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志愿传奇

高考倒计时36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一一太宰治

您所在的位置: 新考网(原中国大学在线)>>香港中文大学 > 正文内容

香港中文大学概况

作者:  时间: 2017-04-16

 

研究型综合大学  卓越教研成就

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高瞻远瞩的研究型综合大学,成立于1963年10月17日,是政府根据第一份「富尔敦报告书」的建议,将三所文理书院─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及联合书院合并组成。

中大现时有四间成员书院,包括崇基学院、新亚书院、联合书院,及逸夫书院,在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及和声书院,部分新书院采用「全宿共膳」,进一步发挥书院制的独特优势,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中文大学多年来朝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方向迈进。创校之初,就成立了研究院和三个研究所,并鼓励教员积极从事学术研究,足见其对发展和创造知识的重视。中文大学又不断推出新学科、新课程,以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于1977成立的医学院、1991年开办的建筑学系和工程学院、2005年成立的法律学院,都是大学发展的新里程碑。

大学设有文学、工商管理学、教育、工程学、法律学院医学理学及社会科学八个学院共61个学系。现时中文大学提共的课程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其中不少学科于推出时更属香港首创。现有本科及研究生20,000名。

 

   

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

中文大学建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当时在港的中国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不过,这并没有局限中文大学以后走向国际学府的发展。中文大学创校之初主张「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致力成为一所国际性的大学、一所中国人的大学,并期望学生兼通中英语文、了解东西方的传统,有效地履行沟通中西文化之使命。

故此自创立之始,即提出「双文化」、「双语言」的教育政策。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吸引了不少世界知名的学者来访讲学或任教。现时中文大学近千名教师中有不少国际知名的学者,如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理斯爵士、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植物学权威胡秀英教授、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及首位华人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教授等。很多教师的教學及科研成就均获國际學術界肯定。

中文大学多位教授皆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化学系麦松威教授、黄乃正教授、吴奇教授,防疫研究中心孔祥复教授及外科学系刘允怡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系辛世文教授及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徐扬生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大学更经常邀请享誉国际的学者来校讲学及参与学术研究合作,以加强本港与国际一流学者的交流。历年来,全球多位著名学者,及在不同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曾就不同学术或专业范畴在中文大学发表演说。过去一年曾到访的嘉宾包括:法国驻港总领事戴博先生、大韩民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赵焕复先生、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先生、日本驻香港总领事佐藤重和先生、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罗伯特.尼科威教授、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博士、苏格兰阿伯丁大学校监、前香港总督卫奕信勋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教授、费尔普斯教授、蒙代尔教授、谢林教授等。


加入家长群

QQ扫一扫,加入家长群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关注抖音号

抖音扫一扫,立即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