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高中英语首页


二、莫走弯路——关于备考的几点建议明确了高考的主要特点,那么在课

内课外的复习中就要确定正确的战略,即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使用英语

上,不断地听、说、读、写英语。English is best learnt when always used

 in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要把英语当作一个工具、一项技能来学,而

不是单纯的知识体系。高三英语总复习,不仅仅是一个查缺补漏,使语言知

识体系完美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丰富语言使用经验、增强语感、使原

有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升到一个新水平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分析、观察判断等

思维能力、学会自学、改进应试能力的过程。   

 (一)正确的战略    

  1.坚持实践性原则。以使用英语为总复习的主要活动,不能过多地钻研语

法理论,不能陷入语法会战  

  2.坚持系统性原则。要兼顾听说读写、语言知识各方面,同时又突出阅读

这一重点。要有阶段安排,不追求一步到位。   

 3.坚持针对性原则。要针对自己的弱点,针对自己的水平,突出个人特点,

不要随波逐流,不要以为做的题越难水平就越高。   

 (二)几项具体建议    

1.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不少同学把学习英语的许多时间花在语法单项选择题上,而对使用英语,特别

是听力与写作的训练则不甚重视。这些同学的复习方向其实不大对头。认真看

看高考考试说明所给出的样题,我们就会明白,高考考的主要内容不是关于英

语的各项知识的说明,而是对语言的实际使用,也就是说,主要是看你是否听

得懂,读得准,写得明白。全卷听力占30分,写作占25分,阅读加上完形(完

形属缺词阅读)70分,直接涉及语法知识的也就是单选与改错,总计才25分。

即使是单项选择与短文改错也不是死考语法知识,而是在活的情景中考查应用。

我希望热衷于钻研单选的同学赶快转变方向,立即开始练听、练读、练写。

  2.听的练习要持之以恒  

  2002年和2003年的听力题,许多学生都反映不容易,说明高考对中学生英语

听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建议同学们每天练听力10-20分钟,听力材料可选用由

外籍人士所读的模拟试题,要精听 泛听相结合。有的段落反复听,非弄明白每

一个词不可。有的则大概听听就算了。泛听对培养语感是很有好处的。练习听

力的时候,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学会预测,并努力做到边听边分析综合。对

听力测试问题的类型,即概括中心话题,推理判断,谈话细节等问题要心中有

数。对常考的谈话内容,如打电话、购物、看病、就餐、活动安排、表示看法

等,要做到熟悉不陌生。听力的提高不是一个早上就能实现的,它是慢功夫。

但经常听,肯定会有大的长进。   

 3.阅读是重点难点    要想学好英语,最好的办法是每天接触英语。不断

地用英语听说读写,英语的水平就会日渐提高。不过,对中国人来说,听说读

写不应该平均使用力量,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应该花在阅读上。因为阅读是

中国人接触英语最便捷方式,凭一本小书,一篇文章,便可迅速沉浸在英语

海洋中。而要练听说,绝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办不到;在学校,由于是大班授课,

也机会难得。另外,阅读比起听与说,可以获得更复杂、更精确、更综合的信

息。所以它成了中考、高考、大学四六级考试的重点。哪个学生要想在各类英语

考试中得高分,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要读得准,二要读得快。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条:               

 A. 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固定短语;   

 B. 会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判断词义词性;   

 C. 会分析句子结构,明确主句、从句、各类成分;  
 
 D. 会根据动词词形的变化判断时态、语态、语气;   

 E. 会判断后置定语、省略、替代、跳跃及三种非谓语动词等经常迷惑初学者

的现象;  

  F. 会概括中心,推理判断,读懂作者的话外之音;  

  G. 对英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阅读能力的办法是不断地阅读。要注意把

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日日坚持,持之以恒,肯定会有所作为。所谓精读,就

是仔细地一句一句,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地读。弄清每一句的意思和结构,理解

每一句的用法。必要时,要查辞典,要请教别人,要反复看,直至彻底弄明白

为止。 将较难的英文译成中文,是检验是否真正理解的一个好办法。精读的文

章,可以是正在学习的课文,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短文。这类文章应有一定

的难度,要出自英美人手笔,生词不要太多。如文章后有检测题,还应认真完

成各个试题,因为答题也是一门技术。对于泛读,好多人不太重视。其实泛读

对增强语感、增加语言使用经验,好处极大。不会泛读的人,其实不叫会阅读。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一读,尽量不查辞典,不分析结构,也不必字字必看。大

