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高 三 语 文 试 卷 2008.9
一、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蜷缩(quǎn) 摩挲(suō) 作践(zuò) 一模一样(mú)
B.骨髓(suǐ) 悄然(qiǎo) 吆喝(yāo) 引吭高歌(kàng)
C.抵挡(dǐ) 撩起(liáo) 折耗(shé) 铩羽而归(shā)
D.怨懑(mèn) 横祸(hèng) 拘泥(nì) 力能扛鼎(g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蜗居 双鬓 凉飕飕 大相径庭
B.顷听 天堑 细裂缝 岌岌可危
C.凛冽 山罅 葵花杆 旁征博引
D.诡异 蘸水 冰窟窿 响彻人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直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李嘉林怎么也没有想到,期期艾艾盼来的竟然是一张专科的入场券。
B.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
神气十足。
C.其实,早在到达巴黎之时他们已经分道扬镳,虽然,他们彼此往来,相互赠书赠画,友谊看似延长着,实际上却没有加深。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做人的文章。
B.“但是”这个连词,好似把皮坎肩缀在一起的丝线,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比方说:你这次的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C.在经贸方面,不管中美经贸关系将因中国入世而变得更加密切,但同时也应看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纠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会增多。
D.蜂王浆,并非是蜂王所产,而是因为它被用作蜂王毕生享受的食物而得名。它珍稀名贵,来源奇特,成分复杂,有着极强的保健功能和奇异的医疗效果。
5.下面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雪豹是世界上生活在最高海拔的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仅分布在中亚的12个国家,即中国、阿富汗、不丹、印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可能是其历史分布区。雪豹呈斑块状分布于高海拔地区,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千米。中国是雪豹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新疆雪豹数量占全世界雪豹总数的四分之一。
A.雪豹仅分布于中亚 B.雪豹的分布
C.雪豹主要分布在中国 D.雪豹分布于高海拔地区
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 ⑦④②①③⑥⑤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②①⑤③⑥④⑦ D.①⑤③⑥②④⑦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8分)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梁、晋争为天下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赐以第宅,供给甚备 备:准备
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宿:有经验的、老的
C.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比:等到
D.彦章武人不知书 书:文字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彦章以兵少战败 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B.待其妻子愈厚 吾尝避其锋
C.间遣使者招彦章 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D.遂见杀 宰相敬翔入见末帝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义守节”品德的一项是( )(3分)
①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②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③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④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
⑤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⑥而嫉岩等所为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也因此保全了家人的性命。
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能。
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被俘后不受庄宗的怜爱,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11.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3分)
(2)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⑴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________,(2分);其“诗骨”是__________(2分)。
