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年泉州市梧桐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检测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成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③韛鞠卺,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①瓯窭:同“杯窭”,形容高地狭小之处。②污(wā)邪:低洼田地。③帣:同“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淫:过分、无节制
B.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加:施加、陵压
C.先生少之乎 少:认为少
D.见道傍有禳田者 禳田:收割庄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生饮一斗而醉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好为淫乐长夜之饮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沉迷于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但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是值得称道的。
B.楚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救兵,赵王给了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听到消息,连夜撤了兵。
C.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D.淳于髡虽出身低下,但他善于巧谏齐威王,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其胆识才智确有过人之处。
二、4、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便欲拔剑来杀曹操。(《三国演义》第四回)
陈宫骂曹操"是个狼心之徒"的原因是,陈宫与曹操逃到吕伯奢家,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声和说话声。疑心大起,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后来虽然发现杀错人,但还是不放过吕伯奢,而且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B、两个月后,吴荪甫与赵伯韬由联合转为对垒,形成以赵伯稻为"空头"和吴荪甫为"多头"之间的角斗,吴荪甫把最后的希望放在姐夫杜竹斋身上。不料大事却坏在王和甫手里,只好吩咐屠维岳第二天全厂停工,并与林佩瑶连夜出逃。(《子夜》)
C、方鸿渐无意与赵辛楣为敌,因为他并不爱苏文纨,他爱的是年轻漂亮、聪明活泼的唐晓芙。苏文纨明白了这一切之后,恼羞成怒,将方鸿渐以往买假文凭、与鲍小姐鬼混等丑事告诉了唐晓芙。唐晓芙退回了方鸿渐写给她的情书,并要方鸿渐把她的信也全部退回。(《围城》)
D、拿侬生平第一次听见小主人开玩笑,不禁大笑起来。于是照办了。(《欧也妮?葛朗台》)
欧也妮生日之夜,她的堂弟从巴黎投奔到她家。标致的堂弟的出现在她心里引起了一阵骚动,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她从钱袋中掏出刚拿到的当月的五法郎零花钱给拿依,叫拿侬去买白蜡烛和糖,葛朗台太太担心葛朗台不同意,拿侬犹豫之后还是照办了。
E、为了作好上西伯利亚的准备,聂赫留朵夫回到自己的庄园和姑妈让他继承的庄园,把土地分给农民,改变了农民对地主的依赖关系。之后,他还为犯人恶劣的处境四处说情,并帮助玛丝洛娃免除流放之刑。最后他从福音书中得到彻悟,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复活》)
5.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
以上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2)请简述甘果瓦在圣迹区(乞丐王国)的历险过程。
6、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12分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 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 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 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庄子?让王》
(1) 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4分
译文:
(2)子列子笑谓之 曰:“君非自知我也 4分
译文:
(3)子列子辞粟的原因是什么? 4分
回答: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尤其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它“佳”在何处。(3分)
(2)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请结合诗歌最后两句简析李白是如何描写惜别之情的。(3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诗经》)
(3)多歧路,今安在? , 。 (李白《行路难》)
(4)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三、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尽管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相当卖老——有两个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或北非学者阿拉伯?英布?卡尔顿,在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14世纪撰写的对他人的描述——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人类学是相对晚近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例如,在美国,学院或大学(在罗彻斯特大学)普通人类学含学分的第一次课程直到1879年才开设。倘若人们一直关心他们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么为什么成体系的人类学学科这么长时间才问世呢?
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像人类历史一样复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人类的技术局限有关。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冒险。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
这并不是说,人们一直没有注意到世界上与他们自己在看法和行为上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圣经《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充分提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有犹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伦人、埃塞俄比亚人、罗马人,等等。这些民族之间的差异,比之他们中任何人与澳大利亚、亚马孙森林、北极的北美原住民等的差异,就显得逊色了。借助于向真正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人们有可能第一次遇到这类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与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 触——这开始于欧洲人试图把其贸易和政治统治扩大到世界各地之时——人们的注意力才集中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
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标签。直到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才开始认为这类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释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
9.文中“人类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5分)
10.文中插入语“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有什么作用?(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试题组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蒋道理被公安局的人带走了!
