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解析】
试卷结构及题型符合今年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要求。必考模块试题就知识点分布来看,突出了对物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平稳,多以常规题为主,总体难度不大;有些题目(如25题)对学生综合能力有一定要求,学生得满分不易。选考的三个模块试题也考查的是主干知识,试题难度基本均等,较易得分。试题可以说既面向广大学生,又有一定的区分度。但由于多数学生目前训练较少,还不太适应综合考试形式,以致考场上时间安排不合理,所以要得到高分是有一定难度的。
【备考建议】
1.立足课本,注重探究实验及创新能力培养。
⑴认真阅读教材,根据今年《考试大纲》要求,在课本中落实考点。要做好基本知识上的“查漏补阙”工作,切忌脱离课本,过分依靠复习资料。特别是对选修模块的复习更要立足课本。
⑵对学习中形成的一些结论以及一些典型问题的解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达到熟能生巧。
⑶熟悉大纲所要求的课本探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提升。
物理实验题目设计一般都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探究实验,往往又比课本中的探究实验有所提升和变化,同时加强了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每个课本探究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等,重视基本仪器(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在高考前每个实验最好能自己动手做一做。同时要重视实验探究的创新能力培养。此外,结合以前所做过的实验探究题复习实验,提高复习的效率,也便于知识的迁移和课本探究实验的拓展。
2.培养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做练习回避偏、难、怪题。
如在求解一个力学题时,应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和画出受力示意图,然后再求解;在对物理过程和状态进行分析时,最好能画出过程、状态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进行矢量运算时,要先规定出正方向等。
在最后阶段考生要做比较多的练习题。训练中要以“中档题”为主,回避偏、难、怪题。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可见,没有偏、难、怪和情景特别复杂的题目出现。因此,对不适应新课标高考要求的题目应大胆放弃。为了减少失误,避免在练习中出现雷同的错误,每次练习后要找出出错的原因,在错误的旁边加以批注,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对每次的模拟考试要认真反思。每次模拟考试后,要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对某一知识点、某一节、某一章去联想,回忆自己做过什么样的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对典型题应注意什么,答题时自己错在哪里?原因何在?在反思中,总结规律,体会新老问题的相似之处及区别,看到问题的本质,使新老问题能够融会贯通。
3.在模拟考试训练中提升能力,加强解题的规范化练习。
在综合训练阶段,为将所学到的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技能充分结合起来,要十分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与训练。在每次考试中要注意答题的格式,书写要规范、工整,减少粗心造成的丢分。对较难的计算题也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往下做也可以得到一些分。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来看,综合计算题(一般指压轴题,如这次的25题)一般都是分步设问的,且难度是逐渐递增的,所以只要认真分析,即使不能拿到全分,也会有一定的得分的。
4.时间分配要合理
通过平时考试加强定时训练,视个人实际把握答题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考场上时间安排合理,才有可能使自己会做的题拿上分,不至于考试结束后因为会做而没有时间做,使自己后悔不迭。
5.形成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考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每一个阶段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恰当地提出奋斗目标。目标不要太高,要自己跳起来能够得着,使自己在付出努力之后,能够不断地体会成功的喜悦,给自己不断地增强信心。对于偶然的失误,应理性对待,客观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下一步复习中增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就是要让自己形成紧张、活泼、自信、规范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状态,以正常、科学的心态进入高考,发挥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