⑵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3.(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分)
(2)位卑则足羞, 。(1分)
(3) , , , ,亦不甚惜。(2分)
(4) ,而后乃今将图南。(1分)
(5)驾一叶之扁舟, 。(1分)
(6) ,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分)
(7)战战兢兢, , 。(1分)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8题。
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
⑴游淮安河下镇,运气出奇的好。一路豪雨,临近镇子时,却住了雨脚。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弯弯曲曲,旧宅瓦椽不整,老店铺面半朽。随便走进一处宅院,都能在弥漫的湿气中嗅到浓郁的历史气息。雕花窗棂、檐兽、陶缸、红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隐隐透出了往昔的热闹和繁华。
⑵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铺路的石板。
⑶古镇里的许多铺路石板,久已废弃,被随便丢在巷子深处,或者就摆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损严重,呈现出柔和的曲线。它们大都是土黄,或者透出点红色,一块一块,像固体的阳光,带着一点温暖,一点黯淡,与镇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⑷这些石板皆非本地产。当初盐运兴盛时,大运河、淮河上来往的舟船,去时载盐,返回时捎带石板压舱,卸于河边,富有的盐商便购来铺路。数十年下来,这里的街道上就铺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板。原来,这些石板都曾随船只,压着波浪,伴着涛声,最后落户在这里,成了古镇的“居民”。
⑸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盐车。明朝中叶以后,淮盐全部运到河下,经检验抽税后再分运到各地销售。这么一个小镇子,成了全国食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狭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滚动过影响国民经济的商业洪流。
⑹除了盐,还有粮,还有竹木铜铁……自明代起,湖广、浙赣、江南等省漕粮必须经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员查验成色数量后,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携带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乐年间创办造船厂以后,这里更是成为造船物资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镇还可以看到打铜巷、钉铁巷、估衣巷、竹巷、绳巷等街巷。
⑺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多少尘世浮华。“十里朱旗两岸舟,夜深歌舞几时休。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西湖嘴”即今河下镇)这是明朝邱浚描写古镇盛况的诗句。琵琶刘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鱼巷等众多见于典籍的街巷记载,都是从前的生活画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还养护了这里的深厚文脉。从元朝起,山阳县儒学就建在这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生活在这里。想象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飘荡过多少朗朗的读书声。而当报喜的骏马跑过,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这石板一样,迸发出烨烨的火星。
⑼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辇乘招摇而过。康熙、乾隆两帝数度南巡都经过这里。
⑽这些石板还见证过更久远的历史。这里是古代名将韩信、梁红玉的出生地。韩世忠、梁红玉曾驻兵于此与金兵对峙。金戈铁马的杂沓之声,给这座古镇平添了许多壮怀激烈的铁血内涵。
⑾所有的烟云都过去了,只有这座镇子还留在这里,只有这些老石板还留在这里。坑坑洼洼的石板上,踩来踩去的已经是现代人的脚步。要经多少脚步、车马的磨损,才能造成这些坑洼?岁月是峥嵘的,而这些石板的外表却越来越随和、温婉,棱角都已失去,像磨损了边角的古籍。
⑿我们顺着一条小巷走到尽头,登上几十级台阶,就站到了古运河的大堤上。运河水在静静流淌,虽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见汹涌之势。一条古老的河,由于见过太多,也许已变得宠辱不惊了吧。回头看镇子,许多屋脊已落在脚下。古镇的地势低于运河,这该是镇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来了。我们顺着来路往回走,镇子重新变得空阔。迷蒙的雨雾中,那些饱经风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氲中显出别样的风致。石板也全都湿渡流的,晃动着明亮的水洼,像是不断闪回的古镇的记忆。物换星移,一切都变了,不变的只是江南的雨。丝丝的细雨依然洒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见证着石板曾经承载的荣耀与辉煌。脚下的石板静静地延伸着,连缀成通向新时代的路……
14.文中描写雨水的主要作用是(4分)
⑴ ⑵
15.第⑾段画线句有何表达效果,请作赏析。(4分)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作品以“石板”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显得衔接自然,脉络清晰。
