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学院(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系卫生部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医院设置床位数4600张。2011年,医院门诊量达303.7万人次,出院人数11.1万人次,手术量6.2万台次。
医学专家荟萃,人才优势明显。医院现有职工5000余名,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近50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双聘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名,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28名,担任省市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55名。
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强大。医院现有43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7个研究所,15个治疗中心,103个实验室。有7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博士生导师136名,硕士生导师368名。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年开展新技术100余项,多项在国内和中南地区居领先地位,并创下了同类医院单日手术251台的国内纪录。在教育部、湖北省生物靶向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分子影像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医院取得343项科研成果,其中6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7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第一临床学院现有8个系5个专业16个教研室,承担八年制医学教育、五年制医学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医学检验专业、留学生医学专业和多个非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理论和实习教学任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拥有27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挂靠单位。
秉承“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办院思想,协和医院将始终肩负“弘扬人道,献身医学,服务人类”的崇高使命,发扬“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协和精神,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医院建成一所符合现代医学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中心。
第二临床学院(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1900年创建于上海,1955年由上海迁至武汉,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现设病床4000张,有外科学(普外、器官移植)、妇产科学、心血管内科学、麻醉科学、泌尿外科学、血液内科学、呼吸内科学、临床病理科学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科学、传染病学、超声影像与放射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内科实验室、妇产科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器官移植研究所、妇产科实验室同时也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科被WHO指定为培训和研究中心。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医院有“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0余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3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60人,正高职称228人,副高职称316人,一批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享誉海内外。年门诊量达313万人次,年住院量9.41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4.29万台次,均居湖北地区之首和全国前列。
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10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接受国外留学生和WHO派遣的高级医学人才培训。2011年第二临床学院学生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知识与技能竞赛,荣获特等奖。
科研工作成就斐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三年在国内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国内和国际论文总数连续四年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二,科研工作的系列成就被科技部誉为“同济现象”。
几代同济人恪守着“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院训,实践着“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的医院精神,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临床学院(梨园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具有老年医学特色的卫生部直管综合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医院始建于1979年,现有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216人,其中博士导师8人,硕士导师33人。
医院医疗设备先进,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长期的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医院逐步形成了以老年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为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格局。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设在本院,其科研成果显著。20余年来,完成了百余项科研课题研究,其中8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开发了1个二类和2个三类新药,获得了多项专利,“7805烟草添加剂”还获得巴黎国际博览会金狮奖。
梨园医院以一流的技术、良好的医德、优质的服务在群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先后被卫生部、省市有关部门评为老年医疗保健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
临床医学专业介绍
(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学院)
八年制医学教育
(本硕博贯通培养,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遵循“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办学原则,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较强的临床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要求:
1. 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伦理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医德医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追求卓越。
2. 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中医学、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知识和能力,能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角度认识、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
3. 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及规范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富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基本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具备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基础。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系统解剖学、自然辩证法、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物理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手术学、医学影像学。
修业年限:八年。
授予学位:医学博士学位。
就业方向:可在各医药院校附属医院、省级医院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可在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特别说明: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请选择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中德实验班)
为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向医疗卫生、教育、科研部门提供具有较高德语水平的医学专门人才,我校自1962年起,开办了德语医学班,2007年纳入启明学院管理,更名为临床医学专业(中德实验班)。
主要课程:第一年重点学习德语,加强德语读、听、说、写等能力的训练,其后五年开课门数、教学安排、教学时数等与临床医学专业基本相同。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主要课程均采用德语授课,并选拔学生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等国际一流医学院校进行临床医学实习,在保送研究生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
修业年限:六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这些素质确保学生毕业后作为医生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且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知识;临床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中西医临床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常见病的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与鉴别人类疾病病因与病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诊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正确处理临床急、难、重症的能力;预防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内经、温病、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
毕业去向:在省、市各级医院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在医学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学科点,并设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口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基本教学、科研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口腔疾病的临床医疗,在高等院校、研究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医学基础及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病学、口腔材料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医学美学等。
毕业去向:可在省、市、县各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工作;在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能从事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的临床医师及科研的专门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且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进行终身学习和在放射学、超声学及核医学等领域进一步深造。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相关治疗;掌握常见急症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急救处理原则;熟悉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的设备构造、人体成像、图像处理及诊断原理;培养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各种仪器的功能进行该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医用电子学、计算机应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放射学、诊断学、放射技术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超声学。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五年,实行弹性学制。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
培养目标:宽口径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生食品检验,医学科学研究,实验室的质量监督管理,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开发、生产和营销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熟悉医学基础知识,精通检验专业知识和生物医学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学科新知识;具备运用医学检验和卫生食品检验等技术的能力;具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操作的能力;具备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实验室管理监督、成本控制与分析的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开发、改良、营销检验仪器与试剂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用电子学、卫生毒理学、仪器分析学、临床医学概要等;临床基础检验学、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应用病理学和病理切片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学和遗传学技术、卫生检验、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学等。
毕业去向:大型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检疫局,科研院所和生物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