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相称/称心 枉费/妄想 血统/血汗
B.木讷/吸纳 狙击/沮丧 佣金/雇佣
C.聘请/娉婷 捎带/稍微 上校/校对
D.阿谀/婀娜 拙劣/罢黜 着陆/着凉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友情在本性上是缺少防卫机制的,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一点上。几盅浓茶淡酒,半夕说三道四,便相见恨晚,顿成知己,而所谓知己当然应该关起门来,言人前之不敢言,吐平日之不便吐,越是隐秘越是贴心。如果讲的全是口若悬河的大白话,哪能算作知己?如果只把家庭琐事、街长里短当作私房话,又哪能算作男子汉?因此,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口蜜腹剑的空间。许多正常情况下不愿意接触的人和事就在这里扭合在一起……心中也曾不安,但又怕落一个疏远朋友、背弃友情的话柄,结果,友情成了通向丑恶的拐杖。
A.说三道四 B.相见恨晚 C.口若悬河 D.口蜜腹剑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在德国境内发现了日前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儿子——的遗体。
B.根据近期发布的《2008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季度监测》显示,当当网以市场份额46%的绝对优势保持出版零售市场头名。
C.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关键在于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D.当今时代,知识迅速更新,文化多元发展,快餐文化以其实用价值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传统文化却与现代生活日益脱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②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③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④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
⑤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
A、④⑤③①⑥② B、①⑤⑥④②③ C、③①⑥④②⑤ D、③②④⑥⑤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受学陈留边让,让器异之。俊以兵乱方起,而河内处四达之衢,必为战场,乃扶持老弱诣京、密山间,同行者百余家。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司马宣王年十六七,与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又司马朗早有声名,其族兄芝,众未之知,惟俊言曰:“芝虽夙望不及朗,实理但有优耳。”俊转避地并州。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后与别。
太祖除俊曲梁长,入为丞相椽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宣德教,立学校,吏民称之。徙为征南军师。魏国既建,迁中尉。太祖征汉中,魏讽反于邺,俊自劾诣行在所。俊以身方罪免,笺辞太子。太子不悦,曰:“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遂被书左迁平原太守。文帝践祚,复在南阳。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自初弹冠,所历垂化,再守南阳,恩德流著,殊邻异党,襁负而至。今境守清静,无所展其智能,宜还本朝,宣力辇毂,熙帝之载。”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初,临菑侯与俊善,太祖适嗣未定,密访群司。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文帝常以恨之。黄初三年,车驾至宛,以市不丰乐,发怒收俊。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请俊,叩头流血,帝不许。俊曰:“吾知罪矣。”遂自杀。众冤痛之。
(选自《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注]①箠楚:鞭打。②辇毂:古代帝王乘坐的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 互通
B.见使牧羊而私读书 看见
C.克长后进惠训不倦 克服
D.文帝常以恨之 遗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俊以兵乱方起 B.杨中尉便去,何太高远邪?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客何为者?
