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平行志愿首页

(一)定位

高考志愿填报定位是一个基本问题,考生成绩与院校分数对应失之偏差、定位不准,为提高命中率选择录取分数远低于自己高考成绩的院校或选择自己高考成绩达不到的院校,都会产生录取结果不理想的后果。

实行平行志愿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但如果志愿填报不当,仍然存在风险,一是可能因为定位不准,志愿偏高或院校志愿之间缺乏合理梯度,考生档案投不出去;[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二是可能在投档的考生中排序靠后,成了投档比例1:1.05中的末尾,那就意味着他将无缘进入第一批志愿的后几所学校,最终被高校退档。进入等待征求志愿考生行列或直接落入第二批志愿的学校中去。

实行平行志愿模式,按照目前的投档方式,暂时还不能做到一档多投,只能一档一投。考生要尽量避免档无法投出或投档后又被退档的情况,这是平行志愿填报中最大的风险。

定位A或B志愿“稳一稳”,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并且以自己高考成绩报考把握性较大的院校,力求考生考成绩与院校分数的同一对应,适当地留有余地。

(二)调剂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一所大学进档考生的成绩相差不大,呈现分数“扁平化”的特点。在10~20分左右分数段中,一些热门专业或优势专业出现“扎堆”的可能性增大,专业选择匹配度有所下降。专业是否服从调剂,成为考生一旦失去选择喜欢的专业之后的一个现实命题。“专业服从调剂”,可能使分数缺乏竞争力的考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调剂到你原先不喜欢的专业担避免了退档的风险。[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专业不服从调剂”如分数不够,必然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你可能面临退档的风险。

定位A或B志愿“稳一稳”,即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并且以自己高考成绩报考把握性较大的院校,力求考生高考成绩与院校分数的同一对应,适当地留有余地。

 (三)学校与专业

学校与专业孰轻孰重,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如考生实力并非超群,对学校与专业的选择可以有三种策略:

1.首选院校,把专业置于其次并服从专业调剂;

2.首选专业,把学校置于其次;

3.院校专业同时兼顾,同进退一个层次。

选择第一种策略,不妨对院校的转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等政策、条件做一番了解,因为许多院校对于新生调整专业都有明确的规定,或者进校后有参加考试改变专业的机会,或者一学期(一学年)后有调整专业的比例等等, 慎重评估自己的实力,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选择第二种策略,需要对专业的前景做一番了解和评估,尽量选一些行业竞争力较强的专业,如电力、电信、金融、民航、海关、铁路等行业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对学校可以稍为忽略,不必苛求。选择第三种策略,走中庸之路,两者兼顾,同进同退。

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在选学校或选专业的博弈中,这一古老的历史难题将更为凸显,其原因有二:一是进档考生分数高度集中分数呈现扯扁平化”特点,同分考生增多,僧多粥少,专业的竞争比较激烈;二是进档考生的投档比例降低,一般在1:1.05之内,专业的匹配率也会降低。

(四)梯度

所谓梯度,一般指三种情况:第一,不同批次院校之内,高低排序;第二,同一批次院校由于历史地理、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社会认可度等多种因素,形成分数高低层次;第三,专业梯度,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这种分数高低的差异就是“专业梯度”,其本质是专业的冷热搭配。

实行平行志愿模式,录取过程中大多院校实行了“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考生,这就要求考生在填报中A、B、C、D之间要拉开适当梯度,即“梯阶式”的排列梯度,用通俗的话来说,A志愿要“冲一冲”、B志愿要“稳-稳”、C志愿要“保一保”、D志愿要“垫一垫”。[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A志愿填报的院校应该是“冲一冲”碰巧达线的,按平均分差均值预测的今年录取分数之上的5分~20分,B志愿填报的院校应该是“稳一稳”,有八九成把握的,按平均分均值预测的今年录取分数并以加权法修正后分数相对应的,C、D志愿填报的院校是“保一保”的,根据往年的经验,该是十拿九稳的,低于按平均分均值预测的今年录取分数5分一20分。A、B、C、D院校应当具有一定的不同层次覆盖面,保持适当的下降梯度(院校志愿梯度不必像传统志愿的20分一30分,可以适当拉开5分一10分之间梯度)。同一院校的专业梯度,除了保持下降梯度外,应注意根据院校的专业级差拉开各专业梯度,以厦门大学为例,2009年专级共计10分,即5、2、1、1,以考生甲为例,甲考生600分,第一专业志愿为会计学,第二专业志愿为金融学,第三志愿为财政学,第四专业为统计学,若第一专业会计学没有录取,则总分减去5分,同其余报考金融学的考生一起排序,若第二专业金融学没有录取,则再扣减2分,同第三专业财下学的考生一起排序,以下以此类推,扣到10分排序,所以要把专业级差的因素考虑在内进行排序。以提高投档命中率和性价比,最大限度地降低填报志愿的风险。

(五)流向

每一次高考的改革,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从标准分到原始分,从估分填报到知分填报,从传统志愿到平行志愿。从志愿优先到分数优先,生源异动必然会对录取分数线产生影响。。在平行志愿的模式中,生源流向会产生些变化呢?如何运用平均分差加权法来实现“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填报策略呢?笔者根据外省实施平行志愿的变化特点和对我省往年录取大量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做出研判:热门院校(热门城市、名牌大学、大小年院校、行业院校)录取分数普遍提高。

1.热门城市

因志愿的选择机会增加和比较乐观的填报心理,使以往受到“大小年“因素和传统志愿“博奕”色彩影响的向往热门城市的情感得以渲泄。如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青岛等沿海发达省份城市的院校填报的人会大量增加,必然促使处于热门城市的名校分数向上提升。

2.名牌大学

社会进入品牌时代,名牌大学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必然会引起许多考生的向往,优质资源的稀缺,必然引起许多考生的追捧,僧多粥少,供求关系的调整,促使这些院校录取分数提高。

3.行业院校

愈来愈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使得以就业为目标选择志愿的理念深入人心。填报志愿与毕业就业同步规划成为近年志愿填报的特点之一。行业特色院校历来颇受考生青睐,继法学类院校因准入门槛高,就业率偏低,录取分数趋降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经济类院校的热度有所降温。而工科类院校近几年方兴未艾,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名列前茅。[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截止2009年2月,我国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物流在内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经全部亮相。这一旨在保增长、促就业、推动产业整合与升级的庞大振兴计划将为中国GDP“保8”目标的实现增添强劲活力。与此同时,与十大产业相关的行业院校及电力、通讯、民航、海关、铁路等行业院校“水涨船高”,受到考生的青睐。生源流向会向这些行业(专业)聚集,供需关系结构的变化,自然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促进行业特色院校的录取分数进一步提高。

4.“大小年”院校

传统志愿模式下一些热门院校由于时常出现“断档”和“扎堆”的现象:生源的忽多忽少导致了院校录取分数的“大小年”问题,因为“大小年”产生的可变因素较多,浓厚的“博奕”色彩使得心理谨慎的考生望而却步。所以,以往一些大小年院校的录取平均分并非真正体现了院校的真实定位,具有一定“虚”的成分,或者呈现出来的分数往往偏低。实施平行志愿,从概率分布的角度来讲,在上线生源大于计划数的前提下,“断档”现象大大减少,“大小年”现也是逐渐减少,成绩的“扁平化”剔除了以往一些极端的因素,整体生源结构重心必然向上升高。所以,对待以往具有“大小年”现象的热门院校,务必从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填报时不妨留一点余地。[文章来源:中国大学在线]

上一篇: 考生填报平行志愿必须注意的四个不同

下一篇: 平行志愿如何投档?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