这个消息传出,不仅蒋道理的家人、亲友、邻居不信,就连医院里平时不怎么喜欢他的人也都不信:蒋道理可是一个善良的人,怎么可能会有事,居然还是敲诈勒索?搞错了吧?大家议论纷纷,不知所措,尤其是单位里心虚的同事更是人心惶惶。
蒋道理可是个公认的善良人。他上学时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当过学生会副主席,勇救过落水儿童,每年都是“学雷锋标兵”;走上工作岗位后,他每个月都抽出一个双休日悄悄到农村给老乡义诊,因一次被误认为是骗子被扭送到派出所,真相大白后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当地媒体得知情况后,对他的先进事迹还进行了报道。也正因此,遭到单位不少小肚鸡肠之人的嫉妒,说他出风头,想找他的茬,可私下交流时却又都找不出他的问题,甚至最后还有人不禁感叹地说:“蒋道理其实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啊。”但年底评先进时,大家还是都默不作声地投了他的反对票。院长对他其实也微有反感,起初蒋道理没被评上先进他也挺高兴,可是却一连几夜睡不着觉,后来独断专行增加了一个名额给了蒋道理,他良心才安。这么好的一个人,居然被公安局以涉嫌敲诈勒索罪逮捕了,他敲诈谁了,他勒索谁了?这不是开玩笑吗?可是当蒋道理爱人来到医院向领导哭诉冤屈,所有认识蒋道理的人才都确认:这个消息是真的。
在审讯室,两名办案干警——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干警、一个年轻的新干警,对蒋道理进行了审讯。他们准备好了十八般武艺对付蒋道理,可都没用上,蒋道理就全“招”清楚了。老干警问蒋道理:“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蒋道理瞪着惊恐的双眼,仍是一副不解状:“我不知道。你们一定是冤枉我了!”老干警骂了他一句,说:“冤枉你?我问你,你在给病人开处方时都是怎么说的?”蒋道理振振有辞说:“我是一个善良的好人,除了一部分大款和全额报销的干部。我给每个患者开处方都是恰如其分的,没多开过一种药,哪怕是一块钱一瓶的。我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省钱,尤其是无权无势、经济困难的农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年活挣的钱还没有贪官的一顿饭钱多。”老干警严厉地说:“别扯远了。我问你,你在开处方时,是不是都征询患者的意见?”蒋道理说:“是。我跟他们说,我们医院已改制为民营医院了。黑心的院长让我们比原来更过分地多开药,开贵药。这不是侵害患者的利益吗?你们不是大款,不是全额报销的干部,靠工资或靠种地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十分不容易,我不能昧着良心给你们开‘大处方’。但我也得吃饭,得养活一家人,如果你同意另支付我20或50元钱,我会恪守医生的职业道德,给你们开药,不让你们多花一分冤枉钱!”老干警又问:“你这样做持续了多长时间?”蒋道理说:“三年前。也就是医院改制后的第二年。医院改制后的第一年,我不愿给病人开‘大处方’,结果每个月工资都是医院平均工资的零头,我没有办法才想出这一招!”老干警说:“你这项收入平均每个月是多少?”蒋道理说:“两千多,加上基本工资,正好是医院的平均工资。”老干警说:“一年是两万六,三年是七万八?”蒋道理说:“是。”老干警猛地一拍桌子,说:“你这就是敲诈勒索!”蒋道理辩解说:“这怎么叫敲诈勒索?是他们自愿的,我没逼迫任何人,他们不愿意的我也没强求,而且处方也没因此而过分开。况且,我给他们省了多少钱?平均每个人至少都有几百元!那些不经患者同意就开‘大处方’的人,他们每个月的收入是我的几倍,他们都不犯法,我怎么就犯法了?”
老干警把年轻警察作的笔录给蒋道理看,蒋道理看后,与自己所述无异签了字。老干警收起卷宗,叹息着对蒋道理说:“他们是合法的,你是犯罪呀。你可真是个法盲啊!”
一个月后开庭。法庭内座无虚席。因事实清楚,审判长当庭宣判,判处蒋道理有期徒刑两年,没收全部非法所得。蒋道理情绪激动,顿时失控,大嚷:“我没有罪!我为他们哪个人不省下几百块钱的医药费?那些开‘大处方’的让他们多花了那么多冤枉钱的人都没有罪,为什么给他们省钱的人有罪?”
坐在旁听人群中的医院院长咬牙切齿地说:“判得太轻了!这种人应该判死刑!”
