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考试范围:必修:必修1至5;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联袂(mèi) 鸟瞰(ɡǎn ) 脍炙人口(kuài) 一丘之貉 (gé)
B、绯闻(fēi) 皈依 (guī) 虎视眈眈 (dān) 好高骛远 (wù)
C、弹劾 (hé) 内讧 (hòng) 煊赫一时(xiān ) 戛然而止 (gá)
D.恪守 (kè) 酗酒 (xiōng ) 耳濡目染 (rú) 繁文缛节(rǔ)
答.B ( A.瞰kàn 貉hé C.煊xuān 戛jiá D.酗xù 缛r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各国游客在北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中国老百姓的热情,大家相敬如宾,京城处处洋溢着和谐、友好的气氛。
B、美国认为俄罗斯没有兑现从格鲁吉亚撤军的承诺,但是在如何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美欧却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C、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打破100米世界记录的消息传回国内,牙买加十室九空,人们纷纷走向街头庆祝。
D、今年秋季,安徽省教育厅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新举措。消息一经发布,大家相互转告,口耳相传。
答:B(A、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用于此错用对象。C、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户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于此不合语境。D、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往下传授(知识、经验、技艺等)。用于此望文生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我省在对口支援四川松潘重建中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灾区群众负责,尊重当地群众的意愿,合理规划,科学重建。
B、近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深爱他的祖国,决定辞职是为了避免不使国家发生分裂。
C、如何体会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课题。
D、2008年北京奥运会受到全世界的好评。但你可知道,赛事的运行和服务等工作都凝结着志愿们辛勤的劳动成果。
答:C(A成分残缺,应是“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灾区群众负责的态度”。B项否定失当,删去“不”。 D搭配不当,应为“凝结……汗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赏心悦目的,是旭日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 ; ,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 , ;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梦幻的烟月下,斑驳的树影中, !
探不完的深宅奇景,品不够的千古神韵。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
①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
②令人陶醉的,是正午的艳阳放射出道道金辉,
③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
④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
⑤心驰神曳的,是脉脉的斜晖将祖屋分明的棱角慢慢隐去
A、③⑤④②① B、①②⑤④③ C、②④⑤③① D、④②⑤①③
答:D(首先根据语段的排比句式的特点,其次注意语段的时间顺序,再此考虑语句内容上的照应,即可选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鸟巢”的抗震妙招
北京奥运会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由于形似鸟巢,因此被人们称为“鸟巢”。“鸟巢”跨度很大,钢梁包裹着主体育场,中间悬空,共能容纳9.1万观众观赏比赛。在汶川发生8.0级地震之后,“鸟巢”的抗震性能也就备受公众的关注。但专家告诉我们,“鸟巢”能抵御8级地震。
乌鸦是一种常见的鸟类,但是它的鸟巢可不简单。它会采集许多粗枝,边编织,边用泥粘土加固,直到做成一个盆状巢。当然,天然的鸟巢有繁有简,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凹底,这便于鸟蛋聚集在巢中央,使鸟蛋更安全,而且在孵化是温度不易流失。更重要的是,盆状的鸟巢在抵抗风雨和树枝的晃动方面也很有效。当大风吹到弧形的边缘时,强烈的气流会顺着边缘滑过,鸟巢承受的风力大大减弱了。鸟巢往往修建在三条甚至更多的树枝分叉的位置,树枝如同钢梁一样支撑了盆状的鸟巢。所以当鸟巢所在的大树晃动时,盆状的鸟巢比其他形状更难以倾覆。
