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闷热(mēn) 蚌埠(bàng) 慰藉(jiè) 置之度外(dù)
B.抓阄(jiū) 洁癖(pǐ) 跬步(kuǐ) 呶呶不休(nú)
C.中肯(zhòng) 懵懂(měng) 采撷(xié) 切磋琢磨(zhuó)
D.殷红(yān) 瘙(shāo)痒 处暑(chù) 滂沱大雨(p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密诀 冰凌 两全其美 以逸待劳
B.思辩 宣泄 出类拔粹 博闻强识
C.蜇伏 燥热 无事生非 莫衷一是
D.惬意 装潢 貌和神离 提纲挈领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于丹日前来到拥有“江南第一文庙”之誉的湖南浏阳文庙讲学,成了众矢之的,受到热力追捧,足有三千余人聆听了于丹的精彩演讲。
B. 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 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道”。
D.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政府有能力、有责任让更多的纳税人享用公共文化资源。
B.“嫦娥一号”卫星历经千难万险获得的数据十分珍贵,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将决定探月活动价值的高低。
C.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是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利于保护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的根脉。
D.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想知道古物收藏家会是什么样的人?多半是些退役的上校,领着一伙上了年纪的工人爬到这儿的顶上,检查泥块和石头。
B.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C.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从200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更名为《奥运频道》。
D.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无法传播流行。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向美善寻找理由
一段时期,文学以展示负面的事项为能事,而某些批评家却把这种负面写作命名为“挖掘人性的深度”。
文学是人学,研究人,挖掘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义。进入20世纪以来,作家对人由外部研究转入内部研究,不断触及人性的深层次矛盾。人性是一个多元构成体,各种品质相互缠绕,既有向上之力,也有向下之力。但值得肯定的是,向上之力是人性当中最顽强的诉求,人在与向下之力交恶的同时,始终抱有一颗向善向美之心,人要完善发展自身,并在完善发展的途中,执意淘汰掉附着在身上的恶劣的人性部分,这是人的希望,也是文学的光亮。它唤醒了文学的精神使命——是帮助人性完成它不断蜕变更新的过程。文学不能漠视人的这一根本诉求,而一味地向人的现实人性俯就。作家要自觉地站在一个高处,从平衡作品的内环境的角度,打量作品中善与恶、美与丑的布局,看看整体建筑是否最终向善和美倾斜。
当今的现实主义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的洗礼,已经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面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灵活,富于现代感,显示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的迹象。然而,传统现实主义的一个优势,不应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对善和美的高度的艺术提炼。面对倾向于自然主义写作的纷乱琐碎的事项,作家如何整合它们,提取潜伏在具体事项下面的事理本质,这是考查一个作家心灵强度和质量的契机。
现代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最大区别在于,现代主义是现象化的美学实践,表象的书写是它全部的重心及终点。现代主义不相信世界除了现象之外,还有什么本质的存在。而传统现实主义是理性化的美学实践。它相信,现象背后有一个理性的支点。这一理性的支点,植根于它对人心的认识,即人对真善美的终极渴望。出于这一信念,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总是谨慎地打量作品的内环境,担心失衡的布局,影响读者对人心的本质判断。传统现实主义作品有一个显要标志是,它一向承担起塑造美好人物形象的自觉。回顾19世纪、20世纪的文学,那些光彩耀眼的理想人物形象,差不多都是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提供的。向美善寻找理由,不应当只是传统现实主义的专利,而是一切文学实践的专利。一部作品中,善和美在场与否,其作品的境界立判高下。善和美这一对终极理性的执行官,执掌着肯定和否定的权杖。一部文学作品,如果通篇没有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人物的德行均在读者的境界之下,那么,在读者心中造成什么直接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必然是审美愉悦的反面——情绪上的阻塞感。由于没有善和美的在场提示,作家想不起动用肯定的权杖,收拾作品委靡不振的局面。从平衡作品内环境的意义上说,这样的创作是残缺的未完成品。
