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校两地(北京、克拉玛依),北京昌平校区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军都山南麓,北京校区校园占地面积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校园占地面积7000余亩。学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经过67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根据ESI最新数据,学校有5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分别是Chemistry(化学)、Engineering(工程学)、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Geosciences(地球科学)和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实施了“攀登计划”、“提升计划”和“培育计划”,分别建设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石油石化优势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基础支撑学科,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二十余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074人、硕士研究生5945人、博士研究生1543人、留学生702人,在校生总数1.6万余人。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99人,其中教授268人,副教授389人,学术型博士生导师341人,工程博士生导师13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3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5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2018年,2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通过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选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两条快速成长通道,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学校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分室以及23个省部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和18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室。石油石化学科研究领域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三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67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共1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5项;获得省部级及社会力量科技奖283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173项。国家级奖励数在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均排名第10,在2017年全国高校通用项目中排名第7。
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与五大石油公司签署了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先后与144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特别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现有近76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设置企业奖助学金;13家石油石化企业在校建立了育才厅;与40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在202家石油石化企业设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联合培养基地;在103家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在69家石油石化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克拉玛依市联合建立克拉玛依工程师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联合建立北京工程师学院,着力实施本科卓越计划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迈出了新步伐。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学校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70多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关系。与国外大学或公司联合建设了13个国际联合研究机构,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联合建立了孔子学院。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世界能源领域高校合作组织——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成员包括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17个国家的31所能源领域高校。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外高校、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2017年学校入选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入选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项目。2019年在全国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中首批获批“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和“中非友谊”中国政府奖学金进修生培训项目。
学校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中石大精神,是中石大文化的精髓。2014年,获得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提名奖。
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中国石油大学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向着“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创新计划实验班
2007 年设立;每年从全校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90 人组成,单独设置培养方案,加强数理基础,配备导师指导学习和科研活动,利用学校优势资源,进行小班授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前开设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创新计划实验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采用“3+1”培养模式,3 年校内基础课程学习,1 年校外企业或相关机构学习;开设专业:石油工程、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石油与天然工程
石油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地质工程
市场营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应用化学
地质工程
工程力学
土地资源管理
勘察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
地质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物理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学工程与技术
机械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力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化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化学
地质学
力学
机械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化学工程与技术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哲学
应用经济学
法学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体育学
外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
统计学
光学工程
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测绘科学与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
工商管理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地质学
机械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安全科学与工程
化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力学
收费标准
我校校本部按北京市物价局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收费标准,向学生收取学费。
招生专业学费标准:(1)地质类(含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地球物理学类(含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海洋油气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英语专业为5500元/(生·学年);(2)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数学类(含数字与应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专业为5200元/(生·学年);(3)经济学类(含能源经济、金融学)、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5000元/(生·学年)。预科生预科阶段学费为5000元/(生·学年)。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前学费统一按大类最低学费标准的专业收取,分流后按实际专业学费标准执行。
我校克拉玛依校区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物价管理部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等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向学生收取学费。
招生专业学费标准:(1)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计算机类(含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类(含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统计学专业均为3500元/(生·学年);(2)俄语、英语专业为3800元/(生·学年);(3)会计学、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专业为3200元/(生·学年)。
奖学金设置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建立起“奖、助、贷、勤、免、补、偿”等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同时努力提高资助力度,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与中国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应贷尽贷”。此外,学校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6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每年发放助学金金额700余万元。
一、奖、助学金
1. 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
(1)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学生奖学金和相关单位资助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获奖比例分别为本科生参评人数的6%、13%和23%,金额分别为2000、1000和500元。
(2)单项奖学金:
① 科技创新奖学金
② 文体活动优秀奖学金
③ 社会实践奖学金
④ 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⑤ 优秀青年志愿者奖学金
⑥ 学习进步奖学金
⑦ 励志奖学金等
2. 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奖助学金:
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定向就业奖学金和助学金五类。具体奖助学金名称和标准详见下表。2019年全校37.69%的本科生获得奖学金,平均获奖金额1700余元,全校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全覆盖,人均资助2000余元。此外,相关学院还设有多项奖助学金。
二、国家助学贷款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我校已积极开展助学贷款工作,用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及其部分生活费,以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
我校自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本着“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导向”的工作理念,坚持做到四个主动:主动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主动加强对学生的贷款指导,主动与经办银行配合,主动承担高等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按照“应贷尽贷”的原则,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校园地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并通过贷前优服务、贷中重教育、贷后强管理等举措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建立起“奖、助、贷、勤、免、补、偿”等有机结合的资助体系,同时努力提高资助力度,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与中国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应贷尽贷”。此外,学校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6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每年发放助学金金额700余万元。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未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学生宿舍
学校统一将学生安排在大学生公寓住宿,随机分配四人间或六人间,每个人的独立区域面积一致,上床下桌,并配有衣柜、书柜、座椅等必备的生活学习家具。
食堂
石大餐饮服务形成了突出学生伙食,坚持特色经营,多档次、多方式的格局,基本伙食、风味餐厅、西餐厅等供餐方式,每天有近百个正餐品种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方便的餐饮服务。
平均伙食标准
早餐3-5元左右,午餐、晚餐1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