C.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 D.殊邻异党,襁负而至
报刘之日短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杨俊“以人伦自任”的一项是 (3分)
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②此非常之人也。③俊嘉其才质,即赎象著家,聘娶立屋。④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⑤殊邻异党,襁负而至。⑥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曹操讨伐汉中的时候,杨俊因为参与魏讽谋反,为了避免朝廷降罪,杨俊就自己弹劾自己,最后得到了曹操的赦免。
B.杨俊因为在曹操征询百官意见立太子时发表了错误的意见,支持曹操立曹植为太子,得罪了曹丕,为后来遇难埋下祸根。
C.杨俊一生因为善人伦而为人称道,最后也因为人伦而招致祸患,这也应了一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杨俊遇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文帝认为他治理地方不力,没有使当地的经济繁荣,所以怪罪于他,最后杨俊只好自杀。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4分)
时王象为散骑常侍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秉纯粹之茂质履忠肃之弘量体仁足以育物笃实足以动众克长后进惠训不倦外宽内直仁而有断。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宗族知故为人所略作奴仆者凡六家,俊皆倾财赎之。
②俊虽并论文帝、临菑才分所长,不适有所据当,然称临菑犹美。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怀示邻里①
北宋?陈师道
断墙着雨蜗成字②,老屋无僧燕作家,
剩欲③出门追语笑,却嫌归鬓著尘沙。
风翻蛛网开三面,雷动蜂窠趁两衙。
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注]①时为元符三年(1100)春,作者落职居于徐州。②蜗成字:断墙上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弯弯曲曲如同篆字。③剩欲:即颇欲、很想的意思。
(1)诗中的那些形象的描写照应了标题中的“春”字,请分别指出来。(2分)
(2)尾联作结,照应春游未行之事,兼说今日所思所想。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弯》)
⑵江畔何年初见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⑶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 。(白居易《琵琶行》)
⑷众里寻他千百度, , 。(辛弃疾《青玉案》)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5小题。
心平气和看于丹现象
周国平
在最近图书市场上,于丹是最耀眼的明星。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教师,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书的作者,其作品销售达数百万册,这个现象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和广泛争议。批评的声音相当尖锐,斥为学者的堕落,斥为国学的庸俗化,不一而足。我本人认为,不必这样痛心疾首,不妨把心态放平一些。
众所周知,无论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还是于丹的《心得》,其热销是靠了央视强势媒体之力。倘若不是先有了“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和两人在节目中的走红,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
娱乐化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属性,讲文化也不例外,“百家讲坛”是一个学者、准学者讲文化的节目,但只要有所节制,不严重歪曲所讲文化,我们就不必多加指摘。有些论者担心,于、易的走红会使学界人心浮动,导致学界的堕落。但学界真正的核心力量,是那些热爱智性生活的真学者,他们的定力不是这小小的诱惑动摇得了的。于、易的确是中了大彩,但是,公众的热度从来不会持久,媒体必定要不断变换其发行彩票的花样,电视讲本的热销注定也是短暂的。
于丹大受普通观众欢迎并非偶然。她的专业是传播学,她深谙传播的诀窍,她的种种心得首先是建立在传播学心得的基础上的。传播学中有一种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共同模式,即简单的小哲理配上感人的或有趣的小故事,而于丹运用起这种模式来真个得心应手。当今社会急功近利,人们在充满压力和诱惑的外部世界中拼搏,内心却焦虑而空虚。而于丹的励志讲座就是教人们淡薄外在功利,回归内心世界,寻求心灵的快乐和安宁。无论讲《论语》还是《庄子》,她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论点,落脚于这个中心论点。她十分了解外部生存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能够有的放矢,于丹的讲座正达到了缓解压力和疏导心理的效果。
大众对于丹的批评集中在她的解读方式上,指责其过于通俗、牵强甚至颇多硬伤,因而会导致国学传播的庸俗化。其实,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而是心得;并且不是她对国学的心得,而是她对人生的心得,《论语》《庄子》中的句子只是她讲述心得时使用的资料。那么,于丹的讲述会不会使受众对《论语》《庄子》本身产生误解呢?如果这些热心受众自己不读原著,当然会的,他们会以为《论语》《庄子》就是这样。凡是只凭道听途说去了解大师思想的人,误解是必然的。不过,只要他们从于丹那里接受的影响是积极的,产生这一点误解没有什么关系,对他们无害,更害不到他们并无兴趣的国学头上。
在当今这个重功利、轻精神的社会,我们需要提醒心灵生活的有效声音,而从反应的热烈看,于丹的提醒似乎十分有效。只是,她过于把心灵生活归结为心灵的快乐了。“《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这个断语下得太轻率。遗憾的是,它贯穿于对《论语》《庄子》的全部讲解,谆谆教导人们,对于任何会使心灵不快乐的事情都要看淡和顺应,这就可能把受众引向一心一意做顺民的平庸之路。