B.第⑴段总写河下镇古色古香的风貌,由面及点,引入对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以青灰色的镇子来衬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辇乘曾经过古镇,揭示了石板给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笔触从历史转向现实。
F.本文将叙述、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语言舒缓流畅、娓娓道来,读来清新自然。
17.本文标题是“顺着石板街走到从前”,请概括“从前”在文中的主要内容。(4分)
(l) (2) (3)
18.纵观全文,总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8分)
请从以下甲、乙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本文所谈论的就是对历史有所“解释”的叙述的历史学。我们可以把历史学称之为解释的艺术,亦即历史学就是使用艺术化的手法来为今天的人解读过去的人和事,最终帮助今天的人更好地认识自身,在一个更广泛和完整的层面上参悟人性。文学,特别是小说则是通过解读小说空间中的人及其行为来帮助现实的人更好地认识自我。两者在对人的关注上是完全相同的。
在解释手段上,史学和文学也有着极大的相似。文学,以及我在这里所主张的那种叙述的历史学,都不否定外在于人的力量的存在,但是二者都认为只有经过人的表达,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力量。而那种剥离了人的“结构——分析”的历史研究,却把这些外在力量抽象化和神秘化了,只是增加了我们认识历史的难度,从而使我们距离真实越来越远。
如果历史和文学在本质和手段上有着这么多的类似,那么二者间的界限就显得很模糊。历史解释的开始和完成取决于历史学家的“情节化”,即历史学家如何去配置这些元素以形成情节。这样,经过史学家的情节配置,对历史的读者而言,死的历史材料就变成了活动的历史剧,历史在这一刻复活。这个过程和小说家搜集素材,然后通过艺术加工形成一个情节曲折动人、包含深刻寓意的故事是完全一样的。
就目前而言,新的叙述的历史学呈现出一些特点。第一,在历史中的伟人和强者之外,它把目光投向普通人;第二,它并不完全排斥分析,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有用的手段来处理资料;第三,受现代小说和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它探索人的内心及潜意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拘泥于史实;同时,在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下,试图通过具体的人的行为来揭示象征意义。最后,新的叙述的历史学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但不是仅仅为了这个人、这件事而发,而是希望借此更好地理解过往社会和文化的内在机制。
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不可能永远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越来越多的史学家已经看到大众需要一种令他们有兴趣去欣赏、去感悟的历史。在这个时刻,历史学重归“叙事本位”,并从文学和其他学术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美感和深度的叙述的历史学,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9.下列对本文所谈的历史学概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历史学是解释的艺术,它使用艺术化的手法来为今天的人解读过去的人、事和物。 (http://www.51985211.com)
B.历史学剥离人的“结构——分析”,将外在于人的力量抽象化,对真实的历史进行情节配置。
C.历史学给今天的人解释历史上的人、事和物,最终帮助现在的人更好地认识自身。
D.历史学处理的是历史中的人、事和物,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着的,而不是想象的。
2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代大多数的历史学失去了对自己源自文学想象的认识,它压抑自己,甚至否定了本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更新的伟大源泉。
B.文章期盼着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美感和深度的叙述的历史学,作者把它称着“现代叙史”。
C.当代叙述历史学借鉴和运用文学手段,探索人的内心及潜意识,而且运用文学手段试图借助具体的人的行为来揭示象征意义。
D.当代叙述历史学既注意叙写伟人和强者的故事,也注意叙写普通人的故事,而且可以用分析的手段来叙述这些人和事。
21.联系全文看,作者提倡的史学和文学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
22.最后一节,作者说的重归“叙事本位”历史学是怎样的历史学?(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
舒乙谈父亲老舍
作为一个父亲,他对我们要求极其严格。首先他自己是个十分严肃的人,是个非常勤奋的作家。他把写作当成终身事业。每次看到他房间里的灯光就会让我产生一种崇敬的心理。
他对创作十分严谨,每天只能写二千字,现在许多年轻作家每天能写上万字,对于他简直不可想象。
他在生活中并不像他的作品那么幽默,风趣。老舍十分好客,有很多朋友,特别能与贫苦人民友好相处。这些都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使我们对下层人民都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他的读者多,他去世之后(文革期间不算),他的书的出版呈上升趋势,这种情况在现代作家中不是很多,有的作家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被忘却了。即使在文革期间,他的书有很多不能出了,但国外还在大量翻译他的作品,而且掀起了很大的老舍热。
