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管、文、理、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55年,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8年学校划转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学校分南区、北区和西区三个教学区,共占地1610亩,建筑面积66.28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0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506人,博士学位的教师261人。学校有20个教学部门,198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开设56个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目前共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17门河南省精品课程;3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5个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学校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在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校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其中,纺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七名,该学科承担2项河南省重大公益项目,高效节能棉纺精梳机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获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1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横向科研项目115项,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院合作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5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4件;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00余篇。
学校获批组建了河南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园内入驻多家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习实训条件。学校长期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强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使学生具备在某个专门领域从事开拓性思维和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学校还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制定了不同的创新培养目标和方案。通过长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学生荣获国际和国内的各种学科竞赛奖100多项。学校特别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还在校外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基地,200多个就业基地。
由于办学成绩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被相关权威部门评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合作办学的项目;采用“2+2”模式,即在国内学习二年,在国外合作院校学习两年; 修完规定学分后,同时获得双方的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开设专业:轻工纺织类、市场营销、会计学、艺术类等。
纺织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自动化
应用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机械工程
信号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纺织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设计学
奖学金设置
奖、助学金
国设奖学金
奖项 金额
国家奖学金 8000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
校设奖学金
奖项 金额
校长奖学金 10000元
学业奖学金 800-1800元
专项奖学金 100-1200元
社会奖学金
奖项 金额
纺织之光学生奖学金 8000元
维珍妮奖学金 4000元
镇泰奖学金 5000元
其他资助项目
项目 金额
国家助学贷款 8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 2000-4000元/年
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 2000-4000元/年
镇泰助学金 3000元/年
勤工助学 200-400元/月
临时困难补助 500-3000元/次
其它奖励措施
学校设有科技活动奖、学科竞赛奖、社会服务奖、文体竞赛奖、见义勇为奖、道德风尚奖,奖励100-1200元。
困难生资助办法
学生宿舍
标准宿舍(6人间),每个宿舍配备有空调。食堂
有各类食堂(含清真食堂)。平均伙食标准
高、中、低档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