我们知道,人类修建在地面上的大型建筑,都要向地下打坚固的地基,“鸟巢”也不例外,它的地基有效支撑了地面的建筑,类似于树干和树枝对天然鸟巢的支撑作用。只是人类所打的地基更深、更结实。然而,地震专家在借鉴天然鸟巢的基础上,又在自己的建筑中加了许多鸟类巢穴所没有的抗震技术。地震专家们知道,对于大型建筑来说,那种全部连为坚固整体的建筑并不是最抗震的,反而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位移的建筑,能够自行消耗掉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
首先,钢梁结构和包含观众席的的碗状看台是分离的,这个设计很科学,因为钢梁结构是钢铁材料,而看台是混凝土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如果联成一体,由于伸缩程度不同而相互拉扯,反而容易造成难于预料的破坏。另外,从世界范围内的地震经验来看,“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钢梁结构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层环绕一周,起到支撑的作用,还有一层专门支撑楼道,这些设计都使地震来时,场馆钢梁结构部分安然无恙。其次,碗状看台也分为8个独立的大单元,当地震来时每个单元都独立晃动,能够有效消减地震波的冲击力。
此外,在建筑的过程中,经过对安全问题的慎重考虑,设计师们取消了原来设计方案中的可伸缩顶棚,使得体育馆的抗震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由于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人员疏散可以在8分钟内完成。
所以,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鸟巢”体育馆仍然是非常安全的。
(选自2008年第8期《大科技》有删改)
5、根据文意,下列对“鸟巢”抗震设计的妙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鉴天然鸟巢的盆形和凹底结构,并在“鸟巢”的底部向地下打进更深更坚固的地基。
B、把钢梁结构和观众席的碗状看台实行分离建造,而不是让“鸟巢”全部联成一个整体。
C、钢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每层都有它的特定的功能。碗状的看台也分为独立的几大单元。
D、“鸟巢”取消了原设计中的可伸缩的顶棚,观众席每一层疏散通道都是独立的,没有交叉。
答:D(D项是从安全角度考虑设计的,并非“鸟巢”的抗震设计。)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然鸟巢往往建在分叉的树枝之间,再加上它的盆形结构,因此,鸟巢有很强的抵抗风雨和地震的能力。
B、不同建筑物之间可以适度位移,这样就能够消耗掉大量的地震波能量,因而更抗震。
“鸟巢”的设计体现了这一原理。
C、“鸟巢”的钢梁结构和看台实行分离设计,因此,“鸟巢”不是以整体来承受地震,而是不同部分分别承受地震。
D、“鸟巢”的钢梁结构异常坚固,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就算遭受了强烈地震冲击,“鸟巢”仍然会是安全的。
答:C(A“抵抗……地震的能力”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说“盆状的鸟巢在抵抗风雨和树枝的晃动方面也很有效”。B、“不同建筑物之间可以适度位移”的表述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不同部分可以分别适度位移的建筑”。D、“完全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说法过于肯定。原文说“应该可以抵御大地震的袭击”)
7、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鸟巢”容纳尽可能多的观众,因此“鸟巢”采用了这种跨度很大,钢梁包裹着主体育场,中间悬空的设计。
B、鸟类筑造的鸟巢盆形结构带给建筑师们有益的启示,再一次有力地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C、不同建筑材料在地震时的震动频率不一样,因此一些大型建筑可以把不同材料构成的部分独立开来,这样会更抗震。
D、从“鸟巢”的外形、结构、容量、建造过程等方面来看,“鸟巢”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宏伟、最具科技含量的建筑物。
答:C(A、强拉因果,前后分句缺乏必然的逻辑关系。B、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观点的推断条件。D、说法过于绝对,从文中也推断不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答:C(逼:接近,走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家人以肩舆相迎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答:B(B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C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却”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用来”)
10、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二