概一读,能明白文章基本意思即可。这种阅读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故事内容上,

它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泛读的东西很多,如书店中的各种简

易读物、21世纪报中学生版等等。只要你想看,你会找到无尽的资源。阅读是

一项技能,也可以说是一门技术。而技能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不要过分依赖

理论的解释,也不要相信什么“速成”秘决。拿起文章,投入阅读,成功就在

前面。   

 4.写的练习要在写的实践中提高  

  许多同学在准备高考时有一个弱点,即只愿意看,不愿意动笔写。那么英语

作文怎么办?只好在临考前突出写几篇完事。这其实很不对。英语书面表达在

高考中占分25分,是一个重点题型,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而写的能力是不能单

靠做其他题来提高的。必须赶快行动起来,动手写东西,每天写几句,由少到

多,由简单到复杂,渐渐地就会接近高考的要求。练习写东西,主要练习记叙

一件事,同时也可练习写描写人,介绍地方或表示观点的小文章。初练时可主

要使用常用词和常见句型。有一定基础了,再争取能用新颖词汇和复杂结构。

所谓复杂结构,也不要以为高不可攀,把简单句变为定语从句、强调句式或使

用非谓语动词短语,就是使用了复杂结构。练习写作时,还要注意内容要全,

书写要工整、词数要符合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明确是写给谁看的,交际的目

的何在。练习的方式,可以自己写随笔,请教师改改;可以找带答案的写作练

习试笔;也可以有空抄

[1] [2] [3]  下一页


英语的小文章。抄文章和背诵文章都可以使你在不知

不觉中提高了写的能力。   

 5.把《考试大纲(http://www.xmyuanda.com》 上的词汇表掌握好  

  词汇表上的许多名词可归类为阅读词汇,这类词知道意思,会拼写即可。但

动词、介词、连词及其他常用词则必须做到四会。我们强调总复习要重视听读

写,并不是说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不重要了。只不过语法不要弄得太过分。

 6. 抓好基础题   

 无论什么考试,基础的东西都是最重要的。英语高考也不例外。考生应努力做

到保证拿到基础题的分,力争难题的分。基础题不丢分,就保证了考试不会失

败。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练习的难度。如果水平不是很高,

就一定要以练习基础题为主,不要嫌容易,不要跟别人攀比。要把基础词汇、

基本句型弄扎实,要做到懂、会、熟。越临近高考越要降低难度,因为此时由

于时间有限,要使自己的能力攀上一个新的高峰已不可能,而把易错但比较容

易的题弄明白,弄准确则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可惜有的同学在复习中做的练

习太难了,费了很大功夫也收效甚微。他们以为做多难的练习就能达到多高的

水平,其实并不是这样,这也取决于原来的基础。7. 要重视思维能力和其他素

质的提高    英语高考,不单单是考英语语言的运用和理解。它同时也在考

查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和想象的能力。例如完形填空,只有结

合上下文的具体情况,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才可 能判断准确。又如阅读理解,

设问的题目大部分是让学生概括中心,猜测词义,推断语气,分析结果等等。

仅仅从文字上把文章看懂,而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做不好阅读理解题的。另

外,为迎接2004年高考,考生还应注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关注国际时事,扩

大知识面,学习最新的科技动态,这将为你在新一年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8.掌握好六大题型的重点知识   

 听力测试中的重点问题    

(1)具体细节    ① Who cleaned the room?    ② Why did he come 

late?    ③ What will he do tomorrow?    ④ When does the office 

open?    ⑤ Where did the woman stay last year?    ⑥ Which does 

she prefer, tea or coffee?    ⑦ How much did she pay for the book?

⑧ How often does he write to his mother?    

(2)判断主题    ⑨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⑩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interested in?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12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talk?

(3)推理判断 1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it? 14 How does 

the woman find it? 15 How do they like it? 16 Do they agree

 with each other? 17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woman’s words?

 18 When did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19 Where do they have

 the conversation? 20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21 Why did the man do that? 22 What is the

 reason for his absence? 23 How much a pound are the apples?

24 When does the plane take off? 25 What’s the time now?    

单项填空中多次考过的句式(1) Tom got up, dressed himself and went 

out. (2) Mary said pointing to the notice,… (3) The first textbooks

 written for teaching English came out in the 16th century. (4) He 

is considered to have invented the computer.(5) Why not try going

 by boat? (6) He could hardly keep his eyes open. (7) I can hardly

 imagine Peter sailing across it. (8) If we had driven in turn, you 

wouldn’t have got so tired.(9) I didn’t know you were in London.

(10) The women got paid by the hour.(11) You mustn’t play with the 

fire, you may hurt yourself.(12) Could I borrow your book? Of course 

you can .(13) We wish each other the best of luck.(14) Look through 

the book and tell me what you think of it.(15) The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lights happened 

to go out.(16) The fire broke out in the factory yesterday.    

(前16个是关于动词的) (17) The book is of great value.(18) She is 

a newcomer to chemistry.(19) He dropped the coffee cup.(20) None 

of us had any money on us.(21) They gave the child what he wanted.

(22) I bought two dozen of these eggs.(23) This is Zhao speaking. 

 (24) Thank you. It is my pleasure.(25) I have never heard a better

 voice. (26) It was only then that I began to notice it. (27) The 

 number of people invited was fifty. (28) You should leave things 

where you can find them. (29) I don’t need any money, but I’ll 

bring some in case.(30) Now that you’ve got a chance, you might 

as well make full use of it. 

上一页  [1] [2] [3] 

上一篇: 日常情景会话用语(一)(中国大学在线推荐)

下一篇: 高三英语总复习的几个问题 (二)(中国大学在线推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