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分值:150分 时量:120分钟 命题人:彭临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

2、所有答案均须按要求答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难 nàn 责难 问难 非难 排难解纷

B.和 hè 附和 掺和 唱和 曲高和寡

C.哄 hōng 哄动 哄传 哄抬 一哄而散

D.劲 jìng 干劲 刚劲 强劲 疾风劲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装潢 厮杀 绊脚石 事必恭亲 悬梁刺股

B.杠鼎 陷阱 乐陶陶 戛然而止 无尚光荣

C.渔利 经典 势利眼 身体力行 出人头地

D.记帐 卑膝 大杂烩 招之即来 乐不可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应用文,比如“计划”、“总结”、“合同”、“调查报告”之类,都是官样文章,要写得简明通俗,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B.巴尔扎克在卷帙浩繁的《人间喜剧》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葛朗台、高老头等还是世界级的典型形象。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京。

D.在讨论问题时,既要有自己的看法,又要注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自命不凡,那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不知道记者们这样卖力地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以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呢?

B.必须强调,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C.寓言故事《中山狼传》描写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软弱,杖藜老人的机智、沉着;而且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D.在一般的思维中有这样一种定势:名人喜欢、推崇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性能、质量一定是过硬的。这就是崇拜名人的心理。

5.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有它的写作规范的,如果不按照这个规范进行诗的创作,那么你创作出来的就不是诗。

B.从汉代开始,陆上丝路就沿着天山南北逐渐形成了东西交往的北、中、南三条基本干线;同时又由于南北边塞各民族的频繁活动,为唐代丝路向南北扩展奠定了基础。

C.古往今来,中国的首都在历史上和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无论英国、法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的首都自古就很少变化,伦敦从“七国时代”就是英国的首都,而巴黎,在墨洛温王朝建立之时便是法国的首都,至今不变。

D.紫禁城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文化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格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迅渐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足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走“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现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礼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走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6.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

B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D.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

  渐变成俗文化。

7.对画线句子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

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

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D.雅文化因为它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

俗。

8.下列对“(礼)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大的改变的观念意识。

B.礼最充分、最直接地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C.礼是上层社会为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强制执行的一种行为标准。

D.礼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向四方扩散。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2008年天津卷)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20080924

A.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鄣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1.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

    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

利而不识大利。

D.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20080924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琏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答:

(2)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 。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3)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4)古之学者必有师。 , 。

五、(12分)

16.给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拟标题。(要求用上拟人和对偶两种修辞) (4分)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内容不雅的“露骨广告”在济南市公交车的车体上频频露面,引起市民不满。如今,此类广告已“下站”,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公益宣传,如“为幼儿让座您会得到两颗心的感激”“公交优先,绿色出行”等,它们已经成为公交车车身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三种情景中,或新闻标题,或橱窗标题,或公共场合提示语等都有表述不当的毛病,请任选两种进行修改。(三个都修改了的,只评阅前两个)(4分)

(1)根据我国专家分析,黄河流量近年来正以惊人速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导致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冻土层消失,地表水向地下渗透过多。某报对此发表了一篇新闻评述,标题是:《黄河流量锐减 全球变暖主因》。

答:这个新闻标题应该改为

(2)某火车站为了满足广大旅客在春运期间购票的需要,除火车站固定售票窗口外,还增设了临时售票窗口、邮政售票窗口以及网上订票等30个售票点。除此之外,春运期间火车站没有在任何饭店设立售票点。为了提醒旅客不要受骗,火车站在“春运服务台”的橱窗中作了特别提示,标题是:《代售票点 不设任何饭店》。

答:这个橱窗标题应该改为

(3)某商场电动扶梯口提示牌上有这样一则温馨提示:“老人与小孩上下电梯,请由大人陪同,小心行走,注意安全!”

答:这则提示应该改为

18.仿照下边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                (http://www.51985211.com)

例句: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海面上翱翔的海燕,任风吹浪打。

第(1)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归来的温馨

[智利]聂鲁达

我的住所幽深,院内树木繁茂。久别之后,房子的许多去处吸引我躲进去尽情享受归来的温馨。花园里长起神奇的灌木丛,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

最后认出我的是栗树。当我走近时,它们光裸干枯的、高耸纷繁的枝条,显出莫测高深和满怀敌意的神态,而在它们躯干周围正萌动着无孔不入的智利的春天。我每日都去看望它们,因为我心里明白,它们需要我去巡礼,在清晨的寒冷中我凝然伫立在没有叶子的枝条下,直到有一天,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处远远地探出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粟树所有躲藏着的满怀疑虑的树叶;现在,它们骄傲地向我致意,然而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