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文章第三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四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答:C(“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错误,与僧人的对答是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4分)
译:
(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3分)
译:
(3)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3分)
译::
答案:(1)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关键词“手”“羸”翻译正确各1分,“乃……耶”句式翻译正确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
(2)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
(省略句“故(树干)能伏匿其中”正确译出1分,关键词“相化”翻译正确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
(3)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
(关键词“镕银”“散绵”翻译正确各1分,整个句子大意正确1分)
参考译文: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就在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
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天下着雨,非常冷,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气直扑进屋,像要把房子夺去,一会儿功夫,屋内一片云雾迷蒙,两人对面坐着仅能听到声音,云气散后,步行到立雪台,台上有棵古松,根生长在东面,树干倒向西面,树冠朝着南方,穿进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长出来,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长,树干有十围粗,高度却不到二尺。其他松树像这样的很多,无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气更加稀薄,周围的山峰像儿孙拜见长辈一样俯伏着。
第二天,从立雪台左侧转弯走下来,经过百步云梯,路又断了,忽然见一块石头像大鳌鱼,张着巨口,不得已只好走进鱼口中,穿过鱼腹从鱼背上出来,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它和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对峙,天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达狮林寺住宿。趁太阳未落,又登上始信峰。始信峰有三座山峰,远看好像只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近前看才见另一座山峰躲在它们身后。始信峰既高又险,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顶,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和尚担心,用手拉住我。我笑着说:“掉下去也不要紧。”和尚问道:“为什么?”我说:“溪谷没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没有底,飘飘荡荡谁知道飘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找到活的办法。”和尚笑了起来。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把武器库中的武器仪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约有吃一顿饭的功夫,
像有一匹白绢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僧人高兴告诉我说:“这就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油脂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只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区别,不全是一模一样的。
初九日,从天柱峰转道下来,过白沙矼,到达云谷,家里的佣人们用轿子迎接我,这次共计步行五十多里路,进山一共七天。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鹤思太清
朱熹
孤鹤悲秋晚,凌风绝太清①。
一为栖苑客,空有叫群声。
矢矫千年质②,飘摇万里情。
九皋③无枉路,从遣碧云生。
注:朱熹: 南宋著名思想家。祖籍安徽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①太清:天空。②千年质:古代以鹤为长寿的仙禽,故此称千年质。③九皋:深远的水泽地。
(1) 简析“空有叫群声”中“空”字的妙处。
答:
答:、“空”字,写出了孤鹤徒然为失群呼鸣,突出了孤鹤孤独凄凉之极。(2分)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伤叹婉的情怀。(2分)
