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距离2026年高考293

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高考心理 > 正文内容

心理咨询师提醒:高考前家长也要学会自我调节

作者:  时间: 2019-01-12

“孩子已经3天没去学校了!正是高考前的关键时期,该咋办啊?”近日,我市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小强(化名)的母亲拨打团市委12355中高考减压免费热线求助。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迎春在电话中了解到,小强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5名,可是,近段时间他开始心里烦躁,一看到班里其他同学穿黑色、暗色衣服,就觉得很压抑;另外,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不上来时,他会觉得影响自己的思考与学习;同时,他对周围同学的声音很敏感,不愿听到别人交流、对话,一听就会烦躁不安。特别在“二模”考了年级第一之后,他总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更怕高考考不好被人笑话。最近,小强脾气变得更古怪,一进家门,就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让家人跟他说话,逐渐发展到3天不去学校。

  在与母子面谈的过程中,赵迎春了解到小强最近睡眠质量极差,与同学关系非常糟糕,眼看离高考越来越近,他快疯掉了。

  赵迎春判断小强为典型的考前焦虑,他告诉母子俩,造成焦虑的原因一是来自于小强的自我加压;二是来自家庭、父母的说教、感染;三是来自于学校、教室里堆积如山的资料,倒计时牌前的宣誓,不断的模拟考试和排名。

  经过咨询师的两次疏导,目前小强已重返校园,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赵迎春建议:高考前,考生已经历过多次统考、模考,考试技巧已相当娴熟,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另外,家长的焦虑往往比孩子还大,家长也要学会自我调节,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

  ■链接

  成功家长的心态

  一、目光从高考放眼一生

  成功家长会说:“我可能想得更深远一点,我看重的是孩子一生的路,而不是眼下让孩子考上某个好学校。上名校不一定能决定你的一生就是一条坦途,很多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也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呢?家长再去替他找工作吗?所以我希望孩子更多地去了解自己、了解生活,生活是他自己的,我更多地是在孩子的人生导向上去指导孩子。”家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高考的紧张情绪豁然开朗。

  二、先研究孩子,才能帮到“点”上

  在成功家长眼中,自己和孩子能够进行良性沟通,进而互相了解和体谅,这是比高考成绩更珍贵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他们的教育需要长年观察,儿子高考的过程就是母子、父子共同成长的过程。”考生家长应放下姿态做孩子的朋友,倾听孩子的心声,读懂孩子的心思,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双手,给孩子温暖、鼓励和力量。

  三、当孩子并肩作战的“战友”

  “你在‘搏’高考,爸爸妈妈也在‘搏’,我们共同奋斗。”孩子刚升入高三时,成功家长就把自己和孩子的父子、母子关系上升为“战友”关系。成功家长认为,父母不管是用什么方式,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在他们经历人生第一场战役的时候,父母并没有置身事外,袖手旁观,而是在与他们并肩作战。父母不光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还可以身兼孩子的心理按摩师、炊事员和运动搭档等角色。

  四、时常给孩子提个醒也能帮大忙

  “该看书了!”“多用功!”这是很多家长最常嘱咐孩子的话,通常也是孩子最不耐烦的话。“孩子需要的是具体可行的指导。”成功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听进自己的建议,必须有可操作性。“比如现阶段进入综合复习,应该专攻文科或理科综合题,家长如果给出这种提醒,孩子通常能够接受。”成功家长也承认,并非每个家长都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高三复习的进程和内容,家长应及时与老师沟通,主动了解学习进度,以便对孩子的复习给予必要的提醒。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