鸟儿在枝头重新开始往日的啼鸣,仿佛树叶下什么变化也未曾发生。

书房里等待我的是冬天和残冬的浓烈气息。在我的住所中,书房最深刻地反映了我离家的迹象。

封存的书籍有一股亡魂的气味,直冲鼻子和心灵深处,因为这是遗忘——业已湮灭的记忆——所产生的气味。

在那古老的窗子旁边,面对着安第斯山顶上白色和蓝色的天空,在我的背后,我感到了正在与这些书籍进行博斗的春天的芬芳。书籍不愿摆脱长期被人抛弃的状态,依然散发出一阵阵遗忘的气息。春天身披新装,带着忍冬的香气,正在进入各个房间。

在我离家期间,书籍给弄得散乱不堪。这不是说书籍短缺了,而是它们的位置给挪动了。在一卷17世纪古版的严肃的培根著作旁边,我看到萨尔加里的《尤卡坦旗舰》;尽管如此,它们倒还能够和睦相处。然而,一册拜伦诗集却散开了,我拿起来的时候,书皮像信天翁的黑翅膀那样掉落下来。我费力地把书脊和书皮缝上,事前我先饱览了那冷漠的浪漫主义。

海螺是我住所里最沉默的居民。从前海螺连年在大海里度过,养成了极深的沉默。如今,近几年的时光又给它增添了岁月和尘埃。可是,它那珍珠般冷冷的闪光,它那哥特式的同心椭圆形,或是它那张开的壳瓣,都使我记起远处的海岸和事件。这种闪着红光的珍贵海螺叫Rostellaria,是古巴的软体运动学家——深海的魔术师——卡洛斯·德拉托雷,有一次把它当做海底勋章赠给我的。这些加利福尼亚海里的“橄榄”,以及同一处来的带红刺的和带黑珍珠的牡蛎,都已经有点儿褪色,而且盖满尘埃了。从前,就在有那么多宝藏的加利福屁亚海上,我们险些遇难。

玫瑰花在匆匆开放。从前,我对玫瑰很反感,因为她没完没了地附丽于文学,因为她太高傲。可是,眼看她们赤身裸体顶着严冬冒出来,当她在坚韧多刺的枝条间露出雪白的胸脯,或是露出紫红色的火团的时候,我心中渐渐充满柔情,赞叹她们含着挑战意味发出的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而这是她们适时从黑色土地里尽情吸取之后,像是责任心创造奇迹,在露天地里表露的爱。而现在,玫瑰带着动人的严肃神情挺立在每个角落,这种严肃与我正相符,因为她们和我都摆脱了奢侈与轻浮,各自尽力发出自己的一份光。

可是,四面八方吹来的风使花朵轻微起伏、颤动,飘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青年时代的记忆涌来,令人陶醉:已经忘却的美好名字和美好时光,那轻轻抚摸过的纤手、高傲的琥珀色双眸以及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再梳理的发辫,一起涌上心头。

这是忍冬的芳香,这是春天的第一个吻。

(林光 译;选自新疆大学出版社《世界著名散文精选》,有删节)

19.用简要的语言概述上文画线语句的意思。(4分)

20.散文前三段写作者住宅周围静谧的环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极力表达了什么?(4分)

21.作者归来时,最先看到的是什么变化?“我”的出现是谁最先看到?请举例解说。(4分)

 

22.作者从“玫瑰花在匆匆开放”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表述艺术。(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

“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的效果的美感”。

美,是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的至上追求。2006年10月6日,他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正式开馆,90岁的他亲昵地称它为“我最亲爱的小女儿”。

他迄今设计了70多件作品,其中文化建筑占到绝大部分,这些作品往往从选址之初就开始引发争议,但最后,贝聿铭总能以建筑之美让批评者收声。

“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老人给年轻设计师的忠告是,“评论并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

与这些光荣纠缠在一起的,是业内外的争议,乃至抨击。在这方面,他是很有资本给年轻人上一课的。

“建筑不是画画,你可以不看,它总是站在那儿,旁人看不顺眼,免不了有批评。所以说,建筑师脸皮要厚一点。”

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聿铭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是最具争议性的设计。尽管法国政府为他颁发了奖章,但是人们对这件作品的争论迄今未休。

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里不止一次拿贝聿铭的设计“开涮”,比如国际刑警组织的侦探驾车请来符号学家兰登,配合调查卢浮宫凶杀案。车子经过卢浮宫,侦探问:“你喜欢我们的金字塔吗?”

