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国高校代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在理工科领域。
2021年QS世界高校排名中,前四名都是美国大学。第一名:麻省理工学院,第二名:斯坦福大学,第三名:哈佛大学,第四名:加州理工大学。Topl0中,美国一共占据5席。Top20中,美国占据10席。同榜中,清华大学排名第15,北京大学排名第23。
又比如,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是美国的哈佛大学,共158名;第二名是英国剑桥大学,共118名;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列第三,共107人。前十名中,美国高校共8所,其余两所为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可见,去美国留学是掌握人类最杰出文明成果的捷径。
钱学森母校——加州理工学院
清末,在开明官僚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开启了“清朝留美幼童”计划。于是才有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吴仰曾、矿冶工程师蔡少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国初年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等。不过,在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中,都有一个普遍现象:一个综合排名靠前的高校,不见得他的所有学科排名都靠前;一个综合排名靠后的高校,不一定他的所有学科都落后。
在中国,就有几所高校,综合排名在全世界并不突出,甚至在国内知名度也不算太高,但是却拥有着世界排名第一的学科。
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拥有世界前十学科最多的高效,分别是哈佛大学(28个学科),斯坦福大学(24个学科),麻省理工学院(21个学科),清华大学(14个学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3个学科)。毫无疑问,这个排名也再次印证了美国高校的强大。
世界名校TOP20
但同时,中国内地12所高校的12个学科排名,竟然高居世界第一。
1.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中国老牌工科强校,其毕业生,曾经可以享受本科一毕业即可获得“工程师”职称的优待。
哈工大校训
只不过,近些年,由于区域经济衰落和气候不友好等问题,哈工大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哈工大近年开始向麻省理工学院看齐,走“小而精”的路线,学校的综合性和规模并不大,所以在国内的各种排名中比较吃亏。
但随着深圳校区的分数线超过本校区后,哈工大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第四轮学科评估,哈工大共有17个A类学科。分别是A+学科(3个):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A学科(5个):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A-学科(9个):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
2.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源自盛宣怀1897年创办的南洋公学,继承了原交通大学的衣钵,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高校的领头羊。西安交大的工程学位列世界前万分之一。目前,该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西安交大
西安交大有A类学科15个,分别是A+学科(2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A学科(5个):数学、力学、机械工程、工商管理,A-学科(8个):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
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着非常荣耀的历史——源自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该校是一个优秀的“偏科生”,它的信息与电子学科非常强大,其他专业优势并不太明显。
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校获得3个A类学科。分别是A+:电子科学与技术,A:信息与工信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同济大学:土木工程
同济大学,发轫1907年的德文医学堂。该校靠医学起家,医、工并行发展。后来,其医学院整体迁移至武汉,成为了同济医学院,现在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部分,为华中地区乃至中国培养顶级的医学人才。
失去了医学部的同济大学如今也增设了医学院,并得到了迅速发展。尽管丢失了曾经最引以为豪的医学,但同济大学却收获了全球顶尖的土木工程。
同济大学的A类学科共有12个。其中A+学科(4个):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A学科(1个):设计学,A-学科(7个):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
5.清华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
清华大学,当初是靠美国对中国赔款的返还设立的。其设立初衷,并非定位于高等学府,而是一所留美预科培训班。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最好的“培训机构”。
如今,在中国,“清华”已经成为符号,象征着中国高等教育的顶级段位。
清华大学拥有全国高校中最多的A类学科和A+学科。其中A+学科21个,A学科8个,A-学科8个。
6.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在名校林立的北京,并不算太亮眼。但它是原来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在冶金领域,可谓根红苗正。其实,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历史,要追溯到1895年开设的北洋西学学堂时期的矿冶学科。1952院系调整时,北洋大学冶金系和采矿系、山西大学冶金系、西北工学院矿冶系、北京工业学院冶金系和采矿系、清华大学采矿系共同合并,才诞生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有如此多高校相关专业力量的加持,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专业实力强悍也就不难理解了。
北京科技大学共拥有3个A类学科。其中A+学科(2个):科学技术史、冶金工程,A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7.武汉大学:遥感工程
武汉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国立大学”之一,依山而建,傍湖而居,被誉为“亚洲最美大学”。
尽管在合并同济医学院的过程中,被同城的华中科技大学抢得先机,但是武汉大学得到了武汉测绘学院和武汉水利水电大学。武汉测绘学院,本是一所典型的“小而精”的大学,其在所专长的领遥感测绘领域,早就全国闻名。在并入武汉大学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甚至出现了一个本科课程,由多名院士来亲自上课的情景。
武汉大学共有19个A类学科。其中A+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学科(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A-学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8.中南大学:矿业工程
中南大学,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中南矿冶学院,后该学院更名中南工业大学。2000年4月合并了原湖南医科大学之后,中南大学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而原湖南医科大学,即1914年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湘雅的医学水平非常强悍,甚至当时有“南湘雅,北协和”之称,可以看得出湖南的湘雅医学院与北京的协和医学院基本上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其核心专业也继承了“矿冶学院”的衣钵,在矿业工程专业首屈一指。
中南大学的A类学科共有12个。其中A+学科(3个):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护理学,A-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9.东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东南大学,始建于1902年,创办人是清末两江总督刘坤一。该校先后经历了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东南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作为一所以工科著称的强校,东南大学是“建筑老八校”之一,与同城的南京大学在传承上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东南大学实力强悍,至于网上揶揄东南大学“最强民办高校”“福建著名大学”的段子,其实一点也不好笑。
东南大学共有12个A类学科。其中,A+学科(5个):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艺术学理论,A学科(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A-学科(6个):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工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10.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位于江苏无锡,也是一所知名度相对不高的大学,其名字多少也有点拖后腿。该校最早可以溯源至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58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食品工业系整体迁入无锡。而这个“食品工业系”,是由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私立江南大学的有关学科共同组建的,足见其实力之强。
江南大学有3个A类学科。其中A+(2个):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A-(1个):设计学。
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创建于1952年,由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学院、华北大学工学院、云南大学、重庆大学等八个学校的航空系共同组建,当时名称为“北京航空学院”。
北航有A类学科共14个,其中A+学科(4个):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A学科(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A-学科(7个):外国语言文学、力学、机械工程、信息与工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
12.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与现今的西安交通大学同宗同源。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该校被迫转移到重庆异地办学。1943年,交通大学典型研究所成立,是解放前中国培养工学硕士人数最多的单位。1957年交通大学一部分西迁至西安,一部分继续留在上海,两部分均为交通大学的分部。1959年,两校分立,“上海交通大学”校名正式启用,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大共有A类学科25个。其中A+学科(5个):生物学、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A学科(10个):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A-学科(10个):法学、新闻传播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药学、公共管理。
本次“软科一流学科排名”面向全球93个国家的4000余所大学,涉及54个学科。中国上榜的学科,集中在工学和理学领域。而这些恰恰是中国最急需发展的学科。由于评价的体系、衡量权重不同,这些学科的排名可能会与大家心目中的感受有较大出入。
甚至,有人可能会认为以上这12个中国高校的专业被软科排名世界第一,被严重高估了。
但其实,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即便整体依然没有赶上美国,但是也确实实现了个别领域的个体突破。所以,当大家在考虑出国留学时,不要一味认为“外国的月亮一定圆”,在有些领域里家门口的教育也是非常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