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3年后改为中国纺织总会)的高校有8所,也被业界称为“八大纺院”。1998年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这些院校分别划归教育部或地方。与此同时,原纺织系统的高校纷纷更名,2017年分别有三所学校跻身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纺织工业建设的需要,纺织工业部征得教育部同意,委托华纺局将上海几所纺织院系调整组合,建立一所新型的纺织学院。、
纺织工业部于1951年6月2日批准华纺局建院计划,以交通大学纺织系、私立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等3所院系合并为基础,建立一所新的纺织工学院,定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2017年东华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纺织科学与工程。
知名校友(学界)
◆
◆
回顾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家李培根】
程正迪: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曾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1991)、美国物理学会JOHN H. DILLON奖章(1995)、北美热分析学 METTLER-TOLEDO奖(1999)等多项奖励。现为AKRON大学Robert C. Musson & Trustees 讲座教授和高分子科学系主任、《Polymer》杂志北美资深主编、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家。1987年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华中工学院工作。
周翔: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东华大学前身)染化系。先后任中国纺织大学化学工程系副主任、主任、中国纺织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俞建勇:东华大学纺织材料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责任人,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梅自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工程科技专家。国家纺织工业局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工,兼任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何鸣元:中科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 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毛学荣:英国Strathclyde 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随机分析专家,纽约科学学会院士,苏格兰科学院院士, 1982年获得中国纺织大学(现为东华大学)硕士学位。
周立功:毕业于东华大学自动化及计算机系,高级工程师,中国单片机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大学讲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嵌入式系统与现场总线。目前正在从事80C51、ARM与Nios II等软核SoC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11月创办了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除担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之外,还继续从事实际的技术开发工作并任首席系统设计师和软件架构师,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推广及其产业化工作。
朱晓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获中国纺织大学电气自动化学士和工业管理硕士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及兼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国际管理学会(IAM)会员。
何吉欢: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应用力学学科研究员、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荣获首届“科学前沿——中国卓越研究奖”。
李新贵:东华大学材料85研究生毕业,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199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为同济大学材料化学所所长,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
周永元:1958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原华东纺织工学院副院长,中国纺织大学副校长和校长。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起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纺织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上海服饰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邱冠雄:1962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曾任天津纺织工学院院长、天津工业大学校长。
丁晓东: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博士,教授。1986年8月至1988年7月攻读于中国纺织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曾兼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产学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实验室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电路设计竞赛上海组委会副主任等职。
徐佩莉:浙江绍兴人,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1977年1月 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机械系化纤自动化及自动装置专业。现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女性人才研究中心主任。
天津纺织工学院原名河北纺织工学院,是1958年以天津大学纺织系为主体组建成立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国早期从事纺织高等教育的著名专家张汉文、张朵山教授等曾在我校任教和担任领导工作。1964年隶属纺织工业部,1968年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1998年由中央部委划转地方,以地方管理为主。2000年4月由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天津工业大学。2017年天津工业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纺织科学与工程。
北京纺织工学院,学校始建于1959年,1961年改名为北京化纤工学院,1987年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原隶属于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北京市为主管理。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以服装命名,艺工为主,艺、工、经、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苏州丝绸工学院的前身是1903史量才先生创办的上海私立女子蚕业学堂。后经过几次调整,1960年定名为苏州丝绸工学院,归纺织工业部领导,院址在苏州市相门外(即现苏州大学北区地址),第一任院长为郑辟疆。1997年并入苏州大学。2017年苏州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安工程大学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1937年扩建为纺织工程系,曾先后隶属于西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和西北轻工业学院等。1978年在纺织工程系基础上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是纺织工业部直属三大高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之一;学校有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纺织高等教育学专家,姚穆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1998年划转为国家和陕西省共建,2001年更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普通高等学校。、
前身为: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但始终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1月,学校隶属关系改由纺织工业部(后为纺织总会)领导;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学校历史溯源于1958年成立的武汉纺织学院、湖北轻工业学校。后在艰难奋进中几经调整,经历了1978年兴建武汉纺织工学院(隶属于国家纺织工业部,1998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后划转为中央与湖北省共建);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由于改为纺织大学后,虽然成为国内唯一一个以“纺织”命名的大学,但是近年来招生一直不乐观,一听到纺织两个字,所有人都止步了,主要是名字不高大上,”2017年湖北省计划: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新湖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
学校建于1955年,前身是“榆次纺织机械工业学校”。1957年,学校迁往郑州市,更名为“郑州纺织机械制造学校”。1958年,学校划归河南省管理,省政府根据河南纺织行业发展的需要,将学校改建为“河南纺织机械学院”,实行本科、中专并存。1959年,全国院校调整,学校恢复“郑州纺织机械制造学校”校名,仍归纺织工业部管理。1959年,青岛纺织干校电机专业并入学校,学校改称“郑州纺织机电学校”。1960年,纺织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学校更名为“郑州纺织机械学院”,再次升格为本科院校。1987年,学校升格为“郑州纺织工学院”,成为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