对自己周围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有所批判,在老舍的作品中的确是有的。在30年代,老舍周围有很多人,包括他的一些朋友,他们一方面接受了新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又摆脱不了旧的婚姻习俗。像那时候很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胡适,都是屈从于父母的安排,娶了一个旧时女子,同时他们的思想又非常激进。一方面是围着他们的年轻貌美有学问的大学生,一方面是没知识、不识字的太太,可想而知他们的痛苦。这些旧时女子有的虽然也是出生于地主家庭的女儿或其他,但与丈夫却往往没有共同语言。老舍的作品就是对当时现实的写照。婚姻生活的确是令人痛苦和无奈的。老舍基本上抱独身主义,直到30多岁后才自由恋爱娶了一位大学生,他是享受到自由恋爱的幸福的。有些人认为老舍在前期的作品里表现了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而在他结婚后却产生出了不满和失望。现在有一些关于作家情感的说法,我想他们那时候也是很复杂的。
多数评论家喜欢把老舍的死同《四世同堂》里祁天佑的死当成一类。祁天佑是一个没有政治信仰的人,他在他熟悉的环境里尊严扫地,老舍不一样。如果发生在国民党时期,老舍就不会去死。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没有信心,无论如何的打击他都能经受。老舍已经虔诚地皈依了这一套意识形态,完全是以它的褒贬为褒贬,以它的荣辱为荣辱,这突时候然给他一个打击,这对于心理纯朴的老舍来说肯定是接受不了的。老舍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水平,他从小没读过多少书,他对政体不是清晰的。他的一切是为人民好。他并不是单纯为个人尊严。所以当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出现,他感到一种失去,这种失去是他不可以理解的。
2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老舍是因为政治信仰的失落而自杀的,并不是为了要保持个人的尊严而死的。
B.文革期间,老舍的书在国内不能出了,但国外还在大量翻译他的作品,掀起了很大的老舍热。
C.老舍是享受到自由恋爱的幸福的,而那时候很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胡适,也都没有享受到这种幸福。
D.根据现在一些关于作家情感的说法,作者对老舍批判自己周围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这件事是有所反思的。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老舍对待工作,勤奋严谨,对孩子的要求也极其严格,既是一个好作家,也是一个好父亲。
B.老舍每天只能写二千字,而现在有些年轻的作家每天能写上万字,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老舍创作态度的严谨。
C.老舍婚后对婚姻生活产生了不满和失望,表明他后来也意识到了自己对周围知识分子生活态度的批判有不妥当的地方。
D.老舍对政体的认识是不清晰的,他之所以虔诚地归依了一套意识形态,是因为他认为“这一套”意识形态是“为人民好”的。
25.作者说老舍是个“十分严肃的人”,从全文看,他的“严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26.老舍有着浓厚的“平民意识”,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6分)
七、作文(70分)(写在作文纸上)
27.请以“母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开学考试文科附加题 2008.9
本部分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2题。(10分)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
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序》节选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5分)
1.今 之 人 慕 趣 之 名 求 趣 之 似 于 是 有 辨 说 书 画 涉 猎 古 董 以 为 清寄 意 玄 虚 脱 迹 尘 纷 以 为 远 又 其 下 则 有 如 苏 州 之 烧 香 煮 茶 者。
2.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5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
3.下面关于名著名篇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在《家》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B.《边城》创造了典型的湘西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俗,作品描绘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对现代都是文明的审视和体味,为都市人营造了一个寄托内心向往的理想空间。
C.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D.《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贯穿于小说的始终,象征勇敢、自信、坚强,老人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与命运抗争。不断梦见狮子,又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大海、鲨鱼的畏惧。
E.欧也妮是小说中最为善良、宽容、慈爱、纯洁的一个人物,整部小说就是以她的悲剧人生为中心线索的,她的美德在痛苦的生活和与周围人的对比中逐渐呈现出来。