向美善寻找理由,不是不能直面黑暗的题材。向美善寻找理由,作家必须率先完成自我境界的提升,只有作家个体的精神问题解决了,才能避免将更大的精神困惑转嫁给读者。 (《辽宁日报》2008年3月4日,有删节)
6.下列对“传统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灵活,富于现代感,把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进行融合,塑造理想的人物形象。
B.对善和美的高度的艺术提炼。面对纷乱琐碎的生活表象,注重整合,提取生活的事理的本质。
C.美学实践是理性化的,所以作家才认为人对真善美有着终极渴望,现象背后总有一个理性的支点。
D.一向自觉地塑造美好的人物形象,古今中外文学中的真善美人物全都是由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提供的。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要有对真善美的弘扬和肯定,善和美是否存在作品中是判断作品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志。
B.一些文学作品极力地展示生活的阴暗面和人性中的丑恶,而某些人也认为这是表现生活的本质,挖掘人性的深度。
C.当今的现实主义受到上个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的影响,它不相信世界除了现象之外,还有什么本质的存在。
D.传统现实主义作家总是对作品的内环境谨慎地处理,担心善与恶、美与丑的布失衡,从而影响读者对人心的本质判断。
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既要表现人性的美善,也可以直面黑暗的题材。这不应当只是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追求,也应是一切文学实践的追求。
B.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善和美这一对终极理性,所以他才有了对人心的认识、对真善美追求的信念。
C.非传统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必然造成读者情绪上的阻骞和作品委靡不振的局面。这样的创作也是残缺的未完成品。
D.要表现人性的美善,作家要率先提升自我境界。只要作家个体的精神问题解决了,读者就不会有更大的精神困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高祖论 苏洵
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之计,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常先为之规画处置,以中后世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
帝尝语吕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方是时,刘氏既安矣,勃又将谁安耶?故吾之意曰:高帝之以太尉属勃也,知有吕氏之祸也。虽然,其不去吕后,何也?势不可也。昔者武王没,成王幼,而三监叛。帝意百岁后,将相大臣及诸侯王有武庚、禄父者,而无有以制之也。独计以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吕后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壮。故不去吕氏者,为惠帝计也。
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是故以樊哙之功,一旦遂欲斩之而无疑。呜呼!彼岂独于哙不仁耶!且哙与帝偕起,拔城陷阵,功不为少矣。方亚父嗾项庄时,微哙诮让羽,则汉之为汉,未可知也。一旦人有恶哙欲灭戚氏者,时哙出伐燕,立命平、勃即斩之。夫哙之罪未形也,恶之者诚伪,未必也,且高帝之不以一女子斩天下之功臣,亦明矣。彼其娶于吕氏,吕氏之族若产、禄辈皆庸才不足恤,独哙豪健,诸将所不能制,后世之患,无大于此矣。夫高帝之视吕后也,犹医者之视堇也,使其毒可以治病,而无至于杀人而已矣。樊哙死,则吕氏之毒将不至于杀人,高帝以为是足以死而无忧矣。彼平、勃者,遗其忧者也。
哙之死于惠之六年也,天也。使其尚在,则吕禄不可绐,太尉不得入北军矣。或谓哙于帝最亲,使之尚在,未必与产、禄叛。夫韩信、黥布、卢绾皆南面称孤,而绾又最为亲幸,然及高祖之未崩也,皆相继以逆诛。谁谓百岁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见其亲戚乘势为帝王而不欣然从之邪?吾故曰:彼平、勃者,遗其忧者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高祖挟数用术 数:命运