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决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决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作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
(选自2007年4月28日《新京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正是因为先有了“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与易、于二人在节目中的走红,才有了《品三国》与《心得》的热销。
B.在当今重功利、轻精神的社会中,人们需要提醒心灵的有效声音,从受众的热烈反应看,于丹的提醒显然是十分有效的。
C.作者对于丹现象持一种肯定的态度,认为受众从于丹那里接受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受众与国学都无害。
D.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内里都有一种深刻的世界观,从中折射出的不是快乐与对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脱,而是博大的悲悯和坚定的批判。
E.于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欠缺深刻性,其心得对大众而言只是一味心灵鸡汤而已。
13.下面不属于于丹成功的因素的一项是(3分)
A.于丹深谙传播的诀窍,她阐释《论语》《庄子》的模式为大众喜闻乐见。
B.当今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大,于丹的讲座正适合了人们缓解压力、疏导心理的需求。
C.于丹十分了解当前人们的生存现状,她的讲座有励志的作用。
D.于丹把心灵生活归结为心灵的快乐,教导人们对于任何使心灵不快乐的事情都要看淡和顺应。
14.有人批评于丹现象是学者的堕落,国学的庸俗化,为什么周国平却认为不必这样痛心疾首?(4分)
15.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分析: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文化遗产?(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求 雨
汪曾祺
⑴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经来了,三天两头地下着。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气是潮湿的,洗的衣服当天干不了。草长得很旺盛。各种菌子都出来了。青头菌、牛肝菌、鸡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块田都显得很膏腴,很细腻。积蓄着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着云影。人们戴着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进稀软的泥里……但是偶尔也有那样的年月,雨季来晚了,缺水,栽不下秧。今年就是这样。因为通常不缺雨水,这里的农民都不预备龙骨水车。他们用一个戽斗,扯动着两边的绳子,从小河里把浑浊的泥浆一点一点地浇进育苗的秧田里。但是这一点点水,只能保住秧苗不枯死,不能靠它插秧。秧苗已经长得过长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却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晒得结了一层薄壳,裂成一道一道细缝。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呀!
⑵望儿也抬头望天。望儿看看爸爸和妈妈,他看见他们的眼睛是蓝的。望儿的眼睛也是蓝的。他低头看地,他看见稻田里的泥面上有一道一道螺蛳爬过的痕迹。望儿想了一个主意:求雨。望儿昨天看见邻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过:我们也求雨。
⑶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锣小鼓,就出发了。
⑷一共十几个孩子,大的10来岁,最小的一个才6岁。这是一个枯瘦、褴褛、有些污脏的,然而却是神圣的队伍。他们头上戴着柳条编成的帽圈,敲着不成节拍的、单调的小锣小鼓:冬冬当,冬冬当……他们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锣的望儿把锣槌一举,他们就唱起来:
小小儿童哭哀哀,
撒下秧苗不得栽。
巴望老天下大雨,
乌风暴雨一起来。
⑸调子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按照昆明话把字音拉长了念出来。他们的声音是凄苦的,虔诚的。这些孩子都没有读过书。他们有人模模糊糊地听说过有个玉皇大帝,还有个龙王,龙王是管下雨的。但是大部分孩子连玉皇大帝和龙王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天,天是无常的。它有时对人很好,有时却是无情的,它的心很狠。他们要用他们的声音感动天,让它下雨。
⑹这地方求雨和别处大不一样,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儿他们能找出一套小锣小鼓。大概大人们以为天也会疼惜孩子,会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软。
⑺他们戴着柳条圈,敲着小锣小鼓,歌唱着,走在昆明的街上。
小小儿童哭哀哀,
撒下秧苗不得栽。
巴望老天下大雨,
乌风暴雨一起来。
⑻过路的行人放慢了脚步,或者干脆停下来,看着这支幼小的、褴褛的队伍。他们的眼睛也是蓝的。
⑼望儿的村子在白马庙的北边。他们从大西门,一直走过华山西路、金碧路,又从城东的公路上走回来。
⑽他们走得很累了,他们都还很小。就着泡辣子,吃了两碗包谷饭,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睡着了。
⑾半夜里,望儿叫一个炸雷惊醒了。接着,他听见屋瓦上噼噼啪啪的声音。过了一会,他才意识过来:下雨了!他大声喊起来:“爸!妈!下雨啦!”
⑿他爸他妈都已经起来了,他们到外面去看雨去了。他们进屋来了。他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斗笠和蓑衣上滴着水。“下雨了!”
⒀“下雨了!”
⒁妈妈把油灯点起来,一屋子都是灯光。灯光映在妈妈的眼睛里。妈妈的眼睛好黑,好亮。爸爸烧了一杆叶子烟,叶子烟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脸上,也映在他的眼睛里。
⒂第二天,插秧了!
