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强基资讯首页

1、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2、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如何?

3、进哪些专业网站了解强基计划?

1)自主选拔在线 2)华禹教育网 3)阳光高考 4)湖南高考信息港

4、2025 年强基招生 39 所高校。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2025 年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1)高考成绩优异:通常来说,高考成绩要达到本省一本线以上,才有资格报名。

2)综合素质优秀:除学习成绩优秀外,强基计划还要求考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运动与健康、表现与社交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素质。

3)在某一学科或某些学科方面能力突出:如果学生能在五大学科竞赛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甚至进入全国决赛,那么就更受高校青睐。

4)对基础学科感兴趣:强基计划特别重视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和综合素质的优异。因此,成绩优秀且对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感兴趣或在这些学科领域有突出能力的考生,更符合强基计划的选拔要求。

5)拥有竞赛奖项: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如果是在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过银牌以上奖项的学生,那么是符合强基计划高校破格入围条件的。

6)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报名条件可能会因高校而异,因此考生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目标高校的官方信息,以便准确了解相关要求。

6、2025 年强基计划报名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请务必依据报考学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准备。

7、强基计划重点专业:

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在基础医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交叉学科及关键领域的应用型专业进行招生。

8、 强基计划的校测包含哪些内容?

高校强基计划以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校测成绩是综合成绩的重要部分。39 所高校校测成绩均占综合成绩的 15%,所以有入围看高考,录取看校测的说法

高校强基计划校测主要有笔试、面试。39 所高校中 2024 年仅有下面 14 所只有面试: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考试时间集中安排 1-2 天内进行,考生在高考后得知自己是否入围,并决定是否参加高校校测。

9、如何提前备考强基计划?

1)冲刺高考

如果将各高校的招生简章综合来看,有两类考生是比较符合强基计划选拔要求的: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第二类是学科竞赛银牌及以上且高考成绩良好。结合教育部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不低于85%的要求,高考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做好志愿规划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确认环节或者入围结果前,高三同学的家长们还需要关注本区域的高考政策及常规填报志愿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可以结合孩子平时的成绩,以及兴趣特长,提前了解相关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情况等信息,以便高考后帮助孩子更好地做好志愿填报工作。

3)关注校测安排

学有余力的同学们也可以提前进行强基计划校测的备考规划,考生可以结合历年校测试题,提前了解学习。

10、强基计划录取政策如何?

强基计划是以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依据考生填报志愿,确定录取名单。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 85%。具体情况请查看自主选拔在线:https://www.zizzs.com 或各校招生简章。

11、近年强基有何变化?

1)新增“小破格”,开启破格录取新篇章

2024 年强基计划的最大亮点在于新增了“小破格”政策。这一政策允许第一类(A 类)考生在数学成绩达到一定分数时,申请破格入围。例如,中南大学规定,第一专业志愿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且高考数学单科成绩达到 145 分的考生,可不受名额限制直接入围。

2)更多高校跟进加权入围,核心科目权重增加

2024 年强基计划还进一步扩大了加权入围政策的覆盖范围。哈工大、华东师大、南开等高校纷纷跟进,采用核心科目加权入围政策。这些高校不仅在数学、物理等传统理科科目上增加了权重,还逐步将语文、化学、生物等学科纳入加权计算范围,使得加权核心科目更加丰富多样。

3)“复交南”模式扩散,校测权重增加

“复交南”模式指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将校测考核提前至高考出分前进行的一种模式。这一模式在 2024 年得到了进一步扩散,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两所高校加入。

4)新增王牌专业,交叉培养方向增多

2024 年强基计划还新增了多个王牌专业和交叉培养方向。例如,北大新增了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材料方向;上海交大新增了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同济、厦大新增了海洋科学;中科大、武大新增了地球物理学等。

5)入围比例整体缩减,竞争更加激烈

2024 年强基计划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入围比例的整体缩减。多所高校将入围比例从原来的 6 倍缩减为 5 倍甚至更低。例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就将入围比例由 6 倍缩减为 5 倍。这一变化意味着入围人数变少,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6)培养方案更加完善,注重长远发展

2024 年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高校在招生简章中详细列出了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发展方向,为考生提供了更加清晰和明确的指导。这些培养方案不仅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7)入围条件:往届主要以东南大学这种类型的入围成绩来明确条件:

①控制线上加多少分的模式: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须达到生源所在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考综合改革和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单独划定的相应分数线)上理科 60 分(含)、文科 40分(含)、高考综合改革 30 分(含)。

②单独一个学科进入折算模式:2022 年出现北京理工大学的这种对于单科要求增加了比例。北京理工大学考核入围标准:对于第一类考生,入围数按 4 倍确定。入围成绩计算方法为: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达到最低入围标准的同分考生均可入围学校考核。

8)校测要求

①体质测试:首先所有院校的体质测试今年如常,不受理缓考、补考申请,体质测试结果不计入学校考核成绩总分,若考生体质测试不及格,高校不予录取,以下标准可供参考。

②综合成绩换算:每所学校的校测换算方式还是有很多差异的,对于笔试成绩不是特别有自信的同学在选学校的时候就要特别关注:是否有笔试、或者笔试的占比是怎样的?