B.昔者武王没 没:通“殁”,去世
C.拔城陷阵 拔:攻占
D.微哙诮让羽 诮:责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待嗣子之壮 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
B.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C.后世之患,无大于此矣 其皆出于此乎
D.则吕氏之毒将不至于杀人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1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在战争方面汉高祖的谋略和才能不及陈平和张良,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作的安排显示出的深谋远虑超过二人。
B.汉高祖担心自己死后,吕后和陈平等大臣和诸侯王将趁机夺权,所以安排周勃担任太尉执掌兵权进行牵制,以保护惠帝。
C.樊哙追随汉高祖起兵,功勋卓著,但他是吕后家庭的人,有可能危及刘氏子孙,高祖于是找个借口除掉这个最大祸患。
D.本文是一篇史论,通过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评述了汉高祖举措的高明,文章中心明确,论据充分,推论合情合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5分)
12. 汉高祖明知吕后是后世子孙的祸患,但最后没有将她杀掉或者废掉,作者认为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3.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吕后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壮。
14.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方是时,刘氏既安矣,勃又将谁安耶?(3分)

(2)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3分)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燃”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又”字有何意味?(4分)
(2)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16、填空。(4分,每小题1分)
(1) “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一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出了蜀道之险要。
(3)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三大里程碑之作分别是《左传》 《资治通鉴》。
(4)莎士比亚是欧洲 时期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沈阳的美丽与哀愁
徐 坤
临近4月底,火车又一次提速,D字头动力车组始发。友人向我打探去沈阳的路径,说提速以后,从北京4个小时便可到达。我却阻止说,不,不要去。若去,就选择冬天。十冬腊月,火车喷吐着白烟儿,一路呼啸,出了山海关,但见雪野茫茫,一望无尽的东北大平原,端的是养眼!车甫一停稳靠站,左脚迈出车门,“呼——”,一股凛冽的寒风,兜头便至,打得人浑身一哆嗦,刹那间衣袖裤脚都被打穿。那是真正来自西伯利亚方向的寒流,那种冷,豪迈,剔透,挟带几许暴虐和郑重,长风刺骨,冰清玉洁。就仿佛陈年的黑方威士忌,要不就是伏特加,加了冰块,抿一口,刷的一下,如同小刀,无比锋利地在唇边划过,鲜血奔涌。痛和快感倾巢而出!刹那间,脑子醒了!浑身的细胞都被激醒了!
  这就是沈阳,你出关之后的第一口烈酒。狂放,野性。然而,一旦你压得住它,又无比驯顺,醇厚。这个东经122度、北纬41度的北温带边城,几乎有半年时间都包裹在漫漫冬季里。春天只是冬天呼出的一口清气,夏秋是它从一个冬天奔赴另一个冬天之间的短暂休歇,几乎豪无特色。被南国溽热和京城暖冬给折磨得一筹莫展的人们,却可以在沈阳寒冷的冰雪中去紧紧筋骨,带回一身神清气爽的北国阳光。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城郭之中到处布满蛮横和雄性荷尔蒙气息,即使是在冰封的冬季那种气味也一样醇厚,酣酽,浓得化不开。凛凛朔风中,袖着手,低着头,将脸深深埋进大衣领子内,哈气成霜地沿着雪松排列的方向,避开热气腾腾的白肉血肠、李连贵熏肉大饼、老边饺子、老龙口包谷烧的熏香迷障,一抬头,眼前蓦地腾起红墙绿瓦、金色琉璃镶嵌成的华美宫阙!那就是沈阳故宫,一个王朝留下的背影。它记录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女真人长风猎猎铁骑嗒嗒的骁勇,也留有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皇后辅佐少年天子匡扶社稷的机谋。这个采撷了长安、洛阳、开封、金陵几朝汉家宫阙之长的清朝皇家宫殿,满蒙汉建筑风格交杂,几乎是北京故宫的缩微景观和美丽倒影。比之北京故宫的君临天下磅礴气势,它秀气典雅,格局上虽有几分局促,内里却处处透着狂妄和野心勃勃。