⒃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到处都是人。
⒄望儿相信,这雨是他们求下来的。
(选自《汪曾祺短篇集》)
16.文章在下雨前后都写到人们的眼睛,有什么不同?其作用是什么?(4分 )
17.文中画线的句子“这是一个枯瘦、褴褛、有些污脏的,然而却是神圣的队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分)
18.汪曾祺小说记叙的大多是身处社会下层小人物的小故事,结合全文的内容探讨:作者通过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意在反映什么?(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http://www.51985211.com)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绿色的追逐
⑴我们常说生命是绿色的,而对于生命的追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绿色的追逐,这种追逐本身也彰显出绿色是一种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颜色。
⑵动物的追逐中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那就是长途跋涉夸父追日的精神。
⑶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这口气与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是何等的不同。由此可见,陶渊明是懂得夸父的,夸父是不需要一个外在的理由,追日本身是他的目的。夸父精神,首先是对目标的心无旁鹜,在卡拉哈里沙漠和东非平原上,我们找到了这样的矢志不渝。干旱的卡拉哈里沙漠,象群发起了寻找水源的跋涉。这里曾经拥有非洲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马家迪加底湖,如今却只剩一片烈日下的盐和沙子,但那一脉淡水保留了下来,像卡拉哈里沙漠的一块宝石,一旦有降雨,沙漠的某一角,总会再现昔日琥珀般的辉煌。
⑷旱季过后的第一场降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远方飘来的新鲜空气的味道,引起了沙漠上寻找宝石的迁徙。躁动从象群开始,水牛、斑马、跳羚都加入进来,迁移的队伍越来越大。它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向沙漠深处走,那里会有新的草场。
⑸东非草原上聚集了近150万头的角马,为了寻找更好的草场,它们现在必须向南迁徙。它们将途经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跋涉800多千米。角马必须在5月之前抵达塞伦盖提大草原。5月旱季开始之后,塞伦盖提的沃野也会变成荒原,它们将转向西北方向寻找新的草场。角马中的很多已经不止一次参加过这种长途跋涉,对于那些新生命来说,这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一路有太多的岔路口,生还是死甚至由不得自己。“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上寥寥片语,对夸父这一路的艰辛只字未提,我们只能靠想象来真补这一空白,山路漫漫,夸父磨破了脚,又结了茧。猛兽窥伺,夸父流了血又结了疤,太阳还在前头,脚步不能停下,这就是夸父精神——不畏艰难,执著、坚韧。
⑹角马的一路颇为凶险,从出发的那天起,鬣狗就一路潜伏在角马群左右,伺机而动。它们是小角马最大的威胁,在草木丛生道路狭窄的地方,行进的速度不得不放慢,碧草环绕的池塘对角马而言简直是伊甸园。然而悲剧发生了,天堂顿时变成地狱。一些小飞虫也来落井下石,飞虫顺着角马的鼻孔飞到他们的脑腔中,大脑受损的角马只能曝尸荒野。角马准备通过狮子的领地,每次他们都会给狮子留下丰厚的礼物。混乱,一片混乱。混乱给角马群带来很大的损失。小角马也容易在这个时候和它们的妈妈走散。失去母乳的哺育,新生不久的小角马会脱水,再难支撑着走下去,这是它第一次上路,也是最后一次。
⑺有死就有生,如果这一路只有悲伤,即便伟大,那也只是个无趣的过程,追逐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追逐中一定是有快乐的,这快乐在死亡的衬托下,显得高贵。现在是2月,是角马繁殖的季节。一头小角马出生之后,5分钟内就能学会走路了。再过2个星期,它们就能和妈妈跑得一样快了。这新生命不但令它们的父母雀跃,也给这片将要告别的土地平添了一股生机。
⑻角马走到了格鲁麦提河边,要达到目的地,它们必须穿过这条河流,这河流见证了角马家族千百年的跋涉,见证者还有格鲁麦提的主人尼罗河鳄鱼。鳄鱼早已知道这是角马群的必经之地,它们盘踞在塔利,等待上门的美餐。角马群犹豫了,沉默了。不是在沉默中死去,就是在沉默中爆发。角马选择了后者,一只角马向河对岸冲了过去,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整个角马群。乘着这胜利,角马群一路高歌,想必夸父也是快乐的吧。“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追到太阳要落下的地方,似乎还分不出胜负。遥想一路急奔的夸父,该是怎样的血脉沸腾。他低了头,继续奔跑,丝毫没有畏惧下一刻他可能被太阳灼伤,又或许他渴望那样的燃烧。追逐本来就是这样,生和死,地狱和乐土,就这样手牵手地交错在一起,追逐原本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⑼经历了一年多的跋涉,角马群的面前也只剩下最后一条河。越过这条河它们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对岸的青草了。它们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河,又相互践踏着往岸上爬,其中有些角马恐怕永远也爬不上岸了。
