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专业纵览首页

真志愿级差

1.什么是志愿分数级差?

志愿分数级差首次正式出自于教育部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关于《招生章程》主要内容的具体规定,其中有:“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接收非第一志墨膏生的分数级差、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这个“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在实际招生录取实践中,简称为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再简之为志愿分数级差或院校志愿级差,更简之为志愿级差或院校级差。那如何来界定其内涵及外延呢?笔者是这样认为的: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就是,在每两个连续相邻的院校志愿之间,由招生院校规定一个若干分数的级差差值或级差分数。当某考生如不符合第一志愿投档或录取条件时,则被减去所规定的若干分数的级差差值或级差分数后,或者是其具备招生院校规定的第二志愿投档资格后,即可进行第二志愿的投档,以备高校审查、录取或者退档。余下以此类推。通常更简之为志愿级差。[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一个完备的符合考生报考要求的院校志愿分数级差,应当具备以下7大条件,至少是前5大条件。即有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与否的前提条件;有以第一志愿什么作标准为基数(或其他规定)的必要条件;有唯一的若干分数的级差差值或级差分数的主体内容(条件);有在何范围内、何种情况下、何种投档形式要求的适用条件;有非第一志愿考生进档后确定专业的核心内容(条件),或者是附加条件;还有关于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比例或数量的补充条件;还有考生是否服从专业调剂的附加条件;或者是吸引非第一志愿考生的附送条件即优惠条件。

2.什么是真志愿级差?

真志愿级差就是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关于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规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也就是广大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一旦填报了这样的志愿级差,至少有一部分考生在第一志愿失误时,其非第一志愿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发挥一定的作用”是指符合志愿级差条件的考生均可以第二志愿进档排序,有待录取。至于能录取多少,那要看其录取比例是如何规定的,详见第十一章中准确把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的补充条件。

3.识别真志愿级差的方法。

如果要全面、准确地识别“真志愿级差”与“假志愿级差”,必须要完全掌握志愿级差的八大条件并准确加以运用,而如果只要大体地判定什么是“真志愿级差”与“假志愿级差”(其准确率也是非常高的,大约在95%以上),那就只需要掌握一个条件即可。哪个条件?即关于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与否”的前提条件。

(1)常见的志愿级差的2种前提条件。何为志愿分数级差的前提条件?就是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接收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更确切地说,在什么条件下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才发生效力、具有作用。解读招生章程,最常见的有以下2种:

①在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条件下,设立的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如中国政法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章程》中的相关规定:“第二十三条。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的情况下,第二志愿考生分数高出学校在当地提档线50分以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批准,学校可以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录取人数不超过学校在当地招生计划的5%,录取计划从学校在该地区招生计划中调剂解决,学校不另投招生计划。如果第一志愿考生不足,学校也可录取符合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

②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条件下,设立的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如中国××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章程》中的相关规定:“我校在提前批次和第一批次录取时,只有在第一学校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才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分数级差为50分,考生须服从所有专业的调剂。”

(2)识别真志愿级差的方法。一般性识别“真志愿级差”很简单,只要把握第一志愿考生生源充足中“生源充足”一个关键词就可,具体来说,就是只要高线在招生章程中关于志愿级差的规定是以第一志愿生源“充足”为前提条件的,那么大都直接可以认定为“真志愿级差”。因为第一志愿生源已充足,却还要招收非第一志愿考愿生源充足时,设定志愿分数级差招非第一志愿的高分生。那就必须要压缩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分数稍低的第一志愿考生,才能留出一定数量(或比例)来招非第一志愿高分考生,这样的“诚招”难道还不“真”吗?有这样、“真招”的高校还不是很多,需要认真加以把握。

上一篇: 真假志愿级差:什么是假志愿级差?

下一篇: 真假志愿级差:什么是“志愿优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