、健身心”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工科实力雄厚、理科基础坚实和具有专业特长的优秀工程师、科学家和工程管理者。本学院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计算机水平高、外语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择业面宽,一次就业率高,连续五年超过98%
3、发展趋势
化学工程学院拥有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学科。学院设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强势发展的、国家首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重点学科,经过学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术梯队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学院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类人才及管理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
二、学院机构
1、系
   ●化学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
   ●能源工程系
2、研究所
   化学工程研究
3、中心(科研、教学)
   ● 教育部超重力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高等学校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
   ●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心
   ●能源化工工程中心
   ●国家级化学化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与理学院共建)。
   ● 北京市高等学校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膜工程技术中心膜技术应用工程部
4、基地
   ●化学反应工程与催化技术研究基地
   ●超重力反应与分离技术研究基地
   ●现代传质理论与新型分离技术研究基地
   ●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研究基地
   ● 校内中水处理实践教学科研基
5、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理学院、材料学院共建)
   ●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与应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技术及应用基础重点实验室
6、博士点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环境工程
7、硕士点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8、工程硕士领域
       ●化学工程、环境工程
9、博士后流动站
   ● 化学工程与技术
三、师资力量
1、知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中国工程院院士1
   ●千人计划入选者1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
   ●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 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
2、名师
   ●“国家级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
   ● 北京化工大学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
   ●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3
   ●北京市优秀教师1
2、荣誉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学工程教学团队
   ●北京市优秀教育团队:化学工程教学团队
   ●全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中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反应过程强化创新研究群体
   ●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 科技部新材料领域高技术创新团队
3、教师职称
本学院教学和科研人员共137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员)57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46
4、教师学历
   ●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8人,占教师总数的75.63%
   ●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9.32%
   ●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5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42.86%
四、人才培养
1、模式一
   ●本科-硕士连读模式
   ●本科-硕士-博士连读模式
   ●硕士-博士连读模式
2、模式二
拓宽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实施导师制;
   ●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包括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三大类别),鼓励学生独立申报并完成科研课题;
   ●倡导和实施学生参与、教师指导,自主研发实验装置和设备,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重在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活动,定期开展化学和化工类学科竞赛。
3、模式三
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
   ●联合培养: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立“3+2本硕培养模式,与英国拉夫堡大学建立“3+2”本硕培养模式,与法国图尔工程师学院建立“4+1本硕培养模式,与英国Strathclyde大学建立“2+2本科联合培养模式,与英国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建立“2+2联合培养模式
   国外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北化-剑桥海外暑期学校。
       国内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聘请海外知名学校教授在北京化工大学开设暑期学校班
4、模式四
创办化工工程和环境工程两个专业实验班:以工程应用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培养体系兼顾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该两个实验班隶属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五、学院成果
(一)学术成果
1、科研课题
近四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400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50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22亿元;与企业合作项目264项,横向科研经费到款1.24亿
2、学术论文
近四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600余篇,EI收录300余篇
3、专利
近三年来,申请发明专利110余件,授权专利80余件
4、科研成果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1
   ●省部级三大奖和教学成果奖30
(二)教学成果
1、教改立项
   ●承担省部级教改立项5项
   ●承担校级教改立项10项。
2、精品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2门:化工原理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北京市精品课程3门:“化工原理”、“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和“化学反应工程”;
   ●校级精品课程5门:“化工热力学”、“固体废物工程”和“水污染控制工程”等。
3、精品教材
   ●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6部:《化工原理》、《流体与过程热力学》(第2版)、《化学反应工程》(第2版)、《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第2版)、《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部:《化工原理》。
   ●北京市精品教材3部:《化工原理》、《流体与过程热力学》、《超重力技术及应用》
4、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
   ● 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1个:能源化学工程
5、教学成果
   ●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合作)
   ●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合作)
   ●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3
   ● 校级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余项
六、国际合作
1、合作研究项目
与多所国外大学和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建有联合实验室,包括: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香港理工大学,日本福井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国陶氏化学、德国巴斯夫、新加坡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
2、学生海外联合培养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3+2模式,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 英国拉夫堡大学,“3+2”模式,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和拉夫堡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  法国图尔工程师学院,4+1模式,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法国图尔工程师学院工学硕士学位;
   ♦  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2+2模式(进行中),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和英国布莱德福德大学工学双学士学位;
   ♦  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2+3模式(进行中),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学硕士学位;
   ♦ 英国Strathclyde大学,“2+2联合培养模式,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和英国Strathclyde大学工学双学士学位;
   ♦  英国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2+2联合培养模式,授予北京化工大学和英国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工学双学士学位
七、学生成果
1、学生论文
        四年来,学院本科生在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以及化工学报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刊物,以第一或第二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2、大学生实验创新性计划
       教育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18项
   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2项
   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53项
3、科技竞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跨学科竞赛全国二等奖5项。
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
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
   “和氏璧化工杯”全国环保创意科技大赛奖项共计12项。
   北京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6项。
   全国及北京市级数学建模竞赛奖项共计15项。
   2010年北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巴斯夫杯《化工原理》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
4、体育竞赛
   泛印度洋亚洲大学生运动会网球团体冠军(国际级)(2006年)
 北京市高校游泳冠军赛第三名(2006年)
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网球联赛第三名(2006年)
 北京市高校游泳冠军赛(蝶泳)北京市第二名(2006年)
 北京高校第七届传统保健体育比赛(柔力)北京市第三名
 2007 “迎奥运”首都大学生网球联赛秋季单项赛成绩北京市第二名(单打)(2007年)
 北京市大学生传统保健体育比赛男子8式太极拳北京市第二名(2007年)
5、艺术竞赛
      2010第十二届CBDF国际标准舞“院校杯”公开赛普通高校C组拉丁舞第二名(2010年);普通高校A组第四名(2010年)
 中华环保基金会小额公益项目优秀项目奖(国家级)(2010年)
八、学生前景
1、本硕/博连读
院开通本硕/博连读的通道,本院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每年约有75名学生免试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2、考研
近三年来本院毕业生的平均考研率40%左右,其中,考取“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占94.7%,包括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等;考取中科院的学生占5.30%
3、出国
  2012年出国44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11.5%。其中23人留学美国,占出国人数的52.3%。   
  2011年出国33人,占总毕业生数的8.62%。其中24人留学美国,占出国人数的72.73%。
  2010年出国16人,占总毕业生人数4.58%。其中12人留学美国,占出国人数的75%。
       去国外就读的大学主要有: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伦敦学院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美国布朗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美国莱特州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拉夫堡、英国思克莱德、爱尔兰都柏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洲墨尔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
4、就业
     2012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9.2%2011届毕业生总就业率为98.4%,就业地区分布以北京区域及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为主,部分依托西部发达地区,就业分布最多省市:广东、山东、上海、天津、北京、山西。具体就业企业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北京燕山分公司、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分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等。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