(2)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孤鹤”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描写了一只失群的仙鹤,被关入园林之中,虽有漂游万里的雄心,却不能展翅飞翔,(1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束缚,充分施展自己抱负的情怀,以及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这种理想的悲哀。(2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4) ,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
(7)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答:(1)纵一苇之所如 (2)枯松倒挂倚绝壁 (3)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东船西舫悄无言 (5)蓝田日暖玉生烟 (6)气吞万里如虎 (7)隔江犹唱后庭花
(8)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五、(22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童年的萤火虫
金翠华
有些在城市里长大的人,从来就没见过萤火虫。他们知道自然界还有一种昆虫叫萤火虫,是得益于“囊萤积雪”这个成语。然而,今年9月的一个晚上,萤火虫却悄然来到了我们的校园。我是在泽园宿舍的北山崖下看到的。野花和蔓草从山崖垂下来,夜风里依稀看见它们摇曳的倩影。月季花、迎春花、枣树、梨树、无花果树、石榴树……在山脚下簇拥着这座守望着校园的山崖,花草的清香沿着百卉路一直流溢到百卉广场,浸润着校园的每一条小路,祝福着活跃在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萤火虫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祝福的源头,点燃了它那美丽的小灯。
萤火虫的小灯生气盎然,绿晶晶的萤光,闪耀在黄褐色的腹尾,柔软的翅鞘,扇动着,托着这一盏小灯,在树丛花叶间穿行。温柔的绿光照着薄薄的翅鞘,照着翅鞘扇起的颤颤波纹,像撒落在夜河里的宝石,随着水流缓缓地、忽隐忽现地闪耀着,闪耀着,真是梦幻般的美丽。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秋夕》里的名句。我年轻的母亲吟诵这句诗的时候,手里握着的是大芭蕉扇,为我赶着蚊子,教我写“萤火虫”三个字。那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了。那时的小学生是背着黑色的石板上学的,写字用白色的石笔在石板上写,写满了可以擦去,只要不弄碎了,一块石板可以一直用下去。
买不起石板,母亲不知从哪里捡来一个破了的瓦盆,她用石头把破碎的棱角砸去,磨成了一个大瓦盘,又从河边淘洗了一袋沙子,把沙子倒在瓦盘里,用手抹平,这就是我的“石板”了。母亲为我的瓦盘和沙子做了一个漂亮的书包,还绣上“学习”两个字。 (http://www.51985211.com)
我很快就会写“萤火虫”三个字了,只是“虫”字写得不好看,沙子一塌,有些笔画就不清楚了,好像缺腿少脚的。可母亲还是笑着表扬我写得好。她说我写的萤火虫是提着灯笼在飞的萤火虫,不是爬在草丛里的。飞着的萤火虫你是看不清它的腿和脚的。
我遥远的童年啊,储存了母亲多少的激励和挚爱!正是这挚爱真诚的激励,伴随着我走过了人生的几多坎坷……
没有想到在这繁华都市的一隅,竟然会看到我童年的萤火虫,它寻找我,在时间的隧道里飞越了几十年,终于在这里找到了我。
小时候我曾问过妈妈萤火虫为什么要打着小灯笼飞?妈妈说,它在寻找那些丢失了的小孩。——我一下子钻到妈妈的怀里,哭着说:“妈妈,我不走丢,我不愿走丢。”妈妈搂着我,摩挲着我的头发,安慰我说:“小闺女不会走丢,一辈子都不会走丢。萤火虫知道小闺女不会走丢,它来看看你就放心地飞走了——你看,它打着灯笼找别的孩子了。”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迪奥金尼斯,大白天提着灯笼在雅典的大街小巷满处跑。当时的雅典,经济繁荣,人们的大部分时间消磨在会场、市集、运动场。人在物欲引诱、荣华富贵、权势财富的绵密攻击下,彻头彻尾地出卖了自己。迪奥金尼斯认为这是人生一件赔得最彻底的买卖。迪奥金尼斯是不是从萤火虫里得到启示,以至于他成了那个时代的萤火虫,提着小灯笼满街跑。有人问他找什么,“找人!我正在找人,人怎么都不见了呢?”他回答着继续满街跑着,提着他的小灯笼。
母亲曾告诉我,黑夜里走丢的孩子,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听到家人的呼喊:“你在哪里?”听到了呼喊,你要及时地回应:“我在这里!”家人顺着声音就能找到你。
“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多么亲切的声音,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沉下心来,我似乎都能听到这个声音,我就会信心百倍地回应:我在这里!
暑气即将消散的这个9月的晚上,我童年的萤火虫来到了校园。它美丽的小灯一往情深地闪耀着,它看到了我,我也看到了它,我在心里默念着:“我在这里,亲爱的,我在这里。我没有走丢。”它听到我的心声,它欣慰地扇动着轻柔的翅鞘,在我们的月季花前转了一圈,又悄然地飞进了黑色的夜幕。
萤火虫,我童年的萤火虫,正提着它的小灯笼在黑夜里飞翔着,寻找着。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4、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着怎样的作用?(6分)
答:
答:①点题,(1分)含蓄表达了“我”对母爱的感激,表明了“我”在物欲的社会中没有迷失自我(1分)。在文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1分)。②呼应文章的开头(1分),同时为下文内容的叙写做了铺垫(1分)。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15、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5分)
