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在我国的设置历史最为悠久,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大学”,主要是指培养各类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但就现代意义来讲,“师范大学”不仅担负 着培养高水 平的师资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师范大学正由过去比较单一的培养文、理、工、教人才向更为全面的 综合性大学拓展。师范大学是最接近教育本质的大学。截至2014 年全国共有师范类高等院校143所。
从就业情况来说,近几年应届毕业生里面除了免费教育师范生需要直接就业以外,其他学生主要是读研了,读研比例大约是60%左右,这里面有免试的,有考取 的,也有出国深造的。免试比例达到了33%。学生就业领域是比较广阔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是一所综合大学,文理经管法这些学科门类全有,所以学生的毕业走向是 非常多元的。在这里介绍几个优势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比如说教育学专业,这是设在北师大的教育学部,北师大现在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从学生本身来界定是师范生 和非师范生,就专业来讲没有师范和非师范的概念,因为一个专业既可能有师范生,也可能有非师范生。按身份来界定,比如,免费教育师范生毕业以后就要去当教 师,他的教学计划就是师范类的。同一个专业,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就是非师范生,他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和综合性大学是一样的,这样今后的就业领域按照培养目 标到相对应的领域就业。
比如汉语言,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当中学语文老师的,所以教育计划里更多的就是为他当老师打下坚定基础。还有一些非师范的学生,今后可能要深造或者到出版、新闻等各方面去就业,他的教育计划更多是往这些领域输送人才奠定基础。
2、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专业设置主要是文史类专业,这样的就业率可以和工科大学相媲美了!作为一个研究型大学,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从数据来看,就业方面研究生和博士并未比本科就业率方面有优势,不过就业层次会有区别。
作为一个典型的师范大学,华东师大的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主要是教育系统,所以本科生大部分都去做教师了,在非师范生中,出国比例达到12%,远低于上交大、上海财大等院校。
3、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大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以协议就业形式就业,均按照国家政策在教育系统就业。毕业生就业“务实化”毕业前,华中师大对毕业生进行的就业意向调查显 示,高等教育单位和机关“情结”持续松动,愿意到基础教育系统、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有所 提升。与上年相比,毕业生想去高等教育单位的只占16.74%,下降了2.8个百分点;愿意去基础教育单位的占36.06%,提升了1.65个 百分点;愿意去机关的仅为4.80%,降了1.67个百分点。从就业行业的实际比例来看,毕业生到基础教育单位就业的比例仍处于最高位,达54.16%, 比意向比例高出18.1个百分点。由此不难看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受基层就业导向的引导,华中师大毕业生的求职行业意向具有“多样化、务实化、基层 化”的特点。
4、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
5、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的师范类应用型专业就业状况平稳,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逐年提升。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凭借江苏省首屈一指的师范教育特色品牌,赢 得了省内及东部地区教育行业单位的广泛青睐。随着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专门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进校招聘的中初教育单位数量与日俱增。在用人单位访 谈中,中初教育单位普遍认为我校师范生综合素质全面,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实践教学水平总体高于省内其他师范院校毕业生。
6、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 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
此外,西南大学还是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