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高考改革时间表
-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
2020年,实施新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
-
2021年,实施新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 “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 “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二、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转换分的计算?
在福建省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这2门科目采用原始分计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则采用等级转换赋分,等级转换具体规则如下——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原始分满分各为1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每科在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分的赋分起点,等级转换分满分为100分。
√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
√将A至E等5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个分数区间,得出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每科计算等级转换的考生人数即转换基数,具体为实际参加该科目考试的人数,不含因违纪作弊被取消该科成绩的考生。
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这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生群体不同、试卷难度不同,使得其考试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赋分,本质是等位次分数转换,使得选考不同科目的考生的成绩具有可加性,进而在总体水平上衡量考生的实力,实现在总体水平上的排序。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等比例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转换分(转换后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赋分或分数转换步骤为:
01、第一步:依据原始分确定所在的等级
依据实考成绩排序,确定各等级两极的分数。如,某学科考试成绩前15%考生的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为83分,则该科A等级的实考分数区间为【83,99】,某考生的该学科原始分为86分,则所在的等级为A等。同样可得B等级的实考分数区间,由此确定各原始分对应的等级。
02、第二步:根据各等级转换后分数区间对应表确定转换后分数区间
附:各等级转换后分数区间(赋分区间)对应表。
03、依据等比例换算原则换算成绩,得到等级转换分
一般地,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转换后的分数:
若某考生原始分正好是某等级原始分区间的上限或下限时,则不需要按公式计算,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上限或下限分数即为该考生转化后的分数。
例1——
例2——
假设某考生某学科的原始分为85分。该科A等级的实考分数区间为[85,97],A等级的转换区间分数为[86,100]。由于该考生的原始分正好为A等级实考分数区间[85,97]的下限,因此,该考生转换后的等级转换分为86分。
例3——
可以看出,考生转换后的分数既与考生的原始分有关,也与考生所在等级的实考分数区间有关,即与该等级的最高分、最低分有关。
按照上述换算方法,可以计算出每个考生4门选择性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的等级转换分。
等级转换分有效地克服了由于考生群体不同、试卷难度不同,使得其考试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的问题,等级转换分有效真实公平地反映了考生个体在全体考生中的位次,将它们计入高考总成绩是合理的。
三、各学科对应的大学专业类别
新高考3+1+2”模式下选专业要怎么选? 我们可以看下各学科对应的大学专业类别——
另外,根据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2020年选科要求可知,同济大学 等上海高校 招生专业的具体选科要求如下, 给大家做参考——
2.上海大学
3.华东理工大学
4.东华大学
5.华东师范大学
6.上海师范大学
四、新高考改革下,你该如何应对?
对于同学们来讲,“新高考”的来临无疑让高考变得更为人性化,自由化,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来选取自己所喜欢的学科,充分尊重每一名考生的意愿。
-
从长远讲—— 学生高中阶段就要开始考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了;
-
从短期讲—— 选什么科目,直接影响到考生高考后所能报考的高校和专业。
所以,如果说理科较强的同学,肯定是选择物理更有竞争力,且在专业上选择面更广,在两门选考学科上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擅长、最能得分的,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更具竞争力。 建议大家尽早确定自己的选科组合,并有针对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