⑽伤痕累累的尸体铺满了河床,被活下来的角马遗弃在那里。但那些幸运的、强壮的,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角马的乐园。它们将在这时稍作停留,然后继续重复着祖先走了千百年的道路。夸父追日,太阳西行,它们都一样执著,然后追逐多一个注脚——永无休止的跋涉。
(节选自CCTV科教文行动之《绿色的追逐》)
19.角马在迁徙过程中经历那些具体的凶险威胁?(4分)
20.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夸父追日的故事?(5分)
21.结合本文的内容及自己的认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标题定为“绿色的追逐”?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并在空格处补写句子,使其意思明确完整。(6分)
本报讯 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界盛传北京市有意申办世界杯足球赛是个误解,北京市对于申办世界杯并无明确计划。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近日表示,北京市计划申办世界杯,并已经与中国足协进行接洽。
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澄清说,在近日举行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孙康林的确说过有关申办世界杯的话,但他只是说“北京市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软硬件条件去举办类似于足球世界杯这样高级别的国际赛事。”
这名负责人表示,实际上,北京市既没有申办足球世界杯的明确意向,也没有具体规划。有关媒体把孙康林的话理解为北京市有意申办,完全是误解。
这名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北京市确实计划引入大量高级别国际赛事,包括男篮世锦赛,美国NBA及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相关赛事等,因此,
。
(1)标题: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15个字)
(2)补写: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含标点符号,不超过25个字)
23.右边是一幅漫画。请简要说明漫画的内涵,
并从中任选一个人物,写一段独白。独白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内涵:
独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按下面要求作文,写一篇文章。
(1)题目:《危机》和《墙》二题任选其一。
(2)文体: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3)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8题、13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12题5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B B D C A B B C AE D
[1. B.nè/nà jū/jǔ yòng/yōng (A.chèng/chèn wǎng/wàng 都读“xuè”;C.pìn/pīng 都读“shāo” xiào/jiào;D. 都读“ē” zhuó/chù zhuó/zháo) 2. B(A.说古道今 C.堂堂正正 D.想入非非)3.D(A语序不当,应为:日前在德国境内发现了;B成分残缺,缺主语,删掉“根据”; C两面对一面,“能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改为“能否让人民满意”)]
9.(10分)
(1)(4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时王象为散骑常侍 / 荐俊曰/伏见南阳太守杨俊 / 秉纯粹之茂质 / 履忠肃之弘量 / 体仁足以育物 / 笃实足以动众 / 克长后进 / 惠训不倦 / 外宽内直 / 仁而有断。(对2个1分)
(2)(6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B、E。
①宗族朋友中被人抢去作奴仆的共有六家,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出。(“略”字1分,“倾”字1分,句子1分)
②杨俊虽然分别谈出文帝、临蓄侯才能资质上各自的优点,没有明确说出应该立谁,但赞美曹植的话更多些。(“所长”1分,“适”字1分,句子1分)
10.(7分)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D。
(1)蜗成字、燕作家、风翻蛛网、雷动蜂窠、未开花。(写对4个得2分,3个得1﹒5分,2个得1分)