因为入围比例大多是 1:4、1:5、1:6,也就是校测是一个逆风翻盘的绝佳机会,只有选择到适合自己的院校,最终录取的概率才会更大。

示例:中山大学:综合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我校考核成绩(百分制)×15%" (其中笔试成绩占 30%,面试成绩占 70%)。

南开大学:综合成绩=高考总成绩×85/高考满分值+学校考核面试成绩×15/学校考核面试满分值。

东南大学: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折算成满分 100 分)×85%+高校考核综合能力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 100 分)×15%。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由笔试和面试成绩组成,笔试成绩占比 60%,面试成绩占比 40%。

9)特殊情况:对于确认参加校考又无故放弃的考生,通报生源省份招生机构并如实记入诚信档案。

12、2025 年全国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请查看自主选拔在线。

13、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后,高校如何培养?

高校对通过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 “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14、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之间有何不同之处?

01 招生对象 1)综合评价:主要着力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具有突出学科特长的学生。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较严,考核内容包含学生的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等内容。

2)强基计划:招生重点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对考生的成绩要求相对较高,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不低于 85%。

02 限制条件

1)综合评价:部分院校对考生的平时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有严格的要求,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有机会通过初审。但对于奖项没有严格控制。

2)强基计划:需要有优异的高考成绩或通过奖项破格入围。

03 招生范围

1)综合评价:部分高校针对全国或多个省市进行招生,但大部分院校仅针对本省招生。

2)强基计划:针对全国范围招生。

04 招生专业

1)综合评价: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并不开放所有本科专业,每年开放专业也不尽相同。很多学校在综合评价开放的专业,并不在高考统招中开放,比如北外小语种专业。另外,还有一些新型大学、中外合办校只进行综合评价招生,如南方科技大学。具体可以查看高校招生简章。

2)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15、强基计划入学后可以转专业吗?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硕博阶段可进行专业调整。

关于强基计划能否转专业,很多学校都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写出“本科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例如北大 2024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明确规定“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但也有部分高校如南京大学等允许在本校强基招生专业之内转专业,各校具体情况以 25 年最新简章中相关要求为准。比如南京大学 2024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有规定。

硕博阶段可进行专业调整:大部分高校强基计划要求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硕博阶段则看学校具体要求,部分学校是允许强基学生硕士和博士阶段选择交叉学科,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进行一次细分专业调整的。以复旦大学为例,通过转段学业考核的 2020 级强基学生可获得转段资格,根据本科专业的不同,在硕博阶段可转至不同专业。根据各个高校发布的“2020 级强基计划生本研衔接转段方案”来看,可申请学科专业范围中,出现了不少诸如“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的热门专业。此外在研究生阶段既可以在原学院的相关专业继续深造,也可以选择申请跨学科交叉培养,整体来说选择范围还是比较广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转段也对本科阶段的专业有一定的要求,不会出现从考古学哲学等直接调整到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这样大的跳跃,具体以各校最新的本研衔接转段方案为准。

事实上,不管是文科理科还是工科都离不开基础学科,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通过转段考核后,在硕博阶段可进行专业调整,甚至可转至大部分热门专业。整体来看,只要提前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强基计划还是很有价值的。

16、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考试是以综合素质为主,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和综合素质评价完全是两码事!

考试科目:各个大学不同,见当年招生简章,一般各高校会在 3 月底 4 月初发布当年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考试内容:各个大学不同,见当年招生简章。

考试时间:一般在 4 月-5 月报名;6 月中下旬进行校测。

作用:能充分考虑考生的禀赋差异和环境差异,既帮助考生找到自己最为擅长的专业领域,又能够提升高校招生的精准性。

17、湖南 2024 年综合评价院校名单(2025 年是否增加,请及时关注专业网站信息更新)

18、综合评价可以报几个学校?

综合评价没有限报要求,考生在符合条件、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报考多所院校。但是同一地区的院校,考试时间往往会“撞车”,考试时考生往往仅能参加 1-2 所高校测试。

19、湖南省 2024、2023、2022 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见后面附件。

特别说明:

上述内容依据自主选拔在线、阳光高考等网站整理,可能存在不准确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如需要做出报考决策,请进一步了解,详细查阅各校发布的具体信息。


上一篇: 2024年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获奖名单分析,获奖者中男生占比升至97.1%

下一篇: 2025年强基计划即将开启,这份指南送给正在备考的“你”!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