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09届高三暑期语文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啜泣(zhuì) 拘泥(nì) 缧绁之辱(xiè) 数见不鲜(xiǎn)
B.睥睨(bì) 蝉蜕(tuì) 私心剌谬(là) 车载斗量(zài)
C.参谒(yè) 罹难(lí) 少安毋躁(shǎo) 如弃敝屣(bì)
D.赭衣(zhě) 帝喾(kù) 果实累累(lěi) 明目张胆(zhāng)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倾泻 影牒机 闲情逸致 事必恭亲
B.湮没 撒手锏 涸泽而鱼 坚苦卓绝
C.嬴弱 捅娄子 真知灼见 儒子可教 `
D.拔萃 吊书袋 戮力同心 藏污纳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新任董事长上任伊始,带领一班人,深入内部改革,惨淡经营,终于使鞋业集团扭亏为盈,焕发生机。
B.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D.在待人方面,我们一定要落落大方,举手投足要得体、自然,不能矫揉造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它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学。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像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些事实气味比较浓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佩,甚至只叫我们畏惧。他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差异很大——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样坚强、泼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能震撼和扶掖我们。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开朗琪罗,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接触,却感奋地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与失败,同时也分享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差不多已经融成一片,绝不只是“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能引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即使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多少少也要叫我产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的艺术戏法面前的,则不过是一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严格说来,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自然没有达到传记文学应该到达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对那些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等,就没有给予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社会学的分析,而这在我们看来是相当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伟大了,以至于叫人对这种缺点也觉得并不怎样紧要。
(节选自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传记文学中,像贝多芬那样的人物比列夫?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更能震撼和扶掖读者。
B.作者认为莫里哀的传记作品很不成功,因为读者除了赞叹其作品艺术的高妙外,往往别无所获。
C.作者认为,传记文学的艺术性固然重要,但不可为追求艺术的高妙而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
D.作者写作本文的意旨,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传记文学才是达到“理想地步”的传记文学
7、下列对文章划线部分“这正是庄子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并在“关心参与”中感动、反省和振奋。
B.第一流的艺术家不能叫读者只停留在他艺术的戏法面前,因为这种浮泛的注意会影响读者与作品人物的交感融会。
C.第一流的艺术家应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让读者的生命与他作品中的人物融成一片。
D.飞腾的想像在传记作品中的固然重要,然而注重事实更加重要,因为读者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8、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飞腾的想象更有利于读者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接触到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B.传记取材的人物以及作家的写作态度、方法是决定传记文学形成不同特点的重要因素。
C.莫里哀和罗曼?罗兰都为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作过传记,但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从达到的水平而言,莫里哀要逊色不少。
D.罗曼?罗兰的传记文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唯一的缺点是他没有对伟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给予社会学的分析。
三、(12分,每小题3分)
报刘一丈书 〔明〕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选自《四库全书》本《宗子相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不孚之病 孚:信任 B.袖金以私之 袖:从袖子里取出
C.然后命吏内之 内:通“纳”,接受 D.间道经其门 间:从小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则不才有深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仆则愈益不顾也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D.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11.下列句子全都描写“客”进谒时甘心受辱丑态的一组是( )
①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②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③则惊走匍匐阶下 ④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⑤起则五六揖始出 ⑥某也贤,某也贤
A.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刘一丈书》这封信通过描绘官场的丑恶,深刻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败丑恶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B.文章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展开,但对“才德称位”,只是一笔带过,而对“上下相孚”却作了详细描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文章在讽刺和鞭挞丑恶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
D.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进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和权贵的骄横跋扈、倨傲做作的丑态。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⑴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3分)
译文:
⑵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3分)
译文:
⑶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http://www.51985211.com)

