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一中栗瑞丰
6月7日,2014年高考帷幕渐次拉开,语文卷率先揭开了神秘的盖头。
总体评价: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卷I)难度适中,格局稳定。试题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及理念,贴近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从试卷设置来看,题型有很多老朋友的面孔,看着让人感到心里踏实。试卷结构、知识点设置、材料性质、试卷长度乃至考试板块顺序与去年保持了相当大的承继关系。材料选择贴近生活,题目设置注重考生的阅读层次,测试目标明确。赋分合理,知识覆盖率比较高。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对中学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说来,今年考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正温和,避偏免怪
高考题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语文科目的考试,为高考的首场首科,今年的试题稳字当头,继续打“亲民牌”,给莘莘学子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力争使考生平稳考试,正常发挥,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在试题命制思路及整体架构上梯度合理,切合考生备考实际,从第1题概念的表述到第18题作文,让考生在熟悉的题型中进门,从人人欲吐之而后快的感觉中出门。试卷没有偏题怪题,题型设计成熟,答题基本可用常规解答思路完成。由此看出,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真可谓中规中矩,稳定压倒一切。
二、一朵忽变,不离其宗
今年高考试题中有几道题的变化非常惹眼,分别为第5、10、13、17题。第5题虽然也在文言文板块,也是选择题,但是变成了文言断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的语感。第10题虽然也是考查默写,也没有离开初高中必背篇目的范围,但是变成了根据情景提示填空默写,摒弃死记硬背,能力考查更加灵活。第13题虽然也是对考生成语掌握情况的考查,三句话三个空,哪一组填进去合适,更加综合动态地考查学生成语运用的能力。17题也算是图文转换题,但花样翻新,不仅要求读懂图示及关键词,还要用精准的语言表述出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都考查到了。由此看出,今年的高考题稳中渐变,稳中出新。考生并非能够闭着眼睛四平八稳、一路坦途地走到终点,而是走一段直路来一个拐弯,走一段平路来一个沟坎,有惊无险,局面又在掌控之中。这些题看起来面貌较新,但也有似曾相识之感,就其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和能力来说,没有超出考生所熟悉的范围,万变不离其宗。
三、深谙太极,柔中带刚
今年考题跟往年一样,总体不算难。在难度控制上应该说火候拿捏得相当可以。从首场考完后,考生面容平静、眉宇间甚至略带欣喜就能看出。但是,也同往年一样,语文卷是一块人人觉得好啃、却难以啃干净的骨头。语文考题虽无人恨,但却“总有憾”。设计上有创新的题型固然不会轻易拿满分,即使是老题型也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储备。小阅读、实用文本类阅读入口设计容易,设问逐渐加深,有利于考生从容解题,渐次拿分,体现良好的梯度。作文有一个貌似容易的切入口,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不至哑口,但能否说好、说透、说出新意,思想站位能有多高,文字表达功夫能有多强,写出的文字有无章法,还得另当别论。总之,命题者仿佛深谙太极功夫,看似柔柔的一掌打来,实则力道遒劲,想抵挡几下过几招,容易;想招招占先,回回取胜,难。
总之,试卷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语文能力。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色彩,显示出在国学热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对学生纯正语文趣味的考查,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同时又兼容并包,以开放的姿态关注世界文化,气势磅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辉光,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