4.试举一例分析《女神》里对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叛逆精神的歌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吃人”是《呐喊》揭示的最深刻的主题,试分析“吃人”的本质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传记是一种实录性的文字。在理论上,我也承认那些飞腾的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实际上,我总偏爱那事实气味比较浓厚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接触到一种真实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传记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写作的态度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有些传记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们钦敬,甚至于只叫我们畏惧。他决不叫我们怜爱,不叫我们反省。在罗曼?罗兰的传记中,许多人物,虽然性格十分差异——例如米开朗琪罗,既不和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着分别——可是,读了总叫人感动、反省和振奋。像贝多芬那种坚强、泼辣而又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和扶掖我们,不用多说了。托尔斯泰和米开朗琪罗——特别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点的人,可是我们在传记里和他们的接触,却感奋地分了他们的痛苦、失败,同时分了他们的诚挚和成功。我们的生命和他们的差不多融成一片,决不只“枕着他们休息一会”而已。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样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发生这种感觉。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的戏法前面而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真正的艺术应该超越艺术。
(钟敬文《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6.本文作者实际上谈到了三类传记,请简要概括每类传记的特点。(每条不超过25个字)(9分)
答: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7.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已达到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的境界,根据文本,请说明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6分)
答:___
高三语文开学考查试卷
参考答案 2008年9月
一、选择题
1.D(A.“蜷缩”中“蜷”字应读quán; B.“引吭高歌”中“吭”字应读háng
C.“撩起”中“撩”字应读liāo。)
2.A(B.“顷听”中的“顷”应为“倾”;C.“葵花杆”中的“杆”应为“秆”;D.“响彻人圜”中的“圜”应为“寰”。)
3.D (A项“期期艾艾”形容口吃;B项“神气十足”,自以为是得意傲慢的神情,贬义;C项“分道扬镳”,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D项“身体力行”指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4.B (A项,与“开辟”一词相搭配的应是“栏目”或“专栏”;C项“不管”应为“尽管”;D项,将“并非是蜂王所产”中的“是”删去)
5.B 6.C
二、文言文阅读
7.A 8.B 9.D 10.C
11.(1)当时段凝已经有了背叛彦章的念头,段凝便和赵岩、张汉杰相互勾结串通一气。
(2)庄宗爱惜彦章的善战和勇敢,想要使他能保全和存活下来。
三、诗歌鉴赏
12. (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每空2分)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官盛则近谀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5)举匏尊以相属
(6)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7)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
14.(4分)(1)首尾照应(2分)(2)渲染气氛,引发思古幽情(2分)
15.(4分)运用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石板外表磨损,古韵犹存的意蕴。
16.(4分)C D (答对一个给2分)
17.(4分)(1)小镇的经济繁荣(2)小镇的文脉深厚(3)小镇的历史人物辈出(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
18.(4分)要点:(l)对悠久历史的赞叹(2)对物是人非的惆怅(3)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
六、选做题
甲、
19.B 20.C
21.二者都关注人,主张探索人的内心及潜意识;(2分)都不否定外在于人的力量的存在,并且认为只有经过人的表达,才可以使人更好地认识这种外在于人的力量;(2分)叙述事情情节化(2分)。
22.所谓“重归‘叙事本位’”的历史学是指在关注历史中的伟人和强者之外,关注普通人,(2分)运用分析、情节化叙述等艺术手段,通过具体的人的行为讲述一个人、一件事,探索人的内心及潜意识,揭示象征意义(2分),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过往社会和文化的内在机制,更好地认识自身,参悟人性的人文学科(2分)。
乙、
