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 Law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学原理,熟悉我国基本法律和制度,并熟练掌握外语和现代办公技能及其他综合知识,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刑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属应用性较强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注重专业实习,以学校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模拟法庭、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方式与学生课余自主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法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法学理论水平和运用法学知识的能力。
专业特色
本专业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法学专业设置规定,设置14 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以多科性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为依托,与其他院系进行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发展以国际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商法为侧重点的特色学科。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为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各企事业等单位,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司法、行政、律师事务、企业法务等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上海市公安局、乐清市人民法院、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郑州铁路局法院、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东方华银律师事务所、上海骏丰律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 行政管理专业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行政管理学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领导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政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政务概论、电子政务应用操作基础等。
实践环节
设有认识实习、专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强调“四个重视”。一是重视课堂教学,确保全面系统学习专业理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注重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教学实践,积极参与认识实习、专业调查和毕业实习,通过教学实习基地开展访问、调查、服务等活动,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三是重视科研锻炼,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四是重视现代科技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熟悉并掌握电子政务基础理论及开发、应用技能。就业去向
毕业生适合国家各级机关、教学单位、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事业等单位。毕业去向多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岗位。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上海静安区人民政府、上海长宁区财政局、上海黄埔区人大、上海边防检查总站、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保险、葛兰素史克(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阿姆斯壮中国有限公司、喜利得( 上海) 有限公司、上海普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
公共关系专业 Public Relations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适合市场经济需求,具备扎实的公关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从事组织机构形象塑造、公众关系协调与信息传播事务的调查、策划、执行和评估等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公共关系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业务概论、公关策划学、品牌传播学、广告学、整合营销传播、城市形象研究、危机公关与形象管理和公关写作、多媒体技术、商务沟通与技巧、公司专题片编导与制作等。
实践环节
主要设置市场调研、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课程实习包括新闻发言人场景模拟、策划与执行模拟、公司形象片编导与制作等内容。
专业特色
本专业本着“全球化视野,本土化运作”的理念,关注国际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我国社会组织机构和行业市场对公共关系人才的需求,不断充实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重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修炼与提升,通过实践基地构建学校与社会紧密联接的理论和实务平台,努力培养具备相当知识底蕴、良好沟通传播能力、较强的创意、策划与实施才能的受社会欢迎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从事形象塑造、公众关系协调、信息传播管理、大中型活动策划与实施以及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美国亚什兰管理公司、上海移动通信公司、科勒集团、上海电信公司、锦江集团公司、上海家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奥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蓝色光标公关股份有限公司、嘉利公关公司、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
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制作与传播)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edia-Making and Communication)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掌握教育、传播学理论,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受到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系统训练,能在企事业单位或学校从事媒体和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设计基础、摄影基础、电视节目制作基础、动画原理、视觉传达原理、视听语言、影视编剧与创作、影视导演、影视剪辑与合成、图形图像二、三维软件、富互联网应用技术、媒体与传播的研究方法、传播设计与应用、远程教学应用、网站开发等。
实践环节
数字影像处理实习、电脑二维动画实习、综合项目开发(A)(B)(C),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设置互动设计和数字影视两个方向,构建了宽口径、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课程,确立专业发展方向。本专业重视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制定系列实验性课程和实践环节,建立校级大学生计算机创作竞赛基地、校新闻中心实习基地、FAD 工作室,鼓励与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和开发项目,扎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影视媒体与制作行业、广告设计行业、营销行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相关行业、教育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设计行业、以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等。近年来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东方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长沙市电视台、上海思源影视制作、广电影视制作公司、上海东方宽频传播有限公司、上海电信、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稳络视频通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大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漫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文翰软件、上海精德广告策划有限公司、上海博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慕尼黑展览有限公司等。
传播学专业 Communication
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具备传播学、新闻学和新媒体传播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传播职业道德,能在现代传媒、政府和企业的相关部门或其它社会组织机构从事信息采集与传播、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即懂传播理论又熟练掌握传播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传播人才。主要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信息采编、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传播实务、新媒体栏目策划与创意、电脑三维动画、广告与多媒体设计、数码图文编辑与排版、影视编辑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网络调查与统计、网站开发等。实践环节
虚拟演播实验、非线性编辑与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影像处理、网络内容编辑、网络调查与统计、网站开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特色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传播媒体,培养既拥有传播学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传播技术手段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以擅长网络与新媒体传播为特征。本专业拥有先进的网络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实景演播室、网络化的非线性编辑与多媒体设计室,可进行现代化的特色教学,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传播技能。同时,完备的师资队伍可培养学生拥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优良的自我修养和文化审美意识。
就业去向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在新闻网站、门户网站、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等传播媒体,也可在政府、企业相关部门从事设计、策划、编辑、采访、制作、宣传、创意等信息传播工作。其职业特征可成为记者、多媒体编辑、广告设计与影视制作者、主持人和媒介经营管理等专业传播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