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答: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5.文学常识和名篇名句填空。(第(1)题必做,第(2)~(5)题任选三题做)(8分)
⑴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四世同堂》。 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是哥伦比亚人,其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⑵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⑶孟浩然面对清新的田园风光,在《过故人庄》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内心的欢畅之情。
⑷李白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来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和无奈。
⑸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异也。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虎 性 不 移
杨闻宇
①对人生而言,腐刑比杀头更难忍受。风雨如晦之中的史迁作此艰难抉择,正显示出其生命力的卓异不群,坚韧与刚强。
②《史记》载录2413年事,这一面巨型的历史透视镜,是在极端痛苦、不幸,极端伤感、艰难的条件下用拌和血泪的笔墨写成的。历史以那么残酷的方式愚弄、折磨史迁,决定了史迁所发之愤绝非一己之私愤,既愤慨封建与皇权,也愤慨俗风与世情。
③李陵在漠北浴血死战之际,使报于朝,“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礼拜山呼,颂声雷动;当李陵战败陷落的消息突然到来时,武帝听朝不怡,两班刚刚欢呼过的文臣武将这时节全部成了哑巴,个个木雕泥塑似的,“大臣忧惧,不知所出”。此时此地,只有一个史迁挺身出列,剖白自己对大汉王朝的忠忱与诚恳。当史迁被不幸送进囹圄时,“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落井下石者自不乏其人),大伙眼睁睁地看着忠直无辜的史迁被送进蚕室去受刑。“交游”为同事和朋友,“左右亲近”指武帝平素所信赖的心腹大臣。这就是巍巍宫阙里的世态,这就是锦绣之乡的人情,当然也正是最现实、最深邃的“天人之际”与“古今之变”(这等“际、变”,两千多年里绝少移易)。
④封建大树所结下的第一号硕大果实是奴性,这奴性之果在臣僚群落里被培养得最为圆满与成熟。而人生里坚于磐石的奴性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后人从《史记》中自能理出些眉目来。
⑤成于封建阴影下的《史记》,其中的《今上本纪》中有“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之类的颂词,这正是在重压下出现的纤弱以至于失色的蔓草,落笔写这等文字时,史迁自叹:“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古今皇权之下,强颜为笑、强颜为欢有的是,未必就属于奴性。《报任安书》里有言:“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李陵是毋庸置疑的虎将,人以群分,史迁心性亦与虎同。一武一文,在政坛上作为先后着鞭的难兄难弟,史迁之隐忍苟活,与李陵之寄身朔方是对应的,平行的。现实无论对他二人施加怎样的淫威与压力,他俩依然是猛虎。奴性笼罩宫廷,但在猛虎身上从来就没有丝毫的立锥之地。
⑥龙有龙角,虎有虎须。司马祠里造于北宋时代的史迁塑像,并非宫刑折磨之后的“妇人之像”。这留须之像,传说是依照当年从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壮岁线描画像仿塑的。壮岁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武帝冷不防给了他残酷的一刀,此一刀奇耻大辱,只能使其本有的阳刚之气被点火起燃一样进一步升腾。“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史迁之气所赋予之流形,就是《史记》。祠里倘塑一“妇人之像”,可真是大煞风景矣。
⑦最凄惨的际遇,成就了一部最壮美、最瑰丽的《史记》:“绝唱”指的是最高造诣,《史记》证明,只有在绝境里才能产生绝唱,这简直形成为中国史学与文学的一条原始辙印——当是一条不祥的逻辑。“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这刀剑染血式的苦难,促人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是为苦难加上一层霜并使之深入精神领地里再度受难,最后才绽放出一丛丛艳丽的菊花来。文才易有,史才难得。《报任安书》里列举了八个王侯将相遭祸泯灭之后,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对后一类,史迁又列出七位: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八位王侯将相被封建绞肉机绞成团团肉酱而后泯灭,而这七位,是将被绞溅出的血花发愤而化为一簇簇的火花,他们这才升华为璀璨不灭的星辰。前八后七,后排里空出一个位置,莫非是上天预留给史迁的么!
⑧天意高难问。《史记》如菊,蕊寒香冷,初问世时,汉晋名贤未知见重,很长时间,《史记》不为人知,处境是相当冷清、寂寞的。鲁迅先生一九二六年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时,已经是两千年之后的事情了。
16、请解释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6分)
(1)历史透视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绣之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7、解释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文章的开篇,作者称赞司马迁生命力“卓异不群”,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这一点的。(6分)
答: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以《史记》之“史”代姓,称史迁为司马迁,表达了后人对“忍天大奇辱,成史家之绝唱;负千秋至重,赋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景仰与崇敬。
B.“硕大果实”“圆满与成熟”本是褒义词,本文中作者褒词贬用,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封建社会制度造出的奴性存在之广,影响之深。
C.作者说“《今上本纪》中有‘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修法度’之类的颂词,这正是在重压下出现的纤弱以至于失色的蔓草”,这直接证明了人性里坚于磐石的奴性形成的原因。
D.司马祠里的司马迁塑像,并非宫刑折磨之后的“妇人之像”,实际上不论司马迁外形发生怎样变化,他的阳刚之气,天地正气,早已凝聚在《史记》之中,因此,祠里倘塑“妇人之像”则与他的精神格格不入了。
E.这篇散文议论深刻,抒情浓郁。在文章结尾,作者借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表达了对司马迁的高度赞美。
六、(9分)
20.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点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21.“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5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分)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3分)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相信你对“独”也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暑期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 2008.7.28.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啜chuò,鲜xiān;B.睥pì;D.累léi)
2.B(A. 牒—碟,恭—躬; C. 嬴—羸,儒—孺;D.吊—掉,诟—垢。)
3.C(A.“惨淡经营”原意是下笔之先,极意构思。后多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某项事情或事业。B.“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符合语境。C.“涣然冰释”原谓像冰块消融一样流散、消失。后比喻疑虑,误会、隔阂一下子完全消除。D.“矫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反而虚假而不自然。)