兰登皱了皱眉:“密特朗是个很大胆的人。”

其后,兰登与法希一同探访卢浮宫。兰登出于客气,敷衍了一句,“你们的金字塔真宏伟。”法希则毫不客气地说,那是“巴黎脸上的一块疤”。

贝聿铭应密特朗之邀参与卢浮宫重建时,已经64岁。得知他要在卢浮宫外放上一座玻璃金字塔,法国人气昏了,指责这个建筑已经超出了法国人的心智空间,它是一个庞大的、破坏性十足的装置。

“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对贝聿铭的抨击进而演化成一场运动,贝聿铭回忆说,当时翻译都吓坏了,“几乎没有办法替我翻译我的答辩”。

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对所有设计方案都进行了论证,结果,“金字塔方案是最简明、最有力的”。

年轻时候做过不少商业建筑的贝聿铭,功成名就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博物馆、音乐厅、名人堂这类文化建筑的设计上。

“我尤其喜欢年轻人来看我的博物馆,人越多我越开心,所以我常常到以前做过的博物馆溜达,看看观众里面年轻人多不多,因为将来是他们的世界。”

苏州博物馆则有大隐隐于市的气度。贝聿铭将馆址选在拙政园、狮子林和忠王府旁边,很多人认为,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将破坏原有建筑的和谐,损害古建筑群的完整性。

贝聿铭没理会这些指责,“这是设计生涯中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不会改变我的设计初衷。”从前期筹备到后期建设,他先后8次亲抵苏州,为博物馆制订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通过借景与映衬,使得新旧园景笔断意连,最终赢得了肯定。

年轻时做过不少先锋设计的他,晚年时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复古和传统的风格,他的解释是,“建筑不是服装,不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

但他也不愿意人们说他保守,“我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我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

为达到最理想的设计风格,他宣布不参加任何形式的竞标。“建筑师不能对人说:‘请我吧!’自己的实力是最好的说服工具。怎么表现你的实力?那么就要敢于选择,敢于放弃,决定了的事情,就要有信心进行下去。”

19.从本文看,贝聿铭关于建筑设计的理念主要有哪些?(4分)

20.贝聿铭说“建筑师脸皮要厚一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1.贝聿铭迄今设计了70多件作品,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和苏州博物馆两件设计来写?(5分)

22.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基本特点,本文在说明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时,却选用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人物的评价,这样写符合传记的基本特点吗?(5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自然的渠道;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的心灵在倾听中不断成熟。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限定的话题之内,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

20080924

1.A (“掺和”的“和”读“huo”;“一哄而散”的“哄”读“hòng”;“干劲”的“劲”读“jìn”)

2.C(A、事必躬亲B、扛鼎 无上光荣D、婢膝 乐不可支)

3.B (官样文章,比喻内容空洞、徒具形式、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话。卷帙浩繁,形容书籍或资料数量大,种类多。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自命不凡,自以为了不起。这里应用“自以为是”。)

4.D (A. 第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B. 冒号应改为破折号;C. 末尾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D(词序错误,“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

二、

6.D(文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不会变成俗文化)

7.B(A.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不能说与人们的生活无关。C.俗文化也属于文化,它的根本功能就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名种关系,包括对人们的思想影响。D.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雅俗之别)

8.C(此项解释的是“礼”的形成,而不是解说“礼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的原因。另外,“强制执行”不当)

三、

9.B(“贼”在这里是“残害、杀害”的意思。)

10.A(A项第一句中的“所以”表凭借,是“用来……”的意思;第二句中的“所以”是表示“……的原因”。B项中的“以”都是连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C项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

11.B(本文的主旨是“兼爱”。②是“兼爱”的结果;③是墨子批评天下士人的话语;⑥是圣人之法不可不做。)

12.C(C项中,文中列举晋文公、楚灵王、勾践的事例,不是说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而是说君主要引领士人“兼爱”,无比较意。)

四、

13.(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关键词:比期年、说之、能之)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关键词:利、恶、从而)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关键词:何难之有、特、以(之)为 )

附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的害处。”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互相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威逼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全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

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辩明兼爱的益处,辩明兼爱的原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做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从前越王勾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国的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下治理好,不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14.(1)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2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

(2)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萧萧”“惨惨”“惊”“压”任选两处赏析即可,每处赏析2分)