23.D(A、“并不是”错,原文是“并不是单纯为个人尊严”。B、“老舍的书在国内不能出了”错,原文是“他的书有很多不能出了”。C、后半句错,原文是“那时候很伟大的作家鲁迅、郭沫若、胡适,他们都有一个不幸的婚姻”,这并不能说明 “他们没有享受到自由恋爱的幸福”。)
24.C(一是“有些人认为”,并不完全肯定;二是得出的结论在原文中缺少依据。)
25.(1)生活中,他并不是像他的作品那么幽默,风趣。
(2)对孩子,他的要求极其严格。
(3)对创作,他十分严谨、勤奋,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
(4)对自己周围的知识分子的不良生活态度,老舍在作品中有所批判。
(5)对目的是为了人民好的“这一套”意识形态,老舍虔诚地归依。这种政治信仰一旦失去,他就难以理解和接受,最终以死相抗。(答出3点就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6.(1)老舍有很多贫苦朋友。(2分)
(2)批判自己周围的知识分子屈从旧的婚姻习俗,同情因此受到损害的旧时女子。(2分)
(3)当他认为一套意识形态是为人民好时,就虔诚地归依;当他感到这种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时,他就不能理解和接受,以死相抗。(2分)
七、作文(参照江苏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译文: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他勇猛很有力气,能光着脚在荆棘上行走百余步。梁、晋争夺天下。晋人抓住彦章的妻儿把他们送到太原,赐给他们居住的宅第,供给的物资非常周全,(然后晋人)暗中派遣使者招降彦章。彦章将使者斩首而断绝了自己的退路。但是晋人惧怕彦章在梁国,决心招他归顺,(因此)更加厚待他的妻儿。这时,晋国已经全部占有黄河以北的地区,而梁末帝昏庸无能,奸邪的小人赵岩、张汉杰等当权,有名望的大臣老将多被他们的谗言所害。龙德三年夏,晋攻取郓州,梁举国惊恐。宰相敬翔入朝见末帝,哭泣说:“……如今强敌还没有被消灭,陛下如果不听我的话,我这身老骨头也没什么用了,不如死了算了!” 末帝问他想说什么话,敬翔说:“事情很紧急了,非用彦章不可!” 末帝于是征召彦章担任招讨使,让段凝担任副将……当时庄宗在魏地,命朱守殷驻守夹寨,庄宗听说彦章担任招讨使,惊慌地说:“彦章骁勇善战,我常避开他的锋芒,不是守殷所能抵挡得了的。”立即率军前去救援守殷。等庄宗赶到时,南城已被彦章攻破。这时段凝已对梁早有二心,与赵岩、张汉杰等人勾结窜通。彦章激愤于梁的国力一天天地衰微,因而痛恨赵岩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曾经对人说:“等我破贼之后返回,一定诛杀奸臣来向天下百姓谢罪。” 赵岩等人听到后非常害怕,于是与段凝互相配合极力排挤、陷害彦章,(梁末帝)于是罢免了彦章的官职。唐兵攻打兖州,末帝征召彦章命他率少量人马驻守注东路,彦章因兵少而战败,被晋人活捉。彦章是个武人没有读过书,经常用民间俗话对人说:“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敬爱他骁勇善战,想保全他的性命,彦章推辞说:“我与陛下血战了十多年,如今兵败被俘走投无路,不处死我还等什么?况且我深受梁国的恩惠,不死就无法报答,哪有早上为梁效力而晚上又为晋效力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面目见天下人呢?”于是彦章被杀,享年六十一岁。
文科加试题答案
一、
1.今之人慕趣之名/ 求趣之似/ 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 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又其下/ 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5分)
2.作者认为,世上人所难以得到的只是一个“趣”字(2分),只有摒弃追求“趣”的表面功夫,从精神实质上去心领神会才能获得(2分),也批评了当时的伪趣之风(1分)。
译文:
世间人所难获得的只有趣罢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颜色,水里头的滋味,花里头的光影,女人里头的姿态,即使是很会说话的人也不能说出一句话来,只有那些内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现代人仰慕着趣的名声,追求近似于趣的东西;于是有辨说着书法绘画,鉴赏着古董就自以为是“清”了;又有不务实际想些玄奥道理,离开红尘、不问世事就自以为是“远”了。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韦苏州(应物)的刻意烧香煮茶的人。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没什么关系。
二、
3.C D(C项中“半旧”的日常用品是仕宦之家的风范,显示勤俭持家的美德;D项中不断梦见“狮子”,暗含老人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是激励老人奋斗的力量)
4.《凤凰涅槃》中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隐喻了“五四”青年那种敢于毁弃旧我、自我革新的创造精神,表现出一种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决心与气概。气吞日月的“天狗”也是一个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一个形象。
5.“吃人”一方面是指对人生命的肆意践踏与剥夺(2分);
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精神的控制和虐杀。(2分)
6.①使人钦敬、畏惧而不能产生怜爱和反省。(3分)
②用高妙的艺术性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3分)
③使读者交感融会并直接参与话的人生,也并不缺乏艺术性。(3分)
7.“得鱼”即直接参与了真实的人生,“忘筌”即忽略了他的艺术性。(3分)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记达到了使人领悟并参与真实的人生,甚至忽略了他的艺术性的艺术境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