  出了故宫,不远处,大概也就两站地远近,耸立着一座古罗马廊柱盘绕的巍峨西洋建筑大青楼,周围环绕点点北欧风格红楼群与清王府式样的三进深四合院。这就是另一对著名父子张作霖和张学良的故居——张氏帅府。红彤彤雕梁画栋的四合院里,老帅两次奉直战争的硝烟似犹在,皇姑屯铁路的爆炸声依稀传来;西洋风格的大小青砖楼,仿佛记录下了少帅东北易帜去国离家的悲壮,举旗助蒋的豪侠,西安事变的枪声……血与火的洗礼,千古功臣,天下为公。
  从故宫到故居,短短十几分钟路,皇家故宫与帅府故居,古罗马建筑风格与传统四合院建筑,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在这条小街上奇异地汇合。两对父子,塑造了沈阳的命运和性格:天生梦想,又土又狂,勇猛正直,忠诚豪侠,仗义疏财,粗鲁颟顸……游牧民族的剽悍与汉族移民后代的豪气交织,无所不能,无所不往,相得益彰,互为消解。
  身在沈阳,心系北京。沈阳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最后一座关隘和要塞。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服从全国一盘棋,成了重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基地,半个世纪的贡献,为全国人民做出了贡献,贡献也就意味着牺牲。如今沈阳成了德国式的鲁尔工业重镇,面临重新振兴起飞的痛苦艰难。古时所说的盛京八景:天柱排青、辉山晴雪、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观莲、皇寺鸣钟、万泉垂钓……早已在几十年大机器的轰鸣中不见踪迹。新的盛京景观:满族溯源地,国际秧歌节,世界园艺博览会,奥运足球分赛场……正纷纷而起。人们也知道,风景秀美的棋盘山虽是一盘诱人的残局,弄不好,也是死棋。跳出沈阳,方能满盘皆活。
沈阳老了,早已经老过两千岁;沈阳还年轻,顶多也只能算条中年的汉子,才刚知天命而已,正逢如日中天的年纪。有谁认为酒会老吗?尤其烈性的,总是老而弥坚,老而醇香。只是沈阳这杯酒,需要慢慢品。
17、第一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沈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8、作者为何要说:“若去,就选择冬天。”请分条陈述理由。(4分)
19、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跳出沈阳,方能满盘皆活。
(2)只是沈阳这杯酒,需要慢慢品。
20、在文末,作者说“沈阳老了”,既而又说“沈阳还年轻”,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21、作者以“沈阳的美丽与哀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http://www.51985211.com)
六、(11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补出一个恰当的结论。不超过15个字。(3分)
刘备与诸葛亮初识的经过,《魏略》与《九州春秋》都说是诸葛亮自己去见刘备的,陈寿不取其说,而书“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根据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又如诸葛亮征南事,对孟获的“七擒七纵”是不合情理的,所谓“南人不复反”也不符合史实,陈寿对此一概不取,只说“其秋悉平”;再如载于吴人张俨《默记》中的《后出师表》,后人以为,就这篇文章所叙的事实与思想看,都不像是诸葛亮的作品,陈寿同样也不录此篇。可以看出, 。
23、根据下面的材料,请简要介绍一下“鸟巢”所使用钢材的情况。(5分)
国家体育场(鸟巢)的钢结构最大跨度达到333米,相当于200个成年人手拉手的长度。达4.2万吨的钢结构需摆脱外力的支撑,靠自己站立起来,工程浩大自不必说,其材料的选择慎之又慎。筑造“鸟巢”使用的钢材材质绝大部分为Q345D和Q345GJD钢材,局部受力大部位采用了Q460钢材。Q460钢材是专为“鸟巢”量身打造的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Q”代表钢材的强度,“460”表示受力强度达到460兆帕时才会彻底变形,460兆帕相当于4540个标准大气压,普通钢材受力强度只有235兆帕,比Q460小将近一半。在国家标准中,Q460的最大厚度是100毫米,而“鸟巢”这次使用的钢板厚度史无前例地达到110毫米。“鸟巢”钢结构中共使用了400吨Q460钢。
24、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50字。(3分)
[京华时报讯]《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部2008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注已经确定。
七、(60分)
25.作文。(60分)
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猜测卷
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2、A 3、B 4、D 5、B
二、(9分,每小题3分)
6、B 7、C 8、A
三(9分,每小题3分)
9、A 10、D 11、B
四、(25分)
12、用吕后遏制大臣,保护惠帝。(3分)