(2)“屡失南邻春事约(屡次失约,都未能与邻居同去春游赏花),只今容有未开花(现在也为时不晚,或许还有没开的春花可供赏玩吧)”,(1分);由写以往“剩欲出门”却未作春游,到写如今决定外出也为时不晚,诗势顿生波澜,隐约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意愿,(2分)若作反复吟味,可知这两句暗含有诗人认为辅政出仕为时未晚,还可以有所作为的心情。(2分)
11.(6分)
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和文学素养:能力层级A。
(1)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2)江月何年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识;
(3)幽咽泉流冰下滩,凝绝不通声暂歇;(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2.(5分)A E(B项,原文是说“于丹的提醒似乎十分有效”,选项说法绝对化了。C项“持一种肯定的态度”错,周国平对于丹现象是持一种辩证的态度。D项原文的表述是“决不仅是……”,并非否定其快乐与对社会现实关系的超脱。)
13.(3分)D(这是于丹对《论语》的解读,周国平认为这正是她的不足之处,不是其成功的因素。)
14.(4分)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B、C。
这是因为周国平认为(1)娱乐化是电视节目的基本属性,讲文化的节目只要有所节制,不严重歪曲所讲文化,就不必多加指摘。(2)学界真正的核心力量是热爱智性生活的真学者,他们不会为外界的诱惑动摇。(3)于丹的讲座与传播国学无关,她讲的不是国学,于丹的讲解不会妨害到国学。(4)于丹的热心受众对国学并无真正的兴趣,产生的一点误解同样无害国学。(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1)要读原著,不能只凭道听途说去了解大师的思想。(2)要真正深入地了解经典中的核心价值,了解当中深刻的世界观,不能把解读的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脱离文本分析不得分。每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
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C
下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的,表现了他们盼雨的急切心情。(2分)下雨后,眼睛是黑亮的,映着火光,说明了雨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与希望。(2分)
(或两处对眼睛的特写,都是从望儿的视角来写的,表现了孩子机灵、纯真的美好品性。(2分)雨前人们的眼睛是蓝色的,突出人们盼雨的逼切心情,雨后人们的眼睛是黑亮的,表达了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2分))
17.(5分)
体会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能力层级:D
这通过孩子的外貌描写,说明他们的身份是贫苦农家的孩子。(1分)“神圣”突出了“求雨”这一行动在他们心中的郑重与虔诚。(2分)作者在这里通过对比手法:用孩子的外表与内心对比,揭示孩子的纯真、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赞美之情。(2分)
18.(6分)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力层级:F
⑴通过以望儿为首的小孩子求雨这样一小故事,提示普通人身上的人性美。(2分)⑵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具有安身立命的坚忍,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与赞美(2分)⑶通过这些小人物小故事来表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平淡(2分)⑷作者意在通过小孩子“求雨”这样一件看似游戏的小故事,表现一种风俗、一份温情,一种爱与美。(2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给满分)
19.(4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C
⑴沙漠干旱的威胁⑵来自鬣狗、狮子、鳄鱼等强大肉食类动物的威胁⑶来自无法防备的小飞虫的威胁⑷来自渡河时相互践踏的威胁。(每答出一点给1分,如果把“鬣狗、狮子、鳄鱼”分3点答写,3点当1点给分,说明没有整合好信息)
20.(5分)
对文本的某些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D
⑴作者采用的是类比手法,用夸父追日的精神来类比角马在跋涉中对目标心无旁鹜、不畏艰难,执著、坚韧等精神。(2分,类比手法1分,精神1分,关于“精神”的具体内容,符合文意即可)⑵这是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科技说明文的语言特色(1分)引用夸父追日的故事,准确地表达出角马在长途跋涉中的艰辛以及执著精神,通俗易懂,形象生动。(2分)
21.(6分)
探讨文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力层级:F
⑴“绿色的追逐”是指动物在迁徙、追逐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昂扬斗志。