15.(6分)(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

16.(4分)露骨广告 “下站” 公益宣传“上车”

17.答案:(1)示例:黄河流量正锐减,全球变暖是主因。(注意认可其他形式的答案)

(2)示例:任何饭店均不设代售票点。(注意认可其他形式的答案)

(3)示例:老人与小孩上下电梯,请由监护人陪同,注意安全。(注意认可其他形式的答案)

18.示例:(1)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自由;自由就像高空中飞行的小鸟,任天南天北。

(2)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放达;放达就像赤壁下泛舟的苏子,任顺境逆境。

六、

(一)

19.作者寓情于物,抒发自己目睹那些同自己一样历经沧桑而今又焕发青春光彩的旧物时的欢愉心情。(作者写久别祖国,历经沧桑后返回故里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像和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故居的树木以及书房的书籍、海螺等物品对自己的感情,表达了“我”重返故居的喜悦心情及对家乡真挚深沉的爱。)

20.①作者采用了寓情于景、由点到面的写法。

②极力表达重返故居时由陌生到亲切的喜悦心情;久别归来的陌生感、亲切感与安详感。

(散文开篇写作者住宅周围静谧的环境,寓情于景,极力表达久别归来的陌生感、亲切感与安详感。花园发生了变化,茂密神奇的灌木丛散发芬芳,花园深处细弱的杨树长成了显眼的大树,被“智慧的皱纹”装点着,直插云天。接着把镜头定格在栗树上,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移情于物,通过栗树的眼光描写树木对“我”感情的变化。)

21.①花园发生了变化: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

②一个羞怯的绿芽最先从树梢高处远远地探出来看我。作者开篇就写到“我”归来时的情景:“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处远远地探出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栗树所有躲藏着的满怀疑虑的树叶;现在,我们骄傲地向我致意,然而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

(起初,栗树对“我”十分生疏,甚至“满怀敌意”,但“我”能理解它们,每天都去看望,与它们亲切交流,栗树最后认识了“我”,在一个寒冷的清晨,在那没有叶子的枝条下,“一个羞怯的绿芽从树梢高处远远地探出来看我,随后出来了更多的绿芽。我出现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那棵大栗树所有躲藏着满怀疑虑的树叶;现在,它们骄傲地向我致意,然而已经习惯了我的归来”。作者由点到面,逼真地表达了重返故居时由陌生到亲切的喜悦心情。)

22.①作者从“玫瑰花在匆匆开放”中获得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只要立足于泥土,摆脱奢侈与轻浮,各自尽力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彩,就是值得赞美的。

②散文构思巧妙,采用了避实写虚的手法,通过瑰丽奇特的想像,将故居的一草一木赋于了人的情感,当“我”回到家中,立即处在温馨之中,表现出自然朴实之美。

(“玫瑰花在匆匆开放”,吸引了作者的目光。从前作者一贯反感她的高傲和附庸风雅。可久别归来,却有了不同的感受,看着她赤身裸体顶着严冬冒出来,在坚韧多刺的枝条间露出雪白的胸脯,开始赞叹“她们含着挑战意味发出的浪涛般神秘的芳香与光彩”。作者197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对敌人的无比憎恨,抒发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愿望。在艺术上,他善于吸取民间诗歌奔放豪情与夸张手法,想像丰富,构思新颖,语言畅达,以优美的抒情和深邃的哲理著称。他的散文也写得很出色,是以诗人的意绪、诗人的敏锐和机智来写散文的,写得像诗一样美,写得像诗一样有深厚的意蕴。)

(二)18分

19.(共4分)创造有震惊效果的美感;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建筑不可以赶时髦;古典和创新相结合;敢于选择,敢于放弃。(答对四点给满分)

20.(共4分)建筑师要正确面对别人对自己作品的争议与抨击。(2分)要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2分)

21.(共5分)这两件设计是最有争议的,但最终赢得了肯定。(1分)本文主要表现了贝聿铭创造令人震惊的美。(1分)作者选择这两件设计就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1分)围绕中心进行选材,体现了传记写作的特点。(2分)

22.(共5分)符合。卢浮宫外的金字塔入口是小说《达芬奇密码》中的真实场景,作者选用小说中人物的评价,更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不符合。人物传记的真实性是指叙事实事求是,感情真诚坦率。选用的小说中的人物评价是虚构的。(言之成理即可)

七、2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上一篇: 高考语文河北省衡水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高考语文江西省鄱阳中学08-09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附详解答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