13、吕后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壮。(每断1分)
14、(1)正当这时,刘氏的天下已经安定了,周勃又将使谁的天下安定呢?(2分)
(译出大意给1分,“谁安”1分。)
(2)大概高祖的智慧,在大事方面精明,在小事方面暗昧,对于这点以后便显现出来了。(4分)
(译出大意给2分,“盖”1分,“暗于小”1分。)
15、(1)“燃”字赋予鲜花以动态,鲜明写出了其鲜艳无比,摇曳多姿,表现出了春光的美好。(2分)
“又”字写出了岁月荏苒又一年,滞留异乡时间久,勾起了漂泊伤感。(2分)
(2)①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用春光美好反衬突出思归之殷。(2分)②对比反衬,以水碧衬鸟白,相映生辉,风光怡人;以山青映花红,景色绮丽,赏心悦目。(2分)
16、(1)同是天涯沦落人(2)剑阁峥嵘而崔嵬(3)《史记》(4)文艺复兴
(每空1分。如果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五、(21分)
17、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沈阳之烈之狂,给人快感,写出了作者对沈阳的喜爱及感受之深。(2分)
18、①景观养眼,能看见茫茫的雪野和一望无际的东北大平原。(2分)②内涵动情,冬天的沈阳狂放豪迈,充满野性而又不乏醇厚,在此可得快感,可紧筋骨,使人神清气爽。(2分)
19、(1)沈阳是曾经的重工业基地,半个世纪贡献巨大,但如今忆步履维艰,面临重新振兴的苦痛,只有发展创新,与进俱进,才能使其再度焕发活力,再次崛起辉煌。(2)沈阳虽历史悠久但还生机无限,发展前景宽广,充满潜力与韵味,再振兴值得期待。(2分)
20、不矛盾。“老了”是针对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而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是“两代帝王城”。(2分)“年轻”是就发展现状而言,它还有很大发展余地,还可以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2分)
21、结构上,是行文之线,串联及统摄全文,便于抒发情感。内容上,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提示了主旨,“美丽”与“哀愁”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加深印象,突出内涵;又一语双关,既指沈阳的美丽内涵及发展中的痛苦艰难,也指作者心中对沈阳的喜爱及忧虑。(6分,结构与形式上各3分)
六、(11分)
22、陈寿对(对于)史料的取舍是很严谨的。(3分)
23、鸟巢所使用钢材绝大部分为Q345D和Q345GJD,局部受力大部位采用了专门量身打造的低合金高强度Q460钢材,所使用的Q460钢板厚度史无前例地达到110毫米。(5分,答出第一点得1分,答出第二、第三点各得2分。)
24、参考角度:
①肯定的:有利于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
②疑虑的:试图用京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其实是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愿景上的焦虑,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学生群体欣然接受令人疑虑。
③反对的:用一种小众化的文化传播和表达方式强加到所有孩子身上试图潜移默化他
们,本身就是牵强和欠思量的。
(有观点并言之成理即可。观点理由准确2分,语言表达1分)
七、(60分)
25、写作(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25 - 21 二等20 - 16 三等15 - 11 四等10 - 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25 - 21 二等20 - 16 三等15 - 11 四等10 - 0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材料丰富
5.形象丰满
6.意境深远 7.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9.文句有意蕴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11.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12.有个性特征
说明: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3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④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可不计。
⑤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上一篇: 语文高考广州市第六中学2008年高三第三次模拟

下一篇: 语文高考东北育才学校2008年高考语文最后模拟试卷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