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最新试题首页

岔中2009届高三年级暑期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次考试分值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1~15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6~23
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一、(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犄角 / 掎角之势 哄抢 / 一哄而散 泥沙 / 泥古不化
B.着落 / 着手成春 未遂 / 半身不遂 应对 / 应运而生
C.手腕 / 顺蔓摸瓜 悭吝 / 纤尘不染 禀赋 / 凝神屏气
D.坍圮 / 否极泰来 涉及 / 拾级而上 累赘 / 果实累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看到他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王红忍俊不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B.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边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C.与13亿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物权法》,历时五年,经过八次审议,从分歧严重的争论到达成共识,3月16日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表决通过。
D.《城门》绝对不是一部畅销书,它或许不可能有很好的市场,但《城门》以其特立独行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情节和刻画入微的细节,毫无疑问地成为一部有分量的军事长篇小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既有丰富的旅游业实践经验,并赴国外留学进修的专业课教师,又有一批多年从事中等专业技术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课教师。
B.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C.持续了将近四年的中国KTV版权纠纷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结果,云南昆明于年前签下卡拉OK版权费“中国第一单”。
D.物业税,通常被称之为“不动产税”或“地产税”,是抑制房地产价格增长过快的一种有力的税收杠杆,主要针对土地、房屋、不动产等方面。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客逾庖而宴 B、 东犬西吠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时至轩中
二、阅读下列与必修三第四专题《鸿门宴》有关的文字,完成5—12题。
(一)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选自《鸿门宴》,有删节)
(二)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居营外,闻事急,乃持盾入。初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皆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哙去,从山下走归霸上军。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几殆。(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节)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披:穿戴
C.故遣将守关者 故:特意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项王按剑而跽曰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C.今日之事何如? 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则思虚心以纳下 D.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8.下列各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三言两语,通过神情描写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樊哙的虎虎雄风。
B. 樊哙的语言豪壮威严,条理清晰,通过层层剖析,直指项羽理亏之处,可见樊哙是粗中有细之人。
C. 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进帐后即怒视项王,可当项王赐酒后却拜谢而饮,可见樊哙也只是个可以用酒肉收买的赳赳武夫。
D.樊哙不顾卫士阻拦,侧其盾撞倒卫士,说明樊哙勇猛无畏,闯帐之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如果没有。
B.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C.沛公如厕,麾哙去 麾:招呼
D.故遣将守关者 故:所以。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11.下列中各组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且沛公先入定咸阳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窃为大王不取也 ②项羽目之,问为谁
D.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 ②从山下走归霸上军
12.同样是“樊哙闯帐”,上述两段史料记载却有不同,下列对这两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两段文字中,都对樊哙的语言进行了描写,樊哙在席上理直气壮,义责项羽,既勇敢而又不失机智,既有讽刺,也有尊崇项羽的意思,可见其粗中有细。
B.在《鸿门宴》中,作者对樊哙闯帐时的情态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描摹,而在《樊郦滕灌列传》中则比较简略。
C.《樊郦滕灌列传》中,樊哙是主动闯帐不是为张良所召,而且说“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几殆”以夸大其闯帐的作用,完全符合他此处为传主的身份。
D.樊哙在席上的讲话,两段文字记载基本相同,不过从内容上看,《鸿门宴》应该比《樊郦滕灌列传》的语气委婉得多。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①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
【注】①“王”为秦庄襄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今魏急而公子不恤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项羽本纪》)
B.使者致信陵君之命
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
C.使使者谢安陵君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
D.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蔺列传》)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虽死,终不敢行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列传》)
B.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C.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书》)
D.困于思虑,失言于君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魏国兵败,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归国,信陵君怕获罪,不肯救魏,但在毛公、薛公的劝说下,信陵君毅然回国,表现了信陵君的深明大义。
B.信陵君久攻管城不下,派人给安陵君施加压力,态度强硬,但安陵君以国家大义、父子之伦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并表明了坚持的态度。
C.缩高面对来自信陵君的压力,没有让自己的儿子背秦归魏,保全了儿子的名节,他担心得罪信陵君而招来祸患,因此以死来表明自己的品德。
D.信陵君帅五国联军大败秦军,功高盖主,致使秦人施计成功,信陵君被魏王猜忌,于是称病不理政务,日夜沉迷于酒色,几年之后去世。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3分)

(2)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3分)

(3)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1】有青山豁我怀【2】。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1】赖:依赖,凭借。【2】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7.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赏析。(4分)



18.“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意蕴。(4分)


