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长沙市明德?达材中学2009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8/08/21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Ⅰ卷(36分)
一、本大题含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粘贴 玷污 砧板 拈轻怕重 如坐针毡
B.悲怆 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C.禅让 蝉联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对峙 坚持 侍奉 诗词歌赋 恃才傲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4月5日,“勇气”号火星车 了在火星上的第91天。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它标志着“勇气”号这次火星之行的原定使命都已圆满完成。
②每当闲暇之时,坐在江边,听听江笛唱答,钟声应和,帆船往来,鸥影翻飞,一切烦恼与忧愁都 烟雨蒙蒙,大江东去。
③最近,MSN 服务将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微软在华的MSN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由于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MSN 将 免费下去。
A.度过 赋予 误解/始终
B.渡过 付与 曲解/始终
C.度过 付与 误解/一直
D.渡过 赋予 曲解/一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凤凰卫视与半岛电视台都是在1996年初诞生的,时间几乎是在同时。这两家电视台都在报道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声誉鹊起。
B.向外凸出的宽大的窗户朝港口广场开着,游乐场的噪音络绎不绝地传进来,其中三只旋转木马嘶哑的嘎吱声此起彼伏各不相同。
C.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D.昨日,省美协副主席周春芽告诉我们:“成都的画家,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他们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市场上,都非常红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B.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的情况,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
C.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 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D.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并按规定向拍卖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部门办理纳税申报。

5.下面是某投资咨询公司的一则广告,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咨询, , ,
并赠送《适用投资指南》一册。
A.我们将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竭尽全力。
B.我们将诲人不倦,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
C.我们将周到服务,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竭尽全力。
D.我们将献计献策,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l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以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影响运动员的比赛。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 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 席应该相对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是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南北两边就低下去。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鸟巢”人性化的设计和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运动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建筑。它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叉大度、简洁、典雅,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6.依据原文,下面对“鸟巢”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鸟巢”是国家体育场,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央区。
B.它是由中外建筑师共同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可容纳10万人。
C.场馆内外高低起伏变化,可以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D.“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7.下列属于“鸟巢”设计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B.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东西南北四方看台上观众的视线能够均衡地看到整个赛场的比赛情况。
C.为了让南北向的跑道长些,东西向的跑道短些,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让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
D.为了让它有比较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运动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建筑。

8.对于“鸟巢”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巢”东西方向看台多,南北方向看台少,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南北两边就低下去。
B.它结构上没有采用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的设计手法,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上的需求。
C.“鸟巢”的空间效果是有前所未有的,它具有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D.“鸟巢”的结构像鸟巢,外观看上去其实像一个大元宝。

9.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所以把2008年北京奥运体育场称之为“鸟巢”是因为它结构形式像鸟巢,并给人以温馨感,并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B.“鸟巢”为了使到场的观众收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考虑到太阳光照射和视线的均衡两方面的因素,从而合理设计了四周的看台。
C.“鸟巢”运动场的设计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排除干扰,从而发挥自己的最佳成绩。
D.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将吸引大量的观众从遥远的异国来到北京,从而使奥运会将更加盛大、隆重。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袁州州学记
[宋]李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zhī)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①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shēn),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菜②且有日,旴江李觏谂(shěn)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③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禅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④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注释】①尼:通“泥”,停止。②舍菜:开学典礼。古代初入学时,用芹藻之类的植物礼敬先师,称为舍菜。③俾:使。④徼:谋求。

10.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 殚:竭尽
B.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庖:厨师
C.秦以山西鏖六国 山西:崤山以西
D.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草茅:指民间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①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C.①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 ②大王来何操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兴学”作用或目的的一组是( )
①倡而不和,教尼不行。②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③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⑤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⑥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Ⅱ卷(114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2)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3)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14.文中阐述的诗书之教的重要作用是什么?请找出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文章主要运用的论述方法是什么?(3分)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分)                  (http://www.51985211.com)
1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可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黄词构思巧妙,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秋 赋  
从维熙
①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②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③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④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⑤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⑥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⑦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⑧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
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⑨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文汇报》2006年12月6日)

17.“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联系下文看,句中“特殊的音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本文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第②段,止于第 段;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 (4分)

 

20.第⑦段中“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中的“秋赋”与文题“秋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5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赋得秋韵翻新声 
——简析《秋赋》精巧的构思艺术
(2)笔落相似相异处 
——简析《秋赋》比较手法的运用
(3)思接自然人生间
——简析《秋赋》运用联想的特色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在经历或追寻美好生活境界的时候,人们往往急于达成自己的最高意愿,有时就会忽略其中一些环节或方面。想要瞻仰东岳泰山的巍峨,感受其君临天下的气势,心里总恨不能一下子上峰顶,入云海,成就想往,一尽其兴。殊不知,峰顶、云海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那一路艰辛的攀登,甚至那每一级台阶旁的山花野草、寻常物事,又何尝不是风景?就像迷人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写给登山者的一句话:慢慢走啊!一路欣赏!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要求: 1.选择一个最佳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标题.
2.文体为记叙文或议论文,
3.不少于800字.