⑵“绿色”是生命之源,而动物的迁徙、追逐是为了物种的生存、延续,所以是“绿色的追逐”⑶“绿色”象征希望,文中角马在跋涉中永不言弃的精神是绿色的精神。⑷“绿色的追逐”采用的是移就修辞,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注意,读来引人入胜。(内涵占4分,前3点任意两点得4分。作用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
22.(6分)
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及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能力层级E。
(1)标题:北京体育局无意申办世界杯(格式:谁做什么事情)(3分)
(2)续写:人们或许对北京申办足球世界杯有一种良好的期待。(3分)
23.(6分)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E。
(1)内涵:
漫画揭露了××种子双交会的主办方由于利益的驱动,向冒牌种子方收取金钱,允许其与会的弄虚作假的行为,(1分)批评了社会上一些个人或小团体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违反社会法规、公德与良知的现象。(2分)
(2)独白:
参考示例一:
主办者:请请请!交钱就请。交换种子、交换种子,交钱了都是种子。金钱就是种子。(3分)
参考示例二:
冒牌者:装什么装,还彬彬有礼呢!你还不是见钱眼开,金钱为上!钱啊钱,你能让对方满意,你能让种子通关,你能给我生钱。(3分)
参考示例三:
正牌者:噢!只收钱不验种,交钱都是客,万一有个“歹种”混进来,农民兄弟就有不可挽回的损失啊!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3分)(答案内容符合漫画意思、语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4.写作(60分)
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
① 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② 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
③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
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等级评分标准
基
础
等
级
50
分
内
容
25
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
达
25
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
展
等
级
10
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
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
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附文言文翻译:
杨俊字季才,河内郡获嘉县人。他曾跟随陈留人边让学习,边让很器重他。杨俊因为战乱刚刚兴起,而河内地处四通八达的要道上,一定会成为战场,就率领家族扶老携幼来到到京、密二县的大山里,同行的有一百余家。杨俊赈济贫乏穷困的人,与他们互通有无。宗族朋友中被人抢去作奴仆的共有六家,杨俊都倾尽家财将他们赎出。司马懿十六七岁时,与杨俊相遇,杨俊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呀!”又司马朗早就有了名声,他的族兄司马芝却不被众人所知,只有杨俊评论说:“司马芝虽然平时的声望不如司马朗,但实际上的治理才能却只会比他强。”杨俊后来转到并州躲避战乱。本郡人王象,从小失去父母没有依靠,给人做奴仆,十七八岁时,主人让他牧羊,他偷偷抽空读书,因此受到主人的鞭打。杨俊欣赏他的才能品质,当即将王象赎出带回家,又为他娶妻盖房,然后与他分手。
曹操任命杨俊为曲梁县长,入京出任丞相椽属,被举荐为茂才,出任安陵县令,升任南阳太守。他在南阳宣扬教化,开办学校,官吏百姓都称颂他。改任征南军师。魏国建立以后,升任中尉。曹操征伐汉中,魏讽在邺县谋反,杨俊自己弹勤自己,到曹操营中请罪。杨俊因为自己刚刚有罪被赦免,写信向太子辞职。太子不高兴,说:“杨中尉说走就走,未免太过高深了吧?”于是下令将杨俊贬为平原太守。文帝称帝,杨俊又任南阳太守。当时王象任散骑常侍,推荐杨俊说:“臣私下看见南阳太守杨俊有纯粹的优秀品质,有忠诚整肃的宏大气度,实行仁爱足以施及万物,忠厚老实足以感动众人,敦促后进,诲人不倦,外表宽和内心正直,仁慈而不失果断。自从出仕任职以来,所任职的地方都被他治理得很好,两次任南阳太守,广施恩德,相邻地方的百姓都背着孩子来投奔他。现在境内安定,无处施展他的才能,应该将他调回京城,在陛下跟前效力,以光大帝业。”
杨俊从小到大,以品评人物为己任。同郡人审固、陈留人卫询本来都是兵卒,杨俊提拔帮助他们,二人都成了优秀的人才,后来审固历任郡守,卫询历任御史、县令,他善于鉴别人物并予以提拔,大都像审、卫二人的事一样。当初,临菑侯曹植和杨俊关系很好。曹操还未确立太子,私下询问百官的意见。杨俊虽然分别谈出文帝、临菑侯才能资质上各自的优点,没有明确说出应该立谁,但赞美曹植的话更多些,文帝常常为此怨恨他。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县,因市场上没有繁荣安乐的景象,大怒,将杨俊逮捕入狱。尚书仆射尚书仆射司马宣王、常侍王象、荀纬都为杨俊求情,叩头出血,文帝仍不肯赦免。杨俊说:“我知罪了。”于是自杀。众人都因为他死得冤枉而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