五、(8分)
19.名句默写
(1).故 ▲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 ,来吾道(导)夫先路!(《离骚》)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4).元嘉草草, ▲ ,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麦 天 雷抒雁
一过清明,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醒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往上窜。只几番风摇雨洗,麦子便扬花了,又几日暴晒,先前绿毡一般的田地,就显出些杏黄色了。
说到杏黄色,那些藏在叶底的青绿色酸枣,也比着劲,从绿叶上露出些艳红和淡黄的脸庞来。一整夜一整夜,“算黄算割”的鸟唱,吵扰着农人的甜梦,让人弄不清是梦是醒。
麦天,真的要到了。                  (http://www.51985211.com)
关中人把收麦的日子叫麦天。麦天,是农人的苦日子,却也是大节日。许多年许多代以前,有一位叫白居易的诗人,有一天便是站在关中大地这金黄的麦田边,看着农人挥镰割麦,写下一些诗句:“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垅黄”。这首《观刈麦》的诗被叫做悯农诗。看着农人忙碌辛苦的劳作,想着他们艰难的日月,诗人难免不生出些感慨。这诗句于是便和麦子一同在田地里生根,一代一代生长着,收割着,被吟唱着。
从麦子泛出杏黄色开始,农家的节日也就开始了。和着端午节的临近,路上走亲戚的人也便多了起来。“麦梢黄,女看娘”。穿得光洁鲜亮的女子,先前有步行的、骑驴的:如今,有骑自行车、摩托车的:村子通了公路,也有一招手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每每这时候,赶在忙前这段空闲,要走走娘家。走亲戚不能空手,胳膊上挎着篮子,拎着袋子,提着盒子,装的无非是些鲜果吃食之类。母女们,别管多见面,少见面,一聚了头,就有说不完的话。说思念,叙家常,夸丈夫,聊弦子;自然也少不了说些打工挣钱的难处,孩子上学的忧心,新农村建设的信息。到了饭时,女儿又随娘入厨,像先前末嫁时,熟盆熟碗地做一顿好饭,孝顺父母。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畦麦收前的杂事。搭镰前最后一集是“畦农会”,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凄凑热闹,急锣紧鼓要唱《喜开镰》。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镰刀扫把,筛子簸箕,应有尽有。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费镰费胳膊,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蚂蚁般从西往东赶,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向西割过来,叫赶麦场。那种人头攒动,此呼彼应,熙熙攘攮,煞是热闹,构成关中麦天一最。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收麦的时问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把哗哗装满麦粒的粮袋运回家就是。
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心疼丈夫,这些天,妻子得把饭食做可口,得上“硬料”。先是锅盔、面,只两顿,男人说:吃不进去,有些汤水便好。女人另想法子,买些精肉,配上黄花木耳菠菜豆腐,做成酸酸辣辣的臊子;然后,使出看家的本领,把面和硬揉匀擀薄犁细,如同俗语说的:“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一碗香喷喷的臊子面端给男人,看着他三口五口一碗,吸得滋滋溜溜响,女人心里别提多舒坦。改日,又变了花样,割一鲜鲜嫩嫩的水芹菜,在瓷盆里泡成酸菜酸汤。再将那芹菜切碎,配了油、葱花在锅里一炒,酸汤一并倒了进去,烧滚放凉,细白的面条浇上这酸菜汤,叫浆水面,热天吃了,落汗下火。看那碗里,汪汪地飘着葱花、辣油,面前放一头园子里新拔出的嫩蒜,紫紫的皮包着白胖胖的身子,再有几条顶花带刺的黄瓜,你就吃吧!男人吃完一老碗又一老碗,嘴里吱咂有声,身上却硬是不出汗,你说怪不!
“算黄算割”,鸟还在彻夜地叫。老人们说,那鸟是人变的。说是从前,有个农人总以为麦子全黄了熟了再割,结果,一场暴雨,麦子全泡在田里了,颗粒无收。气死了的农人,变成鸟,一到麦天,就白天彻夜地叫,提醒农人麦子一边黄,就得一边割。虽说,这道理农人都懂,不用提醒,鸟儿们仍要坚持着叫到忙罢,直到嗓子滴出血。到那时,你听吧,叫声又改成“布谷”、“布谷”了。收完麦子,该是种苞谷的时候了。
一场龙口夺食的麦天总算过去了。新麦入囤,满屋子都是麦香、馒头香、锅盔香。忙了一季子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望着麦囤,嘴里哼着秦腔。想啥?啥都不想,忙活了一年身子脑子都该歇歇了。偶一抬头,望见窗外,黑云腾朦,渐渐沥沥落下雨点来,睡意便水一般弥漫上来。
孩子们坐在门廊里,看着雨水从房檐一条线地流下来,口里唱着:“忙罢了,雨下了,棉花疙瘩长大了。” 妻子会在炕头做些针线活,猛然,推一把懒洋洋躺着的丈夫:“去,割二斤肉来,妈妈这两天该来追节了。”
“追节”,什么节…看忙罢”。回应忙前女看娘,这回该来娘看女了。 麦天,一年一度,忙碌着、喜悦着,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昧。
20.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那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6分)

