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3600多人,其中本科学生近2800人,硕士研究生近1000多人,博士研究生60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23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上海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4人,“长江学者”1人,“东方学者”4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30多人、副教授50余人,专任教师近200人。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实验中心。
学院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各1个,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工程硕士点和2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学院现有10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教学科研并重,历年来获得重大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近60项。近年来年均科研经费2000 万元以上,获得或完成863项目、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多项。获得多项国家级、上海市级精品课程和教学成果奖。
学院努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爱尔兰、爱沙尼亚和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每年选送部分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
2013年在上海市招生专业名称:电子电气信息类(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10个专业)
2013年在外省市招生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类(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10个专业)
专业介绍
光电信息技术是21世纪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我院的强项专业,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带头人是庄松林院士;本专业所涉及学科“光学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我校也是教育部该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单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共36名,其中,院士1名,长江学者1名,东方学者1名,教授12名(博导9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31名。专业科技力量强大,仪器设备先进。历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863”高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横向科技协作等百余项科研任务,并获得多项国家、教育部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学习电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工程光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激光原理及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光电子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原理与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纤通信、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电子技术基础以及有关数理基础和工程基础方面的课程。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就业选择余地大,可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信息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从事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光通信工程与技术、生物医疗仪器、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及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薄膜晶体管、液晶平面显示器及大屏幕平板显示器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综合计算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等诸多学科技术的宽口径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工业企业电气系统的开发、信息处理及管理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部件与系统结合的特色。学生在本专业将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备电气工程师的基本素质。本专业特别重视外语和计算机软、硬件能力的培养,在校学习期间将获得系统的工程师实践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开发、技术应用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城市轨道车辆及牵引控制、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基础等。
就业方向
可到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城轨交通、商业金融等诸多行业从事电气工程系统的开发和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是综合电路与电子技术、信号系统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技术的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培养电子信息系统软硬件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以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为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将在电子工程、信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上打下良好基础,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能力,具备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技术开发与研究的能力。可从事信息系统与装备、金融与商贸系统自动化、现代工业信息与自动化、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图文信息处理与识别、光电信息及光通讯、信息系统网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等方面设计及应用工作。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获取技术、测控电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工程网络、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商业金融等各个行业。在电路与电子设计、信息工程、金融与商贸、机电控制、通信技术、图文处理、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本专业以检测与控制理论、电子学、光学为基础,结合计算机、通信、精密机械及计量技术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博学的、综合性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重点学习检测技术的同时,还学习测控仪器仪表与系统的设计方法,进行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仪表应用的训练。主要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技术研究、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制造、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系统集成、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学院于1958年开始设立“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本专业毕业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而且具有很强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主要课程
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原理,测控电路,测控装置结构设计,传感器技术,工程光学,自动检测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控制仪表与装置,过程控制系统,信息工程网络,工程测试技术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力、电子、通信、家电、化工、食品、轻工、冶金、仪表、医疗、汽车、金融等行业从事自动化仪表、智能化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精密仪器仪表的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和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计量检测、软硬件设计、科研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智能科学技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基础,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应用为目标,是一个引领未来的交叉学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以智能科学理论为基础,受到智能信息获取与处理、智能决策与控制、智能系统、智能工程等方面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的学习、训练、实践和培养。并注重智能系统集成、智能检测及智能仪表等的设计、研发与应用;兼具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网络、数字内容处理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方面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考虑对学生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之能适应智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与认知)、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信息融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智能系统集成、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实践课程包括基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三部分,涉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就业方向
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现代信息社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智能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可到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学校等从事该专业领域的设计、开发、研制、应用、维护、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气、机械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的鲜明特点。本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为原则优化培养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以专业选修课的模块化教育建立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研结合”为模式进一步改革实验方式和深化课程实践,是一个专业特色鲜明、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得当、教学实践环节扎实的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比例50%,获博士学位比例86%。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和普及双语教学,提倡用英语学专业,用专业促进英语提高,提高就业率和深造的机会。重视实践教学,建设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主要培养掌握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技术,适合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控制、电气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方面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工程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
理论课程主要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双语)、现代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过程控制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Matlab及系统仿真、LabView、PLC技术及电气控制等。
实践课程包括基本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三部分,涉及实验课程、工程实训、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
就业方向
本专业有广泛的、很好的就业前景,在就业竞争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学生毕业后可到设计院、科研院所和企业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研究工作;可到企事业单位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调试、维护、优化、管理和销售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电路与系统领域基础理论扎实、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也能够在光电子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微积分、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设计、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微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型传感器与微光机电系统、电子封装原理与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就业方向
可到科研院所、工业企业和其他各应用行业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器件及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等工作,也可从事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和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各相关行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受到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3级(偏硬),具有熟练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能力。
主要课程
微积分、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路、模拟与数字电子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光纤通信技术、微波与天线、传输与交换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通信行业内各企业或研究机构中从事通信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通信系统的建立与维护以及通信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其他相关行业或政府机构中从事通信技术应用、通信器材或系统的销售以及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介绍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网络工程技术、网络通讯协议和网络运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型网络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工程中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信息安全、网络测试与性能分析、网络管理等相关知识,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等,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与网络有关的法规,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动态。能够从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和集成;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安全等工作。
本专业不招收色盲。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设计、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Internet 协议、路由与交换技术、信号与系统、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数据库原理、高速网络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测试与性能评价、宽带网络技术、传感网与物联网技术、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内企业从事有关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在网络集成公司从事网络规划设计、性能测试与评估、技术支持等工作;在各类需要计算机网络的单位从事网络运维与服务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学科,其应用已遍及人类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有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设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这两个方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就业方向上有所不同。
计算机工程方向
专业介绍
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在信息的获取、网络信息传递、存储与处理、数据表达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信息技术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工程与技术研究、互联网应用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接口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分布式开发技术、软件协同设计、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计算机系统开发、复杂应用软件设计、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多媒体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控制和基于计算的工程应用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方向
专业介绍
基于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软件设计、开发与实施能力、掌握软件管理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通过本专业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成为具有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软件开发和管理技术、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从事软件项目运作、软件系统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建模开发技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软件过程管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软件协同设计。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计算机软件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控制、软件系统维护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也可以在各高校、科研机构、大型组织与企业从事软件研究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