(1)“这是人生一件赔得最彻底的买卖”一句中“买卖”是什么意思?(2分)
答:
答:“买卖”指出卖了自己的尊严、自由、灵魂(1分)换取荣华富贵、权势名利(1分)。(或答:以丢失了人的本质、灵魂的代价去换取外在的物质。意思对即可)
(2)文章最后几个自然段多处写到“我在这里”,请问,“我在这里”有什么含意?(3分)
答:
答:“我在这里”的含意是指没有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出卖灵魂(3分)。(意思对即可)
16、通观全文,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萤火虫”这一形象在文中有着怎样的寓意? (5分)
答:
答:(1)母亲的形象:温柔、聪慧(1分);给予子女无限的关爱和激励(1分)。
(2)“萤火虫”不仅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是作者抒情言志的依托(1分),它象征母亲的关爱和激励(1分),也象征着照亮“我”人生道路的一盏明灯(1分)。
17、文章最后部分有两句话:“只要静下心来,就会听到家人的呼喊:‘你在哪里?’”“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沉下心来,我似乎都能听到这个声音”,你是如何理解“静下心来”“沉下心来”的?为什么说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请你对此进行探究。(6分)
答:
答:“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就是指在喧嚣芜杂的尘世中,不浮躁,不迷失人生的方向,耐得寂寞,超脱世俗物质层面,执着于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2分)。因为人很容易被外在的名利等所裹卷,很容易被物质所诱惑,人也就容易迷失自己的理想追求(2分),而对理想的追求是需要一个人付出极大的毅力和努力,需要一个人的信念和意志的支撑,如果没有耐得寂寞的超脱的人生态度,一个人也就很难做出常人难于做到的成绩(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不毁灭的背影
沈从文
“其为人也,温美如玉,外润而内贞”
“君子”在这个时代虽稀有难得,也就像是不切现实。惟把这几句作为佩弦先生①身后的题词,或许比起别的称赞更恰当具体。佩弦先生人如其文,可敬可爱处即在凡事平易而近人情,拙诚中有妩媚,外随和而内耿介,这种人格或性格的混和,在做人方面比做文章还重要。经传中称的圣贤,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话很难说。但历史中所称许的纯粹的君子,佩弦先生为人实已十分相近。
我认识佩弦先生和许多朋友一样,从读他的作品而起。先是读他的抒情长诗《毁灭》,其次读叙事散文《背影》。在诗歌散文方面,得把他的作品和俞平伯先生成就并提。作为比较讨论,使我明白代表“五四”初期两个北方作家:平伯先生如代表才华,佩弦先生实代表至性。记得《毁灭》在《小说月报》发表时,一般读者反应,都觉得是新诗空前的力作,文学研究会同仁也推许备至。惟从现代散文发展看全局,佩弦先生的叙事散文,能守住文学革命原则,文字明朗、朴素、亲切,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贡献特别大,影响特别深。在文学运动理论上,近二十年来有不断的修订,语不离宗,“普及”和“通俗”目标实属问题核心,真能理解问题重要性,又能把握题旨,从作品上加以试验、证实,且得到有持久性成就的,少数作家中,佩弦先生的工作,可算得出类拔萃。求通俗与普及,国语文学文字理想的标准是经济、准确和明朗,佩弦先生都若在不甚费力情形中运用自如,而得到极佳成果。一个伟大作家最基本的表现力,是用那个经济、准确、明朗文字叙事。这也就恰是近三十年有创造欲,新作家待培养、待注意、又照例疏忽的一点。正如作家的为人,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但是在一般人习惯前,却常常只注意到那个英雄气质而忽略了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提到这一点时,更让我们想起“佩弦先生的死去,不仅在文学方面损失重大,在文学教育方面损失更为重大”(冯友兰语)因为冯先生明白“教育”与“文运”同样实离不开“人”,必以人为本。文运的开辟荒芜,少不了一二冲锋陷阵的斗士,扶育生长,即必需一大群有耐心和韧性的人来从事。文学教育则更需要能持久以恒、兼容并包的人主持。佩弦先生伟大得平凡,从教育看远景,是惟有这种平凡作成一道新旧的桥梁,才能影响深远的。
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人特别看重性格。外表轮廓线条与人不同处何在,并不重要。最可贵的是品性的本质与心智的爱恶取舍方式。我觉得佩弦先生性格最特别处,是拙诚中的妩媚。他对事、对人、对文章,都有他自己的意见,凡事和而不同,然而差别可能极小。他也有些小小弱点,即调和折衷性,用到文学方面时,比如说用到鉴赏批评方面,便永远具教学上的见解,少独具肯定性。用到古典研究方面,便缺少专断议论,无创见创获。即用到文学写作,作风亦不免容易凝固于一定的风格上,三十年少变化,少新意。但这一切又似乎和他三十年主持文学教育有关。在清华、联大“委员制“习惯下任事太久,对所主持的一部门事务,必调和折衷方能进行,因之对个人工作为损失,对公家贡献就更多。熟人记忆中如尚记得联大时代常有人因同开一课,各不相下,僵持如摆擂台,就必然会觉得佩弦先生的折衷无我处,如何难能可贵!又良好教师和文学批评家,有个根本不同点:批评家不妨处处有我,良好教师却要客观,要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陈寅恪、刘叔雅先生的专门研究和最新创作上的试验成就,佩弦先生都同样尊重,而又出于衷心。一个大学国文系主任,这种认识很显然是能将新旧连接,文化活用,引导所主持一部门工作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的。中国个大学的国文系,若还需要办下去,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且值得当成一个永久向前的方针。