21.“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22.“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了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 (6分)




23.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 (4分)


七、作文(70分)
24. 请以“视野”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C C A B A C C D D B D A A C
5.B (披:掀开,拨开)
6.A (A均为表目的连词,来;B表修饰、表转折;C的、主谓间;D副词“乘机、趁机”,介词“通过”。)
7.C(A古:小人的离间之词,今:详细地说;B 古:使者,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D 古:品行作为,今:受思想支配所表现出来的活动。)
8.C(描绘出了樊哙性格直爽,粗中有细。)
9.D (故意,特意。)
10.D(A古:小人的离间之词,今:详细地说;B 古:意外变故,今:程度副词“很、十分”;C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11.B(A尚且\况且;B均为表目的连词,来;C替\是;D使动,使……跟从,带领;介词,由、自。)
12.D(《樊郦滕灌列传》应该比《鸿门宴》的语气委婉。)
13.A(A项“伐”都是“讨伐、攻打”的意思,B项“致”的意思分别是“传达”、“招致”,C项“谢”的意思分别是“道歉”、“辞别”,D项“间”的意思分别是“离间”、“从小路”)
14.A(A项是“虽”都是连词,解释为“即使”,B项“徒”都是副词,分别解释为“仅仅、只”、“白白地”,C项“其”分别是连词“如果”和代词“他”,D项“于”都是介词,分别解释为“被”、“在”)
15.C.缩高是为避免信陵君攻打安陵国而自杀的,在客观上体现了缩高的品德高尚;但不能说缩高自杀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品德。
译句
(1)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臣”1分)就放弃(“下”1分)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倍”1分)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
(2)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绑起来(1分)送(1分)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1分)安陵城下。
(3)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1分),也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1分),那么我又怎么能让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1分)!
参考译文:
秦将蒙骜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无人敢规劝他。毛公、薛公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就催人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谷关,将秦军压制在关内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高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无法强迫百姓听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高的住地。使者向缩高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高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管城。而为父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耻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父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欢的行为。我冒昧地再拜,不能接受信陵君的旨令。”使者回报给信陵君,信陵君勃然大怒,又派使者到安陵君那里说:“安陵国也是魏国的领地。现在我攻取不下管城,秦国的军队就会赶到我这里来攻打我,这样一来,魏国肯定就危险了。希望您能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如果您不肯这么做,我就将调动十万大军开赴安陵城下。”安陵君说:“我的先君成侯接受魏襄王的诏令镇守此城,并亲手把太府中所藏的国法(宪章)授给了我,国法(宪章)上篇说:‘子弑父亲,臣弑君王,常法不赦。’现在缩高推辞不受您要授与他的高位,以此成全他们的父子之义,而您却说‘一定要将缩高活着捆送到我这里来’,如此便是要让我违背襄王的诏令并废弃太府所藏的国法啊,我纵然去死,也终归不敢执行您的指示!”缩高闻听这件事后说:“信陵君这个人,性情凶暴蛮横,且刚愎自用,那些话必将给安陵国招致祸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声,没有违背作为臣子应尽的道义,既然如此,我又岂能让安陵君遭受来自魏国内部的危害呀!”于是便到使者居住的客舍,拔剑刎颈,自杀而死。信陵君获悉这一消息后,身着素服避住到厢房,并派使者去对安陵君道歉说:“我真个小人啊,被要攻取管城的思虑所困扰,对您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请让我再拜,为我的罪过向您道歉吧!”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白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日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色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
17.渲染。(1分)
前两句从作者的宦游失意写起,写自己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句点出了嵩山出现的背景。层层渲染之后,描写的对象——嵩山,才在最后一句出现。(结合诗句分析嵩山的出现是经过层层渲染的,2分)
这样写,能把读者的兴味集中和调动起来。又因为有前面的一番交代,末句点出嵩山,不至于意随句尽,反而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韵味和诗人得其面貌后的情怀。(总结渲染的好处,1分:言之成理几即可)
18.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观(1分)——山峰峻峭(1分,扣准“瘦”字), 景象明朗(1分,扣准“清”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和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在赏析中能注意到意象中渗透的主观感情,1分),可谓造语新奇。
20.女儿看娘的交通工具变了;麦客少了;收麦子用收割机了;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的进步)。
21.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2.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
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23.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
厚、和谐。

上一篇: 语文高考田家炳中学200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语文高考湖南省邵东一中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

  • 相关推荐