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招生专业首页

学生跟风报考,图书情报、数学等专业换“马甲”后受追捧

    据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不久前结束的武汉科技大学录取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图书情报、数学等以前“冷门”的专业,改了个名字,换了个“马甲”, 摇身一变,成了新的热门专业。

    据了解,图书情报专业现在的名字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数学专业现在改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些改名后的专业一志愿就有近7成考生填报,没改名字时, 一志愿最多只有4成考生填报,有时甚至要靠调剂完成计划。

    准大学生们选择专业的依据究竟是什么?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大多考生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觉得它是热门。” 他们选“热门”,一是听名字,但凡名字与“信息”、“技术”、“生物”沾边就是热门。二是凑热闹, 只要报的人多,那必定是热门。三是比师资。

    武钢三中的小李也是今年高考,由于发挥不佳,他只考出了476分。在选择专业的问题上,小李和家人也是颇费了一番思量,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信息专业。对于这一选择,小李的解释是:“大家都认为就业率高,报的人也很多。”

    “我们班六十多个人,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报的信息、通信之类的专业。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大家觉得学个技术才是实实在在的。”小李坦言。

    招办负责人:“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

    某高校招办负责人就当下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出现的“热门”扎堆现象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现在的学生,还是热衷于选择名字好听的专业,一看名字里有“信息”、“技术”、“工程”等字眼,就认为科技含量很高,却很少从4年后的就业状况来考虑。“从就业情况来看,‘冷’与‘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状况每年都在发生变化,再好的专业也有可能出现人才饱和的可能。”

    据武汉科技大学招办负责人介绍,作为招生规模最大的湖北省属高校,武汉科技大学一本专业在湖北录取3323人。所录取考生专业填报两极分化严重,机械、材料、自动化、冶金等专业都是一志愿录满。而社会劳动保障专业,10个理科计划只有1人填报,9人靠调剂;预防医学45个计划中, 31人靠调剂;药学专业38个计划,19人靠调剂。采矿专业一志愿长期填不满。

    “一志愿长期填不满的采矿专业,就业就比较好。”该负责人说,采矿专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艰苦专业,其实,现在的工作环境大有改善,薪水也挺高。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8年6月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采矿工程就业率连续四年都达到了90%以上, 居所有专业就业率之冠,远远超过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等通常所认为的热门专业。记者还了解到, 除采矿外,冶金、石油、资源勘查等传统意义上的“冷门”专业,就业率均达到了90%,有的甚至还超过了95%。

“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

    工作几年了,你对当年读大学时选择的专业满意吗?这是某门户网站针对白领们所做的一个调查。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白领都会陷入沉思。调查显示,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

    今年大三的谢同学就读于湖北某二本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回想起当初高考填报志愿,他认为自己“非常天真”。他说,“当时网上盛传物流管理是未来十年内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我的分数上不了好大学,就只能为自己挑一个热门专业。”

    三年过去了,他却发现自己当初挤得头破血流好不容易才进来的所谓“热门”,不过是个名字好听的花瓶罢了。他抱怨说,“我们学校是几个专科合并的,学校实力不强,我们专业的课程更是不知所云。说像经济吧,基础的经济理论不懂多少,说像管理吧,学的东西又非常大而空, 缺少操作性的课程。几年下来感觉什么也没学到,自己学校社会声誉又不高,当初是为了热门好就业来的, 现在却都不知道将来就业怎么办!”

    某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05级的黄同学和谢同学的经历有些类似。 回首当年选择专业,他后悔不已。大一一进校,学长学姐们就告诉他,其实他们这个专业就业率非常低。他当时半信半疑,学校的教育学在全国排名前列,无论是从师资还是科研能力来衡量,它都是一个优秀的专业, 就业率怎么可能这么低呢?于是他询问了老师,自己也私下搜集了许多资料,结果发现学校的教育学连续几年就业率都是整个学校的倒数几名。

    记者了解到,像黄同学和谢同学这样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信息不对称使得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受到了种种的误导和约束,最后“精心”挑选的“热门”专业却并不如预想的那样尽如人意。

    专家:选专业不应片面追求就业率,提高综合素质还是关键

    冷门摇身一变成热门,当初精心选择的专业,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学生们选择专业的路途似乎总是“多舛”的。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尚重生副教授对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专业难选,不仅仅是考生资料不全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它更是当下社会心态的必然产物。

    “就拿冷门专业换个名字就成热门这件事来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家长和就业单位都太过虚浮,只求表面的风光,有意无意去忽略实际的本质。 另外, 对于家长来说,要获取详尽的专业信息,成本太大,这也是一个原因。”

    那么大学生应当怎样选择专业?在这一点上,尚重生副教授认为:“大学生还是应当选择那些传统的、能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专业,比如文学社会学历史学之类的。一方面,它们能够提升你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它能够增强你自己的竞争力,从长远来考虑,就业单位注重的并不是你的专业有多热门,而是你自身的品德与修养。因此,在选专业的问题上,大学生们不应片面追求就业率。”

上一篇: 上海211高校就业能力排行 4成学生就业不对口

下一篇: 很多方面看就业率低的专业停招不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