(选自《不毁灭的背影》 有删节)
注:①佩弦先生:即朱自清,中国现代作家。(6分)
14、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朱自清先生的成就?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具体说明。
答:
答:文学创作方面:(1分)①坚守文学的革命原则,且能把握住当时社会问题的一面(1分)。②求通俗与普及,且能持之以恒地在创作中加以实践和运用(1分)。
文学教育方面(1分):①兼容并包,尊重价值上的多元性(1分);②连接新旧,使文化活用,把文学引导到一个更新发展趋势上(1分)。
15、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作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答:(1)作者对朱自清先生的“小小的弱点”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不足之处:少独具肯定性,无创见创获,风格少变化、少新意。优点:能调和折衷,兼容并包,使得文学得到了繁荣发展。(3分)
(2)①客观真实再现朱自清先生的形象,使得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②先抑后扬,为后文写朱自清先生的牺牲自我等精神做张本和铺垫。(3分)
16、文末说“佩弦先生的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实值得特别注意”,“这点精神”“这点认识”分别指什么?(4分)
答:
答:①“这点精神”指凡事和而不同,“折衷无我”(或答“牺牲自我”)。(2分)②“这点认识”指对人对事客观,尊重和承认价值上的相对性、多元性。(2分)
17、作者在文中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认同(1分)。作家的“常人品性”是一种“近乎人情的厚重质实品性”。这种质朴厚实的品性使得作家更能走进生活,走进大众,贴近人的心灵,反映大众的心声。(1分)这样的作家给人的感觉是“真人”真性情、朴素无华,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最能反映生活、贴近民众的,因此说“伟大本与朴素不可分”,“常人品性”更重要(2分)。而所谓的“英雄气质”是一些作家过于强调“小我”,以自我为中心,标榜“个性”,虽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性”,(1分)但也因之可能会脱离生活,脱离民众,走向极端(1分)。因此,作者说“一个作家的伟大处,‘常人品性’比‘英雄气质’实更重要”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这是一道探究题,能结合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六、(15分)
18、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并针对这则新闻内容,进行简要评述。(不超过80字)(6分)
中国女子体操队8月13日迎来了首枚奥运团体金牌。在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188.50分的总成绩力压美国队,实现历史性突破,取得首枚奥运会金牌。这枚金牌对安徽来说,意义更加重大。这是时隔24年继许海峰之后,安徽选手取得的第二枚奥运金牌。
据了解,年仅16岁的阜阳小姑娘邓琳琳是今年初突然崛起的体操小将,本次入选奥运大名单,被外界冠以“黑马”的称呼。在决赛中,邓琳琳展现了“名不见经传的阜阳籍小将”的实力。在比赛中,邓琳琳顶住压力,关键时刻“黑马”成色十足。自由操项目,邓琳琳为中国队打头炮,继在跳马上以出色的亮相为中国队打了个漂亮的头阵后,她不负众望,“零失误”的稳健发挥为她得到15.150分的成绩,完美的表演也为中国队最后的夺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近邓琳琳的家庭和童年,你会发现,这个中国女子体操的“黑马”,有着绝不服输的鲜明个性。比赛当天,关心支持琳琳的阜阳家乡人民都聚集在电视机前为琳琳呐喊加油,大家纷纷称赞邓琳琳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家乡争了光,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主要内容(2分):
简要评述(4分):
答案:主要内容(2分):中国女子体操队首夺团体金牌(1分) ,安徽小将邓琳琳为家乡争光添彩(1分)。
简要评述(4分):答题要点:关键时刻要敢于拼搏(1分);有了集体的力量才会有个人的成功(1分),同时只有每个人的不懈努力才会带来集体的成功(1分)。语句通顺1分。
19、中国汉字的结构有一定的内涵,掌握它,不仅能够领会该字的诗意,还能从中悟出不少哲理。如:债,欠了别人的就要还,这是做“人”的“责”任。 吹,“口”“欠”修养才会去“吹”,那些全靠“吹”的人肯定没有真本领。(4分)
请你找出两个汉字,参照示例,分别写出二句蕴含哲理的话。
答:
答:参考示例:
值,正“直”做人,才能体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
愧,“心”中有“鬼”,这样的人怎么不会感到惭愧?
