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自主招生吗?大多人都不知道吧!可能有部分同学会在学校了解到,有部分家长会在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但刷一刷就过了!不少人并不懂该词语的含义,也并不明白这个词语是属于哪个领域的!下面,就给大家来讲一讲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和高考关联的词语,属于高考的一部分。
你可以不参加自主招生,只参加高考,最后读到大学;你也可以两样都参加,最后读到大学;你不可以只参加自主招生,不参加高考,读到大学。
自主招生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多参加一个考试?
自主招生全称大白话版本:大学自己招它们需要的学生的考试。如果决定参加这个考试,高一、高二就要开始准备,高三才准备,绝对晚了!
所以,如果通过大学的自招考核,你让大学觉得你是它们需要的人,它们就会给你一些优惠政策,比如你在这所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降到一本线,又或者降10分、20分录取你。
如何参加自主招生?人人都能报,竞赛得过奖或成绩特别突出或某方面特长很强大的,才能通过选拨,最终参加。
自身有特长=参加自主招生≈获得高校降分≈读到理想大学(这个公式还是有不少意外因素的,自己去考虑)
下面开始详细介绍自主招生:
1.自招准备材料
主要的自招准备材料包括基础信息,自荐信,证明材料,推荐信。其中,大家认识最模糊,也是对自主招生推动力最大的,就是证明材料环节了。证明材料包括哪些呢?主要囊括了以下13种赛事和奖项的相关证明:
(1).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
(2). 创新英语大赛
(3). 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
(4). 新概念作文大赛
(5).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这是课堂内外办的,自己家的,北大、武大、复旦、中山……这些名校都有承认)
(6). 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7).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8). 国家级学术期刊论文发表
(9). 国家授权专利
(10).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11). 明天小小科学家
(12). 高中阶段大考总分成绩全校前10%
(13). 其他能证明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材料
2.自招进程时间表
自主招生的“战役”一般将会在每年的2月拉开帷幕。这个时间段是全国所有具备自主招生的院校发布自身招生简章,开放初审的阶段。但是,如果考生到了2月份才开始准备自主招生的相关材料,时间会非常紧张,难免手忙脚乱,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自主招生的准备时间最迟也应该提前从高考年的前年11月开始,更鼓励大家从高一高二时,就开始主动了解、积极准备自主招生的相关材料。“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来看看下面的自招进程时间表,赶紧为自主招生做足准备吧!
3.笔面试技巧
自主招生的笔面试看似无从下手,实际上真正常考、重点考的知识点一共只有55个。这55个知识点不仅在学科知识上考察考生的知识储备,也从综合能力方面测试考生的实际能力。以下为55个复试重点细则:
(1). 学科知识类:
(2). 综合知识类:
(3).细化面试:
而面试考点又可以细化成为以下10方面:
A. 教育知识点:教育资源问题,素质教育和应试问题
B. 互联网与传播知识点:互联网传播,网络舆论,线上教育
C. 经济学知识点:GDP,汇率,老龄化,房价高企
D. 普通话与语言知识点:汉语言的纯洁性,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E. 城市与环境知识点:雾霾,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城镇化
F. 国际关系知识点:国际政治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文化交流
G. 传统文化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
H. 价值观知识点:个人主义,自由与平等,金钱观,民族主义和自信心
I. 技术进步知识点:微信、微博的影响,电子商务,技术进步的利弊