 

 

 

 

 

语文月考(一)参考答案
一.
1.B (A项中“粘”和“毡”均读zhān; C项中“箪”和“殚”均读dān; D项中“侍”和“恃”均读shì;)
2.C (第①句应选“度过”,“度过”常用于时间方面,“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难关、危机等;第②句应选“付与”,“付与”涉及的双方无上下之分,交付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通用语体色彩;“赋予”用于上对下或组织对个人,交付的对象多为重大任务、使命,书面语体色彩;第③句前一空应选“误解”,“误解”指理解不正确,“曲解”多指故意的;后一空应选“一直”,“一直”可用于将来,“始终”不能用于将来。)
3.A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辆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无可非议”指没什么可指责的,常用来表示做得对,这里应改为“无可争议”;“墙内开花墙外香”比喻有的人才在本地或本单位默默无闻而在外地或外单位声望很高的不正常的现象,也指其他事物在原产地不如在外地受欢迎。)
4.D (A.“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B.成分残缺,少主语,去掉“经”;C.不合逻辑,应改为“不仅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而且还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5. C(不吝赐教,诲人不倦,鼎力相助用法错误)
二、
6. C(内外不当)
7. A(B.目的应为东西方的观众均衡地看两端比赛情况,C跑道的长短和建筑的高低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错误)
8. B(原句为: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9.D(没有因果联系,也不包含这样的信息)
三.
10.B 庖:厨房
11.C
12.D
13. (1)有的费尽力气,绞尽脑汁、必恭必敬地遵循皇上的恩德意旨办事,有的空设官职,假借教化,马马虎虎地做些官样文
(2)他很怕人才散失,儒家学说的作用会逐渐淡漠,不能符合皇上的意旨。
(3)假使在学校里玩弄笔墨只是为了谋求富贵,哪里只是你们的羞耻,也还是皇上的忧患。
14. ①“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②正反对比论述。
四.
15.(1)两首词分别表达了离愁别恨和爱春惜春之情。(大意相同即可)
(2)李词的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等。
黄词在构思上新颢、曲折。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离开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16.(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
17.“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联系下文看,句中“特殊的音韵”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的秋天,是一首成熟收获曲,一首忧伤别离曲,也是一首人类自身永恒的秋魂曲。关键词:收获、别离、永恒。

18.本文可以划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第②段,止于第 段;该部分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界的别离虽有忧伤,但蕴藏着再次聚会的希望。或:自然界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19.第⑦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          。
①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说明:上文说“每见到老人”联想起老树、空了枝头、飘零的落叶,下文说“在……之后,是……墓碑”,故此处不应指人死去。
②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乐。

20.第⑧段中“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中的“秋赋”与文题“秋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                                      
不同。因为这里的秋赋是指人类自身不能再生与轮回、生者只能给死者留下墓碑并永远思念的“永恒的秋赋”。而文题“秋赋”的含义则除此之外,联系下文第八段看,还有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并让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的意思。

六.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 赋得秋韵翻新声 ——简析《秋赋》精巧的构思艺术
(2)笔落相似相异处 ——简析《秋赋》比较方法的运用
(3)思接自然人生间——简析《秋赋》运用联想的特色
(1)赏析要点:立意新颖,不落窠臼;文势跌宕,曲折生姿;双线贯串,首尾圆合。围绕以上一点或几点来写都可以。

 

参考例文:
赋得秋韵翻新声
——简析《秋赋》精巧的构思艺术
从立意与文章结构看,本文有如下特点:
立意新颖,不落窠臼。传统的咏秋诗文,不是悲秋,就是颂秋,或言秋之寥落凄切之景之情,或言秋之成熟丰硕豪壮之色之状。而本文不落窠臼,独辟蹊径,从秋之成熟想到人生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警示人们“热爱生命”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
文势跌宕,曲折生姿。作者由开头由人生如同游云落叶,有“特殊的音韵”总领下文,从果实成熟的短暂谈到“忧伤的别离”,又从自然界的别离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再将人类与大自然相比,说明人类不能再生,人生的短促,进而援引诗文点明题旨:人类应珍惜生命自身,有所作为。作者行文有如抽丝剥茧,逐层推进,因而跌宕生姿,引人入胜。
双线贯串,首尾圆合。一是双线贯串: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奋进而卒章显志。最后双线总绾全文。二是首尾圆合:文章开头说“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尾段中“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照应落叶、游云,“对镜自视时又见发鬓添霜”照应“人生”;而全文亦是笔走“自然”与“人生”话题之中,可谓匠心独运。
文势跌宕波澜生,双线贯串揽全文;首尾圆合如天成,赋得秋韵翻新声。足见作者构思艺术功力之深厚。
七.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译文: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上一篇: 高考语文江西省鄱阳中学08-09年度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附详解答案)

下一篇: 语文高考宁波市姜山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苏教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