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学校坐落在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阜阳。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是老庄文化发源地、管鲍故里、三曹故乡,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有着“百亿粮仓、颍淮善郡、书法名城、生态水城”的美誉。学校毗邻古颍州西湖,汇千里长淮锦绣,聚三清贯颍灵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达便捷,环境秀美怡人。
学校创办于1956年,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设立阜阳师范学院,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2009年启动研究生培养,2019年更名为阜阳师范大学,并获批为安徽省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05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建校60多年来,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应用型优势初步彰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省属地方高校,先后向社会输送17万余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赢得广泛赞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被誉为“皖北地区基础教育的摇篮、人才培养的基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文化建设的窗口”。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在校本科生21196人、研究生746人,占地114.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6.23万平方米。学校设置 17个教学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拥有72个本科专业,涵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学位立项建设点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学校现有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生物学”1个省级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学前教育、生物科学等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1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建有环境激素与生殖发育、环境污染物降解与监测等2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功能性果饮生态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抗衰老中草药、生物质转化与污染防控等3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胚胎发育与生殖调节、区域物流规划与现代物流工程、信息功能材料结构与器件等3个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中心、农民工研究中心、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等3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生物标本馆被认定为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图书馆荣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称号。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01.7万元,纸质图书207.67万册,拥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库等41个中外网络资源数据库以及皖北文化研究专题数据库、农民工研究专题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83人,94%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其中博士占比27%;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77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7人;拥有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安徽省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津贴、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安徽省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等86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89人。聘请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院士,中国科学院陈国良院士、方维海院士等兼职教师109人。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五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4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684项,横向合作项目324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4项,2021年学校教师获首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642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1128篇,获国家授权专利642项;出版著作208部。主办出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阜阳师大报》《安徽基础教育》。
学校不断彰显实践育人特色,着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五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921项,省级学科竞赛奖励4240项,位列《2017至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TOP300)》第205位、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Top20)第18位;学生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79项,其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20项。毕业生角色转换快、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社会满意度高
中国语言文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生物学
化学
工商管理
奖学金设置
我校为支持、表彰和鼓励贫困、优秀学生而资助的奖励项目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专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自胜奖学金”、“倪氏助学金”、“淮都奖学金”、“弘大奖学金”、“西部励志奖学金”、 “建行助学金”、“考研及专业竞赛奖励”等。
困难生资助办法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教育厅等有关文件精神,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阜阳师范学院对在校大学生实行“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政策,并为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设立“绿色通道”。相关政策如下:
1.奖:是指政府、学校和社会机构为支持、表彰和鼓励贫困、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各种奖助政策。我校为支持、表彰和鼓励贫困、优秀学生而资助的奖励项目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专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自胜奖学金”、“倪氏助学金”、“淮都奖学金”、“弘大奖学金”、“西部励志奖学金”、 “建行助学金”、“考研及专业竞赛奖励”等。
2.贷:是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目前安徽籍学生可以办理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其他省份学生可办理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请咨询本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市、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3.助:是指我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环境维护、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等方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岗位,让他们通过勤工助学方式,获取一定的报酬。
4.补:是指我校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开展困难学生“临时生活补助”、“孤、残学生生活补助”、“ 困难学生考研补助”、“司法考试学生补助”、“送暖衣”、“双困生求职补贴”等多项资助工作,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5.减:是指按照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须有乡、县民政部门提供的证明材料),学校给予其减免一定的学费。
6.绿色通道:是指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未及时办理助学贷款或货款未及时到帐的可先入学,然后根据调查、了解、核实的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资助措施,确保每一位困难新生顺利入学。
学生宿舍
学生公寓住宿标准基本为6-8人间,500-800元/年,按实际入住的公寓楼结算,宿舍内装有空调。食堂
学校两个校区共4个大型学生食堂,食堂中全国各地特色菜肴和主食种类齐全,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