朋,同形同向,“月月”相伴,但朋友也不能无原则地相处。
聪,“总”是用“心”听取群众意见的领导干部,才能作出聪明的决策。
协,要“办”成一件“十”分成功的大事,必须靠大家团结一致。
(写对一个2分,注意汉字的拆分,然后写出有哲理的话,即可)
20、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人作画中游”为话题,描绘出一种情景,要求:语言生动,形象丰满,富有意蕴。不少于60字。(5分)
三日寻李九庄
(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答案:示例:春雨初歇,杨柳滴翠;天朗气清,了无纤尘,在这春日丽景的簇拥下,泛舟轻荡,投入到江流的怀抱之中,只见江流两岸,桃花灼灼,怒放争艳,低垂戏水,更袅娜迷人。
(本题就是在综合诗歌内容和意境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写,“读”是前提,“赏”是关键,“扩”是目的。首先要读懂这首诗歌的意境,再展开想象,然后以“人作画中游”为话题扩写,做到语言生动,形象丰满即可。酌情给分。)
七、(60分)
21、请以“展示你的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评卷参考意见:
这个文题几乎不存在审题的障碍,学生可写的东西很多,选材范围也极为广泛。只要学生扣住了题目,符合高考写作的基本等级要求,就可以在40分左右起评。
但是,也正因为不存在审题的障碍,因此,要把这篇作文写得出彩并不容易。关键是看学生的视野是否开阔,构思是否巧妙,立意是否高远、与众不同,文风是否大气。因此,在审题上还是要下一些功夫,重点在“展示”和“美”,“展示”寓意(表现)了什么?“展示”表现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开放的胸怀,一种包容、接纳的心态,是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敢为人先的勇气,等等,“美”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个性的,也有共性的,既有外在的,也有精神的,等等。关键是在写作时,入口要小,写得新,写得深,写得透,写得巧。
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写叙述性的文章,也可以写议论性的文章,文体没有优劣之分,学生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或者最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体写作。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真知灼见。在刚刚进入高三的时候,我们还是鼓励学生规范作文,写规范的叙述散文或议论文,不能对“另类”文体打出高分,以免误导学生。
在语言上,首先强调的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生动、形象。语言的风格没有优劣之分,不鼓励学生追求“唯美”的表达,对于一些无病呻吟甚至不知所云的语言不能打高分,要引导学生养成朴实的文风,抒写真情实感,诚实做人,诚实作文。
最新试题
- 相关推荐
- 高考必背篇目补充材料2017-10-18
- 高考必背篇目之七2017-10-18
- 高考必背篇目之一2017-10-18
- 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017-10-18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2017-10-18
- 高考实战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17-10-18
- 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2017-10-18
-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试题2017-10-18
版权所有:圣辅教育科技 | 闽ICP备16009067号
Copyright @ 2016-2022 www.sinogao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