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基计划正在报名中,对于广大家长考生来说,目前最为纠结的是强基计划择校问题,到底是冲还是保?自己的分数可选择哪些院校?
针对大家的问题,凭借多年来对于高校特殊招生的政策研究及高校招录情况,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报考建议。供参考!
因强基计划只能选1所院校,考生的可选择性非常有限,所以,大家非常纠结到底是该冲还是该保。针对该问题,我们不能统一而论,应该根据考生的个人情况来具体分析。整体来看,可以分以下几类:
对于竞赛生 对于金牌和银牌考生。因为可以破格入围,可能广大考生都优先清北,但是因为去年金银牌数量大幅度增加,含金量严重缩水,所以今年,清北对于破格生都会提前审核,当然没有通过的考生,可以取消后再报其他院校。 与此同时,今年复旦、上交、南大校测提前到高考出分前,中科大报名系统中可以提交省一奖项,这都对竞赛生非常有利。 所以,如果考生成绩不占优势,建议可以多多考虑华东五校、甚至是中坚9校。 对于铜牌到省一的考生。可以尽可能冲,建议报考比自身实力高20-25分的院校。你们将是华东五校、航开济、中坚九校最为喜爱的学生。如果校测有笔试,校测将是你们的天下! 省二省三的考生不要气馁,你们绝对是招生主力军。千万不要放弃!去年有部分省份公布了强基录取名单,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仅省二、省三的考生占比在40%以上。 对于非竞赛生 成绩很稳定的考生,建议以冲为主。建议报考距离自己目前实力高15-20分的院校。如果想报考目标校数学或者物理专业,建议报比自身实力高5-10分左右的院校。 从2021年高校入围线来看,各校普遍数学专业分数线最高,生物科学分数线最低,数学比生物一般高10-15分左右。 成绩波动较大的考生,建议以稳为主。建议报考比自身平均实力高5-10分左右的院校。 高三下成绩波动比较大,一般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基础不够扎实;二是心理素质不过硬。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能很大程度影响考生的高考发挥情况,所以建议报比自身实力高10分左右的院校,以稳为主。 为方便大家择校,及对各校入围线有一个整体了解,综合整理各分数段可报考的院校。仅供大致参考。 说明: 1、以下各分数段可报考院校,基于各校2021年在各高考大省强基计划入围线平均分而制作,仅适用于往年全国1卷的高考大省; 2、因各省入围线差有较大的差异,各省可以根据本省情况,在以下分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减10分左右; 3、本文数据不适用于浙江、天津、江苏。因2021年浙江、天津分数线整体偏高,同样不适用于江苏,因江苏去年整体分数线偏低。 对于理科生 640分以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 620分以上: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610分以上: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570分以上:东北大学 560分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于文科生 650分以上:北京大学 630分以上: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570分以上:兰州大学 1、不要抱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希望自己捡漏。强基不同于高考,即使过了入围线,后面还有校测,想要投机取巧被录取,难度太大。此外,今年多校还对高考分重新做了要求,就是方式断档。 2、560分以上的考生都可以试试。如果想争取上更好的院校,可以先报名试试。毕竟强基就是盲报,不知道哪个院校哪个专业突然就遇冷。 3、警惕生物科学专业过度热。从去年入围线来看,存在部分院校,生物比数学入围线还高,估计大家都想先入围,所以导致生物科学专业过热。 如:南开大学在重庆物理入围线567,化学入围线620,生物科学入围线590;中南大学在广东数学入围线596,生物入围线600等。 4、确定目标校和专业后,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强基备考上。高考每多一分,我们才拥有更多的主动权,高考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