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专家论点首页

高考值得大家关注的热点当属大类招生。许多家长、考生可能对此还不是怎么明白,而它恰恰又是能否准确报考的一些关键所在。

  何谓大类招生

  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专业的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直接填报的该大类名称,此谓“大类招生”。通过该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本科阶段前1至2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大三时通过对一些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主选择的专业。

  目前,我国已有近一半多的“211工程”高校实行了按大类招生。近几年,已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试行按大类招生模式。

  大致三种模式

  一是按学科招生。这是现在很多高校都普遍采用的这种招生模式,即在同一院系中,不分专业,只按院系大类填报志愿。

  二是高校以“基地班”或一些特殊实验班招生。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实验班”, 清华大学 的“人文科学实验班”等。

  三是对新生进行通识教育。新生入校统一进入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大二再分专业。

  好处到底在哪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时,“跟着感觉走”的现象非常普遍。选择志愿时,大多数考生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比较盲目。

  按学科大类招生后,可以给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考生虽然只填报了四五个志愿,却可能涵盖了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具体专业。

  另一方面,高校按大类招生之后,表面上看招生专业数量少了,实则每个招生专业的名额相对增加了,考生的专业录取率也将会增大。考生在填报某校一个“大类”时,等于填报了好几个专业。过去报考同一大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之间一般存在专业级差风险问题,按大类招生以后,一个大类内部的专业级差风险问题就自然解决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大录取的机会。

  对应次位填报

  大类招生,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有些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可能略有提升,其次是有些院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可能略有提升。究其原因,是专业大类的招生方法消除了因专业级差带来的风险因素,考生对在选择专业大类时的心态比较乐观。

  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和可能的变化?建议填报时以专业大类中的热门专业录取平均分差为定位,对应考生的全省位次。比如漳州师范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中,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等四个专业同为工商管理类,建议考生填报时可参照分数较高的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的录取平均分差进行填报。考虑到批次计划变动因素,如果考生、家长担心按照以往的分差填报偏差较大,建议可直接对应全省位次,在全省第35110名之前填报。这样一来,录取的概率较大。

  温馨提示

  对那些适应能力不强的考生来说,大类招生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为按大类招生,主要是推迟了选专业这个环节的时间。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产生变化,必然会产生一些不适应,高考时成绩较好,但上大学后调适得不好,有的考生可能在第一年表现平平,无疑会使他们“受伤”,失去一些竞争力,在日后选择专业时失去优势。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

上一篇: 进档又被退档?专家教你怎样预防

下一篇: 有十个特征的高考生易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