4.B(A.“再现”缺少了宾语,应在“歌舞狂欢”后加上“的场景”等。C.后一分句有问题。表面上看是“做”和“行为”不搭配,实际上是句式的杂糅混乱,可以表述为:否则他的行为就可能有违公众利益。或:否则他就有可能做出有违公众利益的事。D.“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歧义。)
5.D(A项一句话中有了两个冒号,造成关系不明,层次混乱。“两个主题” 后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 B项句末句号应移到引号外,总管全句。 C项“扶贫吗”后边要用“?”“哈哈”后边可以使用感叹号。)

二、(9分,每小题材3分)
6.C (A项错在“更能震撼和扶掖读者”。B项关键是对“这种感觉”的理解。作者没有认为莫里哀的作品很不成功,只是认为这一类传记我们“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能引起重大的关心”。D项对文章的意旨理解有误。文章的主要意旨是“传记文学的艺术性固然重要,但不可为追求艺术的高妙而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说明:本题考查对段落所提供的信息正确分析和理解。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等。)
7.D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联系语段和上下文,不难发现D是错误的。说明: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具体地说,可以采用下列方法:分析句子的结构;弄清句子在文中的地位;应注意联系上下文,要借助于上下文,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参考辨别。)
8.B (A项与第一节内容不符。C项,不能推断出莫里哀为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作过传记,更无法推断出莫里哀的作品逊色。D项根据文章的最后一节,作者是举例指出罗曼?罗兰的传记文学的缺点,不是唯一的。说明: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某种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像,是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这种形式可以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原文隐含的意思及是否具有合理的逻辑推理能力。推断能力的考查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得到高度重视。)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间:间或,有时)
10.C(A项两个“焉”字均为表示陈述语气的助词,一般不译;B项两个“而”均为转折连词,意为“可是、但、然而”;C项第一个“则”为连词,表转折的“却”,第二个为连词,表承接的“就”;D项两个“所”,均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所……的人<事>”)
11.A(④、⑥是客的自我夸耀和吹嘘)
12.C(“流露出作者听天由命、甘愿让步的消极无奈情绪”错,表明作者不屑巴结权门的正直态度和可贵品质)
四、(24分)
13.⑴客人心里感受到了耻辱,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 (大意正确1分,“耻”的意动用法、“与”省略宾语、“亡”“奈何”的意思对两个1分,对3个2分)
⑵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不会(该不会)嫌我过于迂阔吧!(意思对1分,“长者”、“得无”、“厌”、“其”对两个得1分,对3个得2分)
⑶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意思对得2分,“多故”、“抱才而困”、“怆然”对2个得1分,对3个得2分)
14.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各1分)
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各2分)
15 .⑴《骆驼祥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或“马尔克斯”) ⑵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 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⑷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⑸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五、(21分)
16.(1)喻指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历史;(2)指达官贵人们。(每点3分,共6分)
解析:(1)作者把《史记》比作“历史透视镜”,不仅是它反映的社会历史时期长,而且反映得非常深刻。(2)在“这就是锦绣之乡的人情”一句中,“这”指“交游”和“左右亲近”,都是“巍巍宫阙里”的达官贵族。
17.李陵与司马迁,一为武将一为文官,先后在政坛遭受打击,无论是隐忍苟活还是寄身异乡,都堪称坚韧刚强的猛虎。(5分,酌情给分)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前有“李陵是毋庸置疑的虎将,人以群分,史迁心性亦与虎同”,后有“现实无论对他二人施加怎样的淫威与压力,他俩依然是猛虎”,结合上下文,就可以得出画线句子的寓意。
18.①风雨如晦之中司马迁选择了比杀头更艰难的腐刑;②奴性笼罩宫廷,但司马迁依然是猛虎;③奇耻大辱只能使他的阳刚之气进一步升腾;④最凄惨的际遇成就了一部最壮美最瑰丽的《史记》。(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整篇文章通过大量的事例,集中说明了司马迁生命力的“卓异不群”,本题就是要条分缕析地把这些具体事例找出来。
19.(4分)CE(C项不是直接证明,而是含蓄地说明;E项不是借此表赞美,而是表达痛惜)
六、(9分)
20.示例:①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②准河、巢湖治污提速。③ 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4分)
21.(l)示例: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工夫太少。② 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2分)⑵示例:①您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② 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3分)
七、作文(60分)
22.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在几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深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下级官员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守门的人故意刁难不肯让他进去,下级官员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于是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禀报,可是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下级官员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才出来,回复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你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权贵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喝道:“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受到了耻辱,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有幸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公家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而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打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不会(该不会)嫌我过于迂阔吧!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上一篇: 高考语文浙江省重点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高考语文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测试卷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