作为证人出庭的一位被敲诈过50元的农民,这时才恍然大悟,一时热泪满面,喃喃自语说:“也许。他真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啊……”
11.文章的主人公名字是“蒋道理”,这样起名的用意是什么?(4分)
12.小说有多处情节具有讽刺性,请选择一处加以赏析。(4分)
13.近年来,医德医术确实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本篇小说也是以“医疗”为背景的一个小故事。试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看法。(7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历史课本“去中国化”不得人心
据新华社报道,台湾地区即将投入使用的新版高中历史课本第二册《中国史>,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主要包括:将过去惯用“我国”“本国”“大陆”等用词全部改为“中国”;将武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清末具革命正当性涵义的“起义”一词改作中性用语“起事”;冠在孙中山前的“国父”一词消失;“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天下”中的“统一天下”被删除;汉朝“征伐”或“征讨”匈奴,改为“攻击”匈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消失;整部书浓缩成一册,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从中消失,夏、商、周三代以及长达400年的魏晋南北朝历史要在一节课(50分钟)内教授完毕,而明末以后的中国历史大约占整册书的一半。
毫无疑问,上述修改内容清晰地显现出台湾当局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实现“去中国化”的图谋。这是一种意识形态色彩颇为严重的陈旧做法,也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恶意歪曲。对于当局强行干涉历史教育的行为,岛内多位历史学者第一时间作出了回应,表示“无法认同”。
正如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吴展良所言,在这一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审过程中,当局的介入一直很强势,那些“意识形态很强”的负责审查之人,只允许教科书出现一种声音,否则课本出版就要搁浅或者被迫修改。亦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局以政治立场编写历史教科书的做法,无异于“思想钳制”。可以说,对历史课本的“去中国化”处理,既违背了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客观史实。又欺瞒民众。 (http://www.51985211.com)
中国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保持了相当强的延续性。中华民族的血脉不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亦不断。两岸的中国人同宗同祖,骨肉相连,在共同传统的滋养下发展。这是无可改变的历史事实。然而,此次历史课本的修改却无视真实的历史,淡化两岸的渊源,使历史教育背离了初衷。对此,岛内政党亦表达了不满之声,亲民党发言人就表示,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后人尊重历史、记取教训,但新版高中历史课本却大幅增加激化统“独”对立的篇幅,要求相关人员请辞。
“去中国化”政策,自民进党上台以来就一直时隐时现地得到推行。联系此前,台湾当局通过“决议”,欲将台北故宫藏品说明中原有的“宝物来自‘北平故宫’与‘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删除,我们不难发现,台湾当局在“去中国化”政策上一意孤行,不遗余力,对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然而,历史毕竟不容篡改,公道自在人心。两岸的中国人,都应当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而自豪,都有责任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捍卫民族尊严和利益。台湾当局对于历史课本的“去中国化”修改,违背历史,违背两岸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得人心的。
14.联系文本,解释“去中国化”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15.在第一段具体介绍历史课本的修改内容后,作者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以一段的篇幅写社会人士对此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章说“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后人尊重历史,记取教训”。对此,请联系本文和实际谈谈你的看法。(7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17.根据材料,用一句简明的话解释什么叫做“纳米技术”,不超过40个字。(6分)
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纳米尺度的物体。一纳米即一毫微米,为十亿分之一米,大约是十个原子的尺度。纳米技术的基础是与单个原子、分子探测技术密切相关的,它是在单个或极少数原子、分子组合体的微观层次上研究制造功能物质。
18.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为描述对象,与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6分)
六、本大题2小题,任选一题(字迹不清者扣5分),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选定文体; 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以“我眼中的庄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根据所学的有关庄子的文章,谈谈你对庄子的认识。要有理有据,层次清晰,800字以上。
2008--2009年梧桐中学毕业班暑期检测答题卷
一、1. 2. 3. 4.
二.5.( )(请在括号内标上选做的题)
6.(1)
(2)
(3)
7.(1)
(2)
8.(1)
(2)
(3)
(4)
9.
10
四.( )请在括号内标明选做的题.
11(14)
12(15)
13(16)
五.17.
18.
六.作文( )请在括号内标明选做的题.
2008--2009年泉州市梧桐中学高三年第一次检测
1.【解析】D。禳田:祈祷田神。
2. 【解析】D。两个“以”都是“用”。A.第一个“而”表承接,第二个“而”表转折。B.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第一个“乃”译为“就”,第二个“乃”译为“才”。
3.【解析】A。“初即位”,“沉迷于酒色之中”等说法有误。
4.(5分) B E(B赵伯韬为“空头”吴荪甫“多头”"与"大事却坏在王和甫手里"有误。E."把土地分给农民"和"免除流放之刑"有误。)(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5.(5分) (1)长安府府太爷的小男子李衙内想娶张金哥。(1分)可金哥已与长安守备公子订了亲,张财主想与守备退亲,守备不答应,两家打起官司。(2分)净虚老尼请王熙风帮忙让守备退亲。(1分)王熙凤派手下(旺儿)假托贾链名义。叫人写了一封信请长安节度使摆平此事。(1分)
