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修辞是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考试说明》对修辞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D。现将近年的高考修辞题作一简单的归纳,以资借鉴。 一、仿写题中的修辞手法 1.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予一定的思想情感。(2003春季)雨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却湿透你自己。(拟人) 2.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2002年全国题)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比喻、排比) 3.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002年春季)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天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脚处。(比喻、排比) 4.模仿下面句子的格式,另写一个句子。(2001年春季)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比喻、反问) 5.在画线部分填上适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2001年全国题)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 ,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 。(比喻、拟人、对偶) 6.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作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2000年全国题)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排比、比喻) 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1999年全国题)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河,有激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比喻、对偶、对比) 二、诗歌鉴赏题中的修辞手法 (http://www.51985211.com) 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1995年)(借代) 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1995年)(设问) 3.“白银盘里一青螺”、“一螺青黛镜中心”,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1997年)(比喻) 4.“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1998年)(衬托) 5.“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002年)(衬托) 6.“时鸣春涧中”这一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到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2001年春季)(衬托) 7.“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四句写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1999年)(对比) 三、阅读题中的修辞手法 1.文中用“人坐板凳”的比喻,要说明的一项是(2003年春季)(比喻) C.车在桥上驶过时,桥上的一切重量逐层传递到桥下的土地中。 2.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02年全国题)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002年全国题)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士,更加重了回顾历史的凄婉色彩。(借代)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无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辛辣讽刺。 4.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000年全国题)分析: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使行文显得自然亲切。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001年春季) A.文中通过医生所打的比方,形象地描写出父亲积劳成疾、病入膏肓的身体状况。 6.文中的“兽”、“人”、“鬼”分别是指什么?(2000年春季) 分析:“兽”比喻反动派,“鬼”比喻反动派的帮凶。 7.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998年全国题)分析: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8.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998年全国题)分析:反复使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紧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反复使用“领取”,形成排比句式,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文旨起强化作用。 | |
常见修辞
下一篇: 语文高考复习:高考修辞考查例解
- 相关推荐
-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2020-12-23
- 语文高考中需掌握的八种修辞2020-12-23
- 语文高考专题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2020-12-23
- 高考语文揭开修辞的面纱——高考修辞...2020-12-23
- 语文高考复习:高考修辞题归纳2020-12-23
- 语文高考复习:高考修辞考查例解2020-12-23
- 语文高考复习:高考修辞考点2020-12-23
- 语文高考复习:修辞手法简介2020-12-23
版权所有:圣辅教育科技 | 闽ICP备16009067号
Copyright @ 2016-2022 www.sinogao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