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90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交流文萃 > 正文内容

语文教学综合化理解

作者:  时间: 2017-10-18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综合性学习”列为重要的内容。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植根于语文学科,又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全面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还提倡跨领域学习以及与其他课程的配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综合性。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这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只有单项内容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综合学习。就学科能力来讲,听说读写能力要全面发展,就必须走综合化的道路。

语文是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工具,因此重视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的综合,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仅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下面这个作文教学课的设计,就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

关于太阳系

  (一)学习

学习天文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查阅百科全书,解释以下名词:

1.用天文学术语解释什么是“星系”,什么是“太阳系”?

2.月亮是一颗行星吗?

3.能不能说木星也有卫星?

4.什么是“轨道”?

5.什么是“行星”?

(二)调查

在亲友中做一次调查,题目为:“人与征服宇宙”。了解以下三方面的情况:

1.他们对太阳系有无丰富的知识。

2.他们对征服宇宙有无好感。

3.他们是否关心科学家和宇航员的努力。

调查后,整理有用的材料,写成报告。

(三)研究

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太阳或九大行星中的一颗,承担研究工作。可以查阅天文学方面的书籍,从杂志上寻找图片,从报刊上剪贴宇宙探测仪最近发回地球的探测记录等等,然后写成报告。

(四)举办报告会

把研究成果汇总在一起,在报告会上宣读。会后把报告按顺序编排装订成册,加上索引,成为一套有关太阳系的完整的天文资料。

教学的内容是作文,但是这个设计选择了学生不够熟悉的“天文学”知识以及人们对“征服宇宙”的态度作为研究和写作的具体内容。在这个写作活动中,学生先要自己学习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学习),然后做社会调查,对象是亲友,要做好记录,并筛选整理有用的材料写成报告(调查、记录——筛选、写报告),再分成小组研究某一颗行星,然后写成报告(研究、写报告),最后在报告会上宣读,会后把报告按顺序编排装订成册,加上索引,成为一套有关太阳系的完整的天文资料(宣读报告、编天文资料册)。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作文活动设计,学生们一定会很有兴致,而教学所得到的结果却不仅仅是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听(调查时听对方讲话)、说(调查提问、宣读报告)、读(查阅资料、整理筛选调查记录)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他们对天文学知识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如何编辑一册资料书的知识也都会有不少收获。这就是综合的效应。

第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从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到学习成果的呈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尤其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例如:

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研究报告。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当然,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只是这些内容,还会丰富得多。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有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之源。中国古代“学”的意义就是在求“觉悟”。许慎《说文解字》即训“学”为“觉悟”。班固《白虎通义》也说:“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可见,“觉悟”既是语文学习目标,又是语文学习方法,同时也负载着语文学习内容。“觉悟”综合了目标、方法和内容。但是这种高度的综合又过于模糊。于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前驱们,引进近代西方科学分析的方法,开始了语文教育改革和实验。然而在纠正传统语文教育过于模糊的时候,由于过分强调分析、分解,而忽视了综合、整体,致使语文教学从目标到教学内容都过于窄化——重视单项训练,忽视综合学习;固守学科内容,缺少与其他学科融合学习的意识。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应该是对以往语文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过于窄化的纠正。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更体现了开阔的国际视野。纵观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适应社会的进步,全面向综合性发展,表现为教育目标、内容、对象、时空、手段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目标由专一到广博;内容由分化走向有机统一;对象从精英走向全民;时空由课堂走向社会,走向国际,走向终身;手段由单一、分解,走向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语文教学综合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语文教学综合化给语文教育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崭新的面貌,但实际教学和教师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和难题也是空前的。首先是认识上的,其次是方法上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大大扩展了“课外活动”的空间。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破了情景作文的模式,是以作文为呈现方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从前面所举的“天文学”作文设计的例子可以看出,作文不再是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所设计的情境,不仅为写好作文服务,更是一个全方位的、多维度的语文学习活动,而作文只是其中一项学习内容,并不是全部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再拘泥于“学科”,语文学习是一个立体空间。有人担心综合性学习中“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会“不像语文课”。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人教社教材),有的教师发出质疑:“这像语文吗?”“语文体现在哪里?”

长期以来过细的分科课程教学观念,使教师的教学视野囿于学科之中,似乎只有针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只有字词句篇的课堂学习才是语文学习,只有教师操作的听说读写训练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其实,语文作为母语通达各个学科,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而学好其他学科也可以成为学好语文的基础。谁又能说数学、物理、化学的学习中没有语文的学习呢?具体到我们自己语文知识的扩展,语文能力的提高又怎能都是在课堂里、课本中获得的呢?所谓“非语文”的观念实际上是一种狭隘的语文教学观。

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大力开发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农村各有优势。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发现资源的眼力和能力,尤其要善于调动学生关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实践证明,学生具有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巨大潜力,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一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更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有: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五  

写作综合性活动设计举例: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  

(一)摄影

1.在你所居住的村庄、城镇和街道上,对你觉得最优美、最有趣味的地方拍照。如:

——常来常往但又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的街道、商店、招牌、门廊等。

——运动场、喷水池、圆形广场等。

——历史文物、教堂、碑刻、雕像等。

——雄伟的现代建筑等。

2.对你最厌恶的地方、事物拍照。

包括污染的河流、垃圾场、倒塌的房屋、被破坏了的林木等。

(二)调查

到市政府的档案馆查阅资料,到有关人士那里去了解情况。调查的项目有:该地的历史情况、现在的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设想。

(三)举办展览

把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配上照片、图画、图解,准备一个展览会,介绍你所居住的村庄、城镇或街道。这个展览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该地的过去。

2.现在。

3.为改善你所在地区的生活状况而提的建议。

话剧的排练

  (一)选择演出场地

1.根据观众数量选择场地。事先要检查音响效果。

2.根据剧本的要求设计布景和道具。

3.考虑照明效果,至少应有两个灯光。

(二)服装

1.根据剧情设计服装,注意要与布景和道具相协调。

2.准备好化妆用品,如油彩、假发、假须等。

(三)演员

1.分配角色应根据演员的实际能力决定,而不是根据演员的爱好。可先组织部分观众验测一下演员的朗读和表演水平。

2.导演是演员的指挥者,他不但要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同时对剧情及灯光、音响等都要了如指掌。

(四)排练

1.对剧本要多次集体朗读,演员在分配角色后,应开始背诵台词。全体演员在一起对台词。

2.分场排练,纠正动作。

(五)演出

(自法国费尔南·纳唐出版社《中学法语》)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出版社

《语文课“综合性学习”历史发展》,蔡明(河南教育学院),www.pep.com.cn。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的误区辨析》,黄伟,新兴教育,2002。

《中学法语》,法国费尔南·纳唐出版社,1979,杨怀珍等译。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