(2)甘果瓦误人圣迹区(乞丐王国),按照圣迹区的法律,如果有人愿意嫁给他,他就可以免除死罪,可是无人愿意嫁给他,他被判定绞刑。(3分)爱斯梅拉达为了救他,答应嫁给他,并教他按规定摔破瓦罐确认婚事,甘果瓦凶此脱险。(2分)(答案不足80字的,酌情扣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事件叙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叙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6.译文:
子列子生活贫困,脸上一片饥色,有人对郑自阳说:“子列子是有道之士,(子列子)住在你的国家却过着贫困的生活,难道你不爱人才吗?”郑子阳立即下令有关官员给列子送去粟,子列子见了使者,拜了两拜表示感谢,却谢绝了送来的粟。使者走后,子列子回到屋里,他的妻子看着他拍着他的胸膛埋怨说:“我听说做了有道者的妻子,都有安逸快活的日子过,现在全家人脸上都有饥色,郑相来访并送给你粮食,你却不接受,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子列子笑了笑,对她说:“郑相不是自己了解我的处境,而是根据别人的话才送粟给我,有朝一日他处罚我,也将根据别人的话来判罪,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结果不出所料,人民果然愤而杀掉了郑子阳。
(3)原因:因人之言而施恩,就有可能因人之言而降罪。
7.(1) 答:一是通过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韵味悠长,让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
8.默写
(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2)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三必考
9.答: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答出“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得2分,答出“独特的行为方式”得2分)
10.答:强调在同一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艰难性。(要点:“强调”,2分;“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2分;“艰难”,2分。“不是不可能”,便是有可能。这是强调前面“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这句话。要“观察”“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有可能“冒险”,可见其艰难性。)
四、选考
(一)文学类阅读
11. “蒋道理”是“讲道理”的谐音,(1分)暗指蒋道理是个恪守医德的讲道理的医生。可就是这样一个讲医德讲道理的人,以敲诈勒索罪被判了两年的刑,其他不讲道理乱开药的医生却不犯法。(2分)很具讽刺意味。(1分)
12.(情节)老干警收起卷宗,叹息着对蒋道理说:“他们是合法的,你是犯罪呀。你可真是个法盲啊!”(2分)
(赏析)老干警语重心长的话点醒了蒋道理,那些开“大处方”让病人多花冤枉钱的医生是合法的,而他给病人省钱却是犯法的。讽刺现实中黑白颠倒的丑陋又可笑的现象。(2分)
(或“但年底评先进时,大家还是都默不作声地投了他的反对票。”“院长对他其实也微有反感,起初蒋道理没被评上先进他也挺高兴,可是却一连几夜睡不着觉,后来独断专行增加了一个名额给了蒋道理,他良心才安。”“坐在旁听人群中的医院院长咬牙切齿地说:‘判得太轻了!这种人应该判死刑!’” “作为证人出庭的一位被敲诈过50元的农民,这时才恍然大悟,一时热泪满面,喃喃自语说:‘也许,他真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啊……’”这些情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意味,发人深省。)
13.小说中的蒋道理是个处于“医改”和“医德”之间充满矛盾的人:面对“医改”浪潮,他选择遵守医德;但为了养家糊口,他又不得不采取额外收费的无奈做法。就因为不甘心与为私利而不顾病患者利益的人为伍,他成为犯罪者被判了刑。蒋道理为病人着想,不给病人开大处方,却反而触犯法律,这就反映了医疗改革体制有许多不合理的规定和条例。至少从看病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医改是不成功的。现实是,人们看病因为药价飞涨等问题而变得更加困难。小说中像蒋道理这样恪守医德的医生被看成异端,没有同事喜欢他。现实中,这样的医生有没有?在原则、道德与现实的金钱产生碰撞时,更多的人会低下清高的头颅,这是可悲的。(联系文本2分,联系现实2分,分析2分,表达1分。)
(二)实用类阅读
14.“去中国化”是指台湾当局为实现其“台独”阴谋,(1分)在历史教育等文化领域中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进行恶意歪曲,(2分)企图淡化两岸历史渊源,达到欺骗民众目的的一系列行为。(1分)
15.作者引用他人的观点,是对“历史课本”中“去中国化”不得人心的反应,引出自己对这一事件的评论,使论述更具说服力;(2分)在形式上达到了一种层层深入,步步剖析的论证效果。(2分)
16.我同意上述观点。历史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或是让历史成为故事去由学生品味;它的目的,在于使人铭记,包括经验与教训。因此,正如历史课本“去中国化”不得人心一样,历史一旦遭受恶意的歪曲,历史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可以想见台湾当局意图歪曲史实,欺瞒民众以达到“台独”目的,历史教育家首先就会不允许。日本右翼篡改历史教科书的做法遭到了中国民众甚至国际舆论的猛烈抨击,可见历史教育的尊严不容侵犯。他们应该好好学习德国人,尊重历史,好好牢记历史教训,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观点1分,结合文本2分,结合实际2分,分析2分。)
五、语言表达
17.参考答案:纳米技术是以纳米为单位,在单个或极少数原子、分子组合体的微观层次上研究制造功能物质的技术。(句式“纳米技术是……技术”2分。要点“单位”“层次”“研究制造”各1分,语言流畅1分。)
18.参考答案: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六、略
【参考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各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喜欢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诸侯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的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罢,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罢,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各诸侯国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齐威王八年(前371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去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筐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离开。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给他酒喝。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游,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没有时间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