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强基资讯首页

2023年39所985名校强基计划报名已全部结束,各校报名人次数据公布。2023年39校报名人次达88万,与2022年相比增长1.6万人次,而

94a8f255d84a42d299299a607d2fe66c.jpeg2021年相比则减少了99万人次,尤其是清北等顶尖名校及部分综合类院校,出现多达三四万人次的显著减少。强基计划推出以来的报名人次变化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当下国家战略需求与民众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变化。

一、2023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排名

8798f488d2164601842ff6cbc4aac6a6.png

2023年39所985名校强基计划报名人次总计超过88万,比上年增加1.6万人次,经历了2022年的暴跌后,2023年各校报名人次趋于稳定。

按照报名人次排名,前10名高校主要为北大、清华、华东四校以及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超过20个的武大(22)、川大(21)和中大(24),加上以4个主流A+学科强势回归的南开

  1. 北京大学:42553,今年唯一超过4万的名校

  2. 武汉大学:39539

  3. 四川大学:37846

  4. 中山大学:37225

  5. 清华大学:37009

  6. 浙江大学:35277

  7. 复旦大学:31983

  8. 南京大学:31053

  9. 上海交大:29380

  10. 南开大学:29366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新的政策出炉后,强基计划各校报名人数都不算太高。新政策出台后确实让众多考生不得不认真抉择,慎重报考。

二、2020-2023四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统计

从过去四年强基计划报名人次看,连续四年都非常火爆的高校(即人次每年均进入前十名)包括: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述高校均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文理基础学科传统强校,报名人数众多毫不意外。

而与此相对应的,强基报名人次连续四年垫底的高校(即人次每年均排在最后前十名)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这几所高校由于综合实力、学科特色、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在强基计划的框架下相对受考生冷落,但其仍不失为我国高教的国家队成员。

2023年强基报名人次相比2022年增加最多的前十名高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增加9795人次;

  2. 武汉大学,增加5743人次;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加4952人次;

  4. 重庆大学,增加4877人次;

  5. 复旦大学,增加4669人次;

  6. 华南理工大学,增加4630人次;

  7. 北京师范大学,增加4587人次;

  8. 天津大学,增加4272人次;

  9. 东南大学,增加3564人次;

  10. 中山大学,增加3548人次;

2023年强基报名人次相比2022年减少最多的前十名高校:

  1. 清华大学,减少7111人次;

  2. 华中科技大学,减少4638人次;

  3. 西安交通大学,减少3498人次;

  4. 厦门大学,减少3320人次;

  5. 南开大学,减少3069人次;

  6. 吉林大学,减少3024人次;

  7. 东北大学,减少3006人次;

  8. 兰州大学,减少2609人次;

  9. 华东师范大学,减少2545人次;

  10. 大连理工大学,减少2512人次;

三、985强基计划相关专业实力排名(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

强基计划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等文理基础学科招生,但部分学校也逐步开放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生物医学科学、飞行器动力与工程、航空航天类、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等新兴、前沿学科领域的招生,吸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学生加入其中,为国家培养攀登科学高峰的顶尖人才。

本文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对各校总体学科实力进行了加权积分排名(主要列示强基计划所涉及的主要一级学科,并非全部细分专业)。建议2023年考生收藏以下排行榜:

强基计划框架下的学科实力总体排名整体格局依然是清华、华五、中九、次九等顺序,唯一的区别在于本排名对于文理综合性大学相对有利,而不利于部分工科大学,尤其是第四轮弃评数量较多的北航、天大、东南等校。

该排名并非39所985全校整体实力排名,北航等校被本榜单低估,不代表这些学校整体实力不强;恰恰相反,他们在工科领域都很强势,只是强基计划侧重点在乎基础学科而非工科。

各校表现如下:


  1. 1、北大不出所料一骑绝尘,文理工医全面强大,当之无愧的学科之王;

    2、复旦作为仅次于北大的第二文理综合大学,表现极为优异,在榜单上总积分力压清华;

  2. 3、清华虽然已转型综合,但工科色彩还是较浓;文理学科发展迅速,但相对于隔壁仍较为薄弱,但已开始超过南大、中科大等传统理科强校;

    4、南大、浙大基础学科十分强大,压制交大;中科大作为完全没有文科的纯理科学校,能在榜单上稳稳位居前7难能可贵;而与此相对应,文科顶尖的人大却因为孱弱的理工科而在本榜单表现不佳

  3. 5、中山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且实力不俗,堪称华五之下第一校;其他传统文理综合性大学北师大、武大、南开、吉大、川大、山大表现基本符合预期,厦大稍弱(其强势的商科和强基计划关系不大,优势无法发挥)

    6、工科中九大学转型较为成功的华中科大排名优秀同济、北航、西交大、哈工大整体表现不错

  4. 7、人大、天大、北理工等名校强基计划表现低于整体实力排名,与其学科特点强相关

    8、兰大表现抢眼,不愧为老牌综合性大学;其余985均体现出自身的特色


上一篇: 495万人报考强基,北大、中大、清华排名前三,4年强基报考透析

下一篇: 2023强基报名88万人次!北大、武大、川大排名前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