J. 学科面试知识点:学科面试考察侧重点,理科如何考察,文科如何考察时事热点
降分政策那些事儿
1.报名最热门的大学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在全国93所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含综合评价)中,全部报名人数总计529081人次,足见自主招生报名的火爆。其中,报名人数最多的是清华领军计划(综合评价),报名人数达到23955人。西安交通大学紧随其后,报名人数达到21206人。排名第三的是清华大学,报名人数也接近两万。第四和第五名被北大博雅计划(综合评价)与南京理工大学包揽,报名人数分别为18739人和16025人。
值得注意的是,报名人数破万的院校共有13所,除了之前介绍的5所之外,剩下的分别为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上13所高校就占了自主招生总报名人数的40%,可谓是热门中的热门。
然而,报名热门的大学并不一定拥有最多的招生计划。2016年全国自主招生院校平均招生计划为170人。其中,武汉理工大学(450),四川大学(448),中南大学(400)和西南大学(400)的招生计划最多,数额均已经超过了400人。招生计划人数最少的学校分别是上海大学(20),黑龙江大学(30),大连海事大学(42)和西北工业大学(50),招生人数都在50人以下。
2.最易通过初审的大学最难通过初审的大学
全国自主招生初审通过率最高的院校为郑州大学,初审通过率达到67.85%。接下来按排名顺序为北京化工大学(60.77%),西南政法大学(56.67%),湖南师范大学(55.73%)和贵州大学(53.6%)。除以上五所大学以外,华中农业大学(53.45%),黑龙江大学(53.13%)和四川农业大学(52.32%)也都有一半以上的几率通过自主招生初审,属于拿到笔试机会可能性较大的院校。
但比起以上院校在笔试名额发放的“慷慨大方”,有一些院校则秉承着更加严谨的态度进行筛选,能够初审通过的考生更加“凤毛麟角”。首当其冲的是主张“博学而笃思”的复旦大学,它的初审通过率只有2.67%,几乎比大多数院校的实际录取率还低;初审筛选第二严格的是清华大学,能够成功通关拿到笔试名额的幸运儿也只占报名人数的3.81%;剩下的分别为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它们的初审通过率分别只有4.81%。7.28%和8.29%。与之前的五所院校相比,能够通过初审可谓更加难得了。
3.最易通过复试的大学最难通过复试的大学
包含笔试与面试的自主招生复试一向被认定是学生成功获取加分的“拦路虎”。能够成功通过复试,获取加分,可以为高考考上心仪的大学大大增加筹码。因此,一所院校的复试通过率高低,将直接反映出其降分录取的难易度,成为广大考生与家长的重要参考指标。据统计,与初审通过的人数相比,2016年全国所有院校平均复试通过率为34.36%,其中最高的大学为西北工业大学,其复试通过率高达88%,成功获取加分的可能性很高;第二名为西北大学,复试通过率也达到了84.38%。东北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紧随其后,分别为76.51%,74.4%和71.26%,复试淘汰的比例不大。而复试录取率较低的大学分别为上海财经大学(4.21%),南京理工大学(4.41%),湖南大学(5.64%),华东理工大学(6.85%)和南京师范大学(7.78%)。可见以上大学主要采取复试淘汰的筛选机制,堪称“最难通过复试的大学”,需要考生认真准备复试,把握通过机会。
4.最易降分录取的大学最难降分录取的大学
最后,若将最终通过复试,成功获得加分资格,则被视为获得自主招生的录取offer,成为了通往名校的敲门砖。与最开始的报名人数相比,全国所有自主招生高校的平均录取率为8.86%,整体录取比例并不是很高。而在其中,最终录取率最高,最容易给出降分录取的高校为重庆大学,其录取率为37.49%,已经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次为西南政法大学,录取率为33.33%;位列三四五位的分别为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和黑龙江大学,录取比率分别为32%,31.02%和30.73%。这些大学的自主招生录取机会较大,值得有兴趣的考生大胆尝试。
而录取率最低,最不易降分录取的学校排名为上海财经大学(0.96%),复旦大学(1.47%),南京理工大学(1.65%),北京语言大学(1.66%)和上海交通大学(1.87%)。与庞大的报考人数相比,以上五所大学的最终录取几率均低于2%,上海财经大学甚至不足1%,堪称“百里挑一”。因此,从报名人数的录取比例来看,以上几所大学的降分录取难度最大,广大考生与家长需要谨慎选择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