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点。学院拥有价值约上千万的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分布于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研究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到3200平方米。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人,博士(含博士后)22人,硕士26人。先后有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奖和最佳教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主持北京市、学校等多项教改项目;出版教材25余部,其中有两本教材获“北京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优秀教材二等奖”。
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973” 基金项目、国家“86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其中“计算机数据库及文字处理技术在少数民族语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共发表400多篇论文,其中有近200篇被SCI和EI检索。
良好的师资条件、实验和教学环境(特别是学院的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以及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在大学生电子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外语竞赛中曾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北京市一等奖、二等奖。在校学生962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和通信是应用性强、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我院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领域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院自创建以来,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学生创新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厚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创建具有民族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人,博士(含博士后)22人,硕士26人。先后有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奖和最佳教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主持北京市、学校等多项教改项目;出版教材25余部,其中有两本教材获“北京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优秀教材二等奖”。
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973” 基金项目、国家“86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其中“计算机数据库及文字处理技术在少数民族语文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民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共发表400多篇论文,其中有近200篇被SCI和EI检索。
良好的师资条件、实验和教学环境(特别是学院的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以及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少数民族语言分中心)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在大学生电子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外语竞赛中曾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北京市一等奖、二等奖。在校学生962人,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计算机、自动化、电子和通信是应用性强、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我院毕业生有广阔的就业领域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学院自创建以来,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学生创新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具有